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福美

作品数:32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地质
  • 5篇岩组
  • 5篇童子岩组
  • 5篇龙永煤田
  • 5篇煤田
  • 4篇顶峰
  • 4篇煤层
  • 3篇实践教学
  • 3篇井田
  • 3篇聚煤
  • 3篇教学
  • 3篇沉积环境
  • 2篇地层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系统
  • 2篇地质工程
  • 2篇地质构造
  • 2篇地质灾害
  • 2篇断层
  • 2篇水文地质

机构

  • 27篇龙岩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福建省197...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龙岩师范高等...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8篇许福美
  • 9篇吴志杰
  • 7篇郭玉森
  • 6篇吴传始
  • 6篇邱占林
  • 5篇吴超凡
  • 3篇敖卫华
  • 3篇黄文辉
  • 3篇罗城
  • 2篇方爱民
  • 2篇陈栋
  • 2篇刘明松
  • 2篇雷芳芳
  • 1篇姜琳
  • 1篇鲍道亮
  • 1篇邱振
  • 1篇陈美智
  • 1篇王清晨
  • 1篇梁文全
  • 1篇郭新强

传媒

  • 8篇龙岩学院学报
  • 5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矿床地质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江西煤炭科技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 1篇矿业快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沉积相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沉积相研究是揭示古泥炭沼泽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古泥炭沼泽是聚煤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地质资料的分析,从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划分了三种沉积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演化模式。
许福美吴传始郭玉森吴志杰
关键词:沉积相龙永煤田
层次分析法在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对苏一煤矿区矿井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地质灾害源、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评价因子 ,对矿井地质灾害灾度进行综合评价。
许福美
关键词:层次分析地质灾害
顶峰山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与防治水措施被引量:13
2011年
顶峰山矿井地下水系统包括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空水;矿井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含水岩组、断裂构造带和老窑积水,其中对矿井有突水危险的主要是导水性断层和老窑积水;由于矿井内发育的导水性断层为岩溶水进入煤系提供了通道,防治水的重点工作是探查导水性断层和老窑积水区,导水性断层的探查主要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和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探测方法;防治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截流堵水、疏水降压和注浆加固等措施;老窑积水主要分布在F5断层以北地区,采取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查,主要防治方法为留设防水煤岩柱和探放水。
许福美雷芳芳吴志杰吴超凡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防治水
煤相研究历史的回顾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煤相的研究历史,系统总结了煤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煤相的划分依据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煤层成因类型为主要依据的煤相划分方案,最后对煤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许福美方爱民
关键词:煤相微相
上京井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井田勘探和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对上京井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该井田以褶皱为主,尤以翻卷褶曲为特征,并且其复杂的构造格局是在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含煤盆地形成阶段;Ⅰ级褶皱和辗掩断层形成阶段;Ⅱ、Ⅲ级褶皱和一系列正断层形成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和定型阶段。
许福美
顶峰山井田煤厚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根据福建省顶峰山井田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井田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许福美
关键词:煤层厚度
田螺形矿井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与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田螺形矿井地下水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煤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栖霞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老窑水。通过对四个子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相应的四个含水模型 ,作为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依据 ,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许福美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安全生产
张地西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分析
2014年
<正>福建省张地西铁矿区位于大田县太华镇张地村,距离大田县城约14.2 km。区内地层出露较为简单,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林地组(C1l)、二叠系栖霞组(P2q)、童子岩组(P2t)及第四系(Q)。区域上其位于闽西南拗陷带的东北角,大田-龙岩拗陷带的北东端,处于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与东西间断裂带复合部位,清流-武平复式背斜东翼,永安-晋江断裂的西南侧。本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主要有四条断层发育,且林地组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倾向NW,倾角16~37°。
邱占林吴超凡张剑龙罗城鲍道亮许福美郭新强陈栋
关键词:成矿不整合面栖霞组栖霞阶矽卡岩化矿体赋存
网络并行电法在煤矿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福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及其对煤矿开采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安全生产,对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收集翠屏山煤矿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对该煤矿南集运巷进行断裂构造的超前探测,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解译和现场揭露对比,结果表明:网络并行电法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断层破碎带边界与井巷掘进揭露的边界基本一致,说明网络并行电法在煤矿超前探测断裂构造的运用是可行的。
许福美陈振翔王闽恒杜进权黄瑞璋
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其中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是该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在沼泽演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会引起煤相组合和旋回结构的相应变化。煤层从下而上由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弱覆水森林沼泽相等组合而成,韵律明显。沼泽水动力条件同样经历了由弱—强—弱的演化过程,沼泽水流具有由滞流—活动—滞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泥炭沼泽水介质总体上处于弱—强还原环境;该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成煤沼泽环境,表现为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
许福美黄文辉吴传始郭玉森吴志杰敖卫华
关键词:煤岩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