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柯祺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醉
  • 5篇术后
  • 4篇手术
  • 4篇顺式阿曲库铵
  • 4篇阿曲库铵
  • 3篇预注
  • 3篇气管
  • 3篇插管
  • 2篇应激反应
  • 2篇再灌注
  • 2篇时相
  • 2篇体外循环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全麻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外循环
  • 2篇联合麻醉
  • 2篇罗库溴铵
  • 2篇麻醉深度

机构

  • 13篇绵阳市中心医...
  • 4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17篇谢柯祺
  • 3篇兰志勋
  • 3篇陈平
  • 3篇张永洪
  • 3篇李建桥
  • 3篇魏福生
  • 3篇李军
  • 2篇杨静
  • 2篇陈龙平
  • 2篇陈怡菲
  • 1篇蔡兵
  • 1篇闫婷
  • 1篇戴贵茂
  • 1篇范丹
  • 1篇陈小虎
  • 1篇李秀泽
  • 1篇孙德友
  • 1篇王东信
  • 1篇罗继文
  • 1篇代艳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胸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评估使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该研究是一项针对既往两项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共收集并分析了868例胸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255例)和无并发症组(613例)。以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急性肾损伤、术后脑梗死、谵妄、外科并发症)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最近邻(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支持向量机(SVM)、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正则化回归(Glmnet)和逻辑回归(logistic)等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通过5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内部验证,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度和准确率,选择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行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术前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吸入戊乙奎醚、是否使用七氟醚/右美托咪定、术中舒芬太尼等效剂量、术中舒芬太尼剂量、术中出血量、液体正平衡情况、术中输血、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高血压、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手术种类、术后是否进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术毕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静息和术后第1~3天的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病理类型确诊恶性肿瘤、住院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临床数据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68例患者中有255例(约29.4%)发生术后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4例,约17.7%)最高,心血管并�
许珍真李雪谢柯祺梁新全刘庆浩陈冰璐柳洁闫婷王东信
关键词: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机器学习算法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治疗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的药物剂量、阻滞起效时间等指标大小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药物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大小分别是(6.59±1.92)毫克、(5.28±1.74)秒、(6.03±0.50)秒,和对照组的药物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联合麻醉处理后,可以充分麻醉效果,起效快,效果好,麻醉过程更加安全、有效,镇痛效果非常优,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明显缩短麻醉药物作用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开展。
杨静谢柯祺刘静
关键词:小剂量麻醉
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心肌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心肌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入术前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优甲乐组及术前进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2小时,测定心肌及脑组织损伤指标、促炎及黏附分子、抗氧化指标。结果:手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血清中cTnI、LDH、CK-MB、H-FABP、NSE、S100B、CD11b/CD18、sP-selectin、IL-1、IL-10的含量及SjvO2的水平均高于手术前,Cu-Zn SOD、CAT、GSH-Px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且优甲乐组患者血清中cTnI、LDH、CK-MB、H-FABP、NSE、S100B、CD11b/CD18、sP-selectin、IL-1、IL-10的含量及SjvO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u-Zn SOD、CAT、GSH-Px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旋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炎症及氧化应激所致心肌及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谢柯祺陈平何伟刘铮
关键词:体外循环左旋甲状腺素缺血再灌注
一种用于临床麻醉的药剂瓶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麻醉的药剂瓶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倒锥台,所述倒锥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倒锥台自上向下沿处理罐内壁分布,且两个倒锥台的表面均开...
谢柯祺李军张永洪孙德友
文献传递
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氧代谢、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氧代谢、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Narcotrend指数25-35的A组、35-45的B组、45-55的C组。诱导前(T0)、手术中(T1)、拔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测定脑氧代谢指标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和脑氧摄取率(CERO_2)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术后第1、3、5、7天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S100B、β样淀粉蛋白1-42(Aβ1-42)。结果:T1、T2、T3时,A组和B组的Da-jvO_2水平明显高于C组,CERO_2水平及血清NE、E、COR、GH含量均低于C组;术后第1、3、5、7天时,B组和C组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血清NSE、S100B、Aβ1-42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Narcotrend指数35-45的麻醉深度能够控制脑氧代谢、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谢柯祺张永洪李秀泽戴贵茂
关键词:麻醉深度脑氧代谢应激反应
一种用于临床麻醉的麻醉面罩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消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麻醉的麻醉面罩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筒,所述消毒筒的底面卡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面活动插接有连接筒,所述消毒筒支撑腿的侧面卡接有消毒液箱,所述消毒筒支撑腿的侧面固定连接...
谢柯祺李军 何泽忠
文献传递
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22年
探索一种对时间地点依赖性低、操作方便的新型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间,新模式选用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下自主学习、实战操练等,既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过程,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苟启桁谢柯祺谢钰鑫
关键词:住院医师放射肿瘤学
顺式阿曲库铵在麻醉诱导期的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通过对顺式阿曲库铵的理化特性、代谢途径、药效观察、不同注药方式、不同人群及国内外麻醉诱导期的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发现,顺式阿曲库铵作为一种新型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安全治疗窗宽、作用强、恢复较快、无蓄积作用、可控性好、不释放组胺、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并且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和手术需要,通过调整剂量和注药方式来调控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从而满足不同手术麻醉诱导的需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麻醉肌松药。
谢柯祺兰志勋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代谢途径药效观察注药方式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李建桥陈怡菲陈平谢柯祺陈龙平黄雪梅魏福生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乌司他丁+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实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干预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凋亡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含量及外周血中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强度。结果:两组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cTnI、CK-MB、H-FABP、sFasL、sTWEAK、Caspase-3、Caspase-8、IL-1β、TNF-α、ICAM1、MDA、NO的含量及外周血中TLR4、NLRP3、NOX2、iNOS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均具有改善作用。
谢柯祺夏氢罗继文杨威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氧化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