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晓燕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输血
  • 4篇弹力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弹力图
  • 4篇凝血
  • 3篇病患
  • 2篇蛋白
  • 2篇血液
  • 2篇尿酸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配血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慢性
  • 2篇交叉配血
  • 2篇白细胞
  • 1篇地塞米松

机构

  • 18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血液中...

作者

  • 18篇詹晓燕
  • 12篇林玉蓓
  • 10篇李晓荣
  • 9篇鲁思文
  • 5篇陈皞
  • 3篇王瑶
  • 3篇陈德芝
  • 2篇刘卫国
  • 1篇邹佳
  • 1篇汪君梅
  • 1篇郝素兰
  • 1篇王莉
  • 1篇朱小飞
  • 1篇王丽珠
  • 1篇项汉城
  • 1篇贾宁人
  • 1篇李益民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微循环技术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弹力图监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詹晓燕林玉蓓胡杰王瑶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
微波辐射用于改良微柱凝胶法在输血配合性试验中的运用
2024年
在保证试验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运用微波辐射缩短微柱凝胶法配血试验时间,为临床抢救争分夺秒。方法 应用家用微波炉,采用中强度及中低强度的微波辐射,选择最佳辐射方案,替代传统微柱凝胶法孵育方法,从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三方面对比传统试验结果。结果 采用微波辐射温育细胞,阳性检出率与使用37℃孵育器相同,但前者效价更高,致敏细胞阶段可缩短时间至7秒钟。结论 用微波辐射法做交叉配血试验97人次,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灵敏度高于传统方法,准确度与重复性与传统方法一致。此方法可以运用于急诊抢救配血,安全高效。
林玉蓓李晓荣胡杰詹晓燕
关键词:微波辐射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
血栓弹力图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患者凝血状态应用价值
2022年
评价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凝血状态及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法对2017年5月13日至2019年5月13日293名T2DM患者及8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功能分析;将T2DM患者按并发症分为3组(T2DM伴微血管病患为A组116例,T2DM伴大血管病为B组111例,单纯T2DM为C组66例),对数据整理、运算、分析。结果:T2DM伴有微血管病变组FBG、GSP要低于T2DM伴有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T2DM组(P<0.05),T2DM伴有大血管病变组R值大于其他三组(P<0.05)。T2DM伴有微血管病组K值、MA值小于其他三组,α角大于其他三组(P<0.05)。T2DM伴有微血管病变组D二聚体和FDP均大于T2DM伴有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T2DM组,FIB大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T2DM患者的体内处于高凝高粘滞的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的检测对T2DM患者控制和预防T2DM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凝血检测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监测T2DM患者体内的凝血水平。
林玉蓓詹晓燕鲁思文李晓荣陆慧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凝血血栓弹力图
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和输血残余风险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输血残余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无偿献血者标本共计58 810人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及艾滋病抗体(抗-HIV)的检测,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检测,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标本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58 810人份血清中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有607例,阳性率1.03%,其中HBsAg阳性率0.52%(305/58 810),抗-HCV阳性率0.32%(188/58 810),抗-HIV阳性率0.19%(114/58810);NAT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60例,阳性率0.44%,其中HBV DNA阳性率0.22%(128/58 810),HCV RNA阳性率为0.14%(80/58 810),HIV RNA阳性率0.09%(52/58 810)。对14例ELISA阴性、NAT阳性标的献血者进行定期采血随访分析,其中8例证实为窗口期HBV感染,6例证实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 ELISA检测对HBV感染存在一定的漏检率,在血液筛查中,取消一遍ELISA检测,增加一遍NAT检测,可有效降低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林玉蓓鲁思文项汉城詹晓燕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扩增技术血液筛查
血浆置换加UBIO疗法治疗44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1999年
本文对44例难治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时,加用血浆置换(简称PE)和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简称UBIO疗法)进行治疗,临床上仍用中药免疫调节剂。经过一疗程治疗后收到满意的疗效。从观察结果提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好转,生活能自理;相关化验指标类风湿因子(RF)转阴率达86.3%,C反应蛋白(CRP)达88.6%,双股DNA(dsDNA)达88.8%、血沉全部阴转,从表(2、3)可看出:体内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甲皱微循环异常率显著降低,红细胞C_(3b)受体活力增强,提高了体内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能力,防止循环IC的沉积,使体内免疫失衡得到相应的平衡,有利于疾病的缓解。
陈德芝鲁思文詹晓燕
关键词:UBIO疗法血浆置换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异丙嗪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100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注射液应用对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应用地塞米松的同时加用异丙嗪注射液。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严密监测患者成分血输注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输血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成分输血中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詹晓燕林玉蓓陈皞
关键词:异丙嗪注射液地塞米松成分输血药品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尿酸、铁蛋白水平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帕金森患者血清中尿酸,铁蛋白进行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正常人的关系。探讨铁蛋白和尿酸这两个指标可否在临床作为帕金森病人诊断,病情进展状态及治疗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经临床确诊帕金森患者101例。其中不宁腿组(RLS)男26例,女16例。无不宁腿组男36例,女23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采用酶法测定尿酸。测定仪器为OL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铁蛋白测定为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为D IX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结果:男性不宁腿组血清中尿酸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1);无不宁腿组血清中尿酸的水平与不宁腿组的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性不宁腿组血清中铁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的铁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3)。无不宁腿组血清中铁蛋白的水平与不宁腿组的铁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女性不宁腿组血清中铁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的铁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3),无不宁腿组血清中铁蛋白的水平与不宁腿组的铁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3)。女性无不宁腿组血清中铁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的铁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帕金森患者血清中的铁蛋白与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0.305(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的尿酸的水平与铁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尿酸和铁蛋白的测定是帕金森病诊断、治疗及效果观察的有用指标。
王瑶刘卫国詹晓燕
关键词:帕金森病尿酸铁蛋白
3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后肿瘤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
1995年
3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后肿瘤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江苏省中医院210029陈德芝,詹晓燕,郝素兰,李益民,汪君梅Agah等报道白细胞介素-2(IL-2)或γ干扰素(IFN-γ)单独治疗肿瘤时需要量大、副作用严重、抗肿瘤效果差,若同时使用,则具有协同抗肿瘤...
陈德芝詹晓燕郝素兰李益民汪君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肿瘤T细胞
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实验在慢性肾脏病各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慢性肾脏病(CKD)各期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变化,为CK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用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0例CKD患者(CKD组)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凝血、纤溶功能的分析;CKD组按照(K/DOQI)指南的分期标准分为5个亚组(CKD1~2期组28例,CKD3期组36例,CKD4期组31例,CKD5期未透析组43例,CKD5期透析组32例),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运算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TEG参数[凝血因子功能(R)、纤维蛋白原功能(K)、α角、血小板聚集功能(MA)]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与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TEG检测结果中,纤溶功能参数(EPL,Ly30)的变化在CKD各亚组间无差异(P>0.05);在常规凝血实验检测结果中,CKD1~2期组纤溶功能参数的变化与CKD组中的其他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余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两种检测方法提示有纤溶功能亢进的累计人数占实验组的40.00%,共同显示纤溶功能亢进者占纤溶功能亢进总例数的14.71%;两种检测方法在纤溶功能检测中的差异较大,不存在一致性(Kappa值=0.054,P>0.05)。结论TEG和常规凝血实验两种检测方法在测定凝血、纤溶功能方面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机体的真实状态,可以高效、及时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胡杰詹晓燕鲁思文李晓荣林玉蓓陈皞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栓弹力图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2024年
探讨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中肿瘤标志物(TM)和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江苏省中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基因检测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因素。结果 CEA、CA125、CA199、CA242、CA724随着分期增加而升高;CEA是区分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与否的有效指标;晚期结直肠癌患者CA199、CEA术后阳性率较高;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好发部位的区分有统计学意义,Ras基因突变好发于结肠;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CEA、铁蛋白和CA724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伴卵巢转移患者较未转移患者CA125升高,AFP降低。结论 肿瘤指标检测和基因筛查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好发部位、是否有远处转移及预后判断上具有一定价值。
陆慧玲李晓荣詹晓燕朱小飞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病理参数结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