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柞壮

作品数:26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全球治理
  • 4篇外交
  • 3篇政治
  • 3篇联盟
  • 2篇制衡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主义
  • 2篇理性范式
  • 2篇领土
  • 2篇领土争端
  • 2篇逻辑
  • 2篇关系性
  • 2篇财政
  • 1篇党团
  • 1篇地区与国别政...
  • 1篇信息不完全
  • 1篇行为体
  • 1篇修正主义
  • 1篇应对气候变化
  • 1篇右翼

机构

  • 26篇南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莱斯大学

作者

  • 26篇董柞壮
  • 3篇吴志成
  • 2篇刘丰

传媒

  • 5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南开学报(哲...
  • 2篇当代亚太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国际政治研究
  • 2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当代世界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欧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战略决策研究
  • 1篇中国非洲学刊
  • 1篇第八届全国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力制衡:主导国应对崛起国的关系性逻辑被引量:20
2021年
在主导国与崛起国的互动中,除实力与安全上的竞争外,影响力也是双方竞争的焦点。作为一种关系性权力,影响力源自国家间的交往关系,而不依赖于物质实力存在。社会网络分析以社会性联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讨论国家间的社会性联系网络,衡量关系网络的各项特征,为操作和比较影响力提供了可行性。主导国在安全关系网络中的影响力格局以及崛起国从关系网络中获取影响力的路径决定了双方争夺影响力的方式和程度。相应地,主导国对崛起国的应对策略可以分为四类:利用网络、依靠网络、封闭网络和桥接网络。就影响力竞争角度而言,主导国对崛起国的遏制并不意味着武力的使用。对大国竞争的历史考察验证了相关理论及策略选项。当前中美关系的突出特征是国际地位竞争,影响力竞争是其中的内容之一,美国在安全影响力竞争上主要采取封闭网络的方式,巩固其主导的联盟关系,对华围堵施压。厘清主导国对崛起国的打压逻辑,有助于中国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降低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并将实力有效地转化为影响力。
董柞壮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国际冲突研究的理性范式
2020年
国际冲突研究的理性范式是詹姆斯·费伦(James D·Fearon)于1995年发展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在冲突、合作等议题中的国家对外政策行为,认为冲突的发生是国家间讨价还价失败的结果。在冲突研究中,理性范式相对于其他解释冲突发生的范式而存在,如国内政治、战略竞争等理论。理性范式是中观层次的概念,考察的是冲突发生过程中国家间的互动逻辑。
董柞壮
关键词:理性范式讨价还价中观层次
个体动机、制度约束与党团行为——欧洲议会内激进左右翼党团的参与策略分析
2022年
欧洲议会内的激进左右翼党团分别采取了合作与对抗的行为策略。基于第六届欧洲议会至今的议员非投票参与行为、投票行为、议会内政策网络关系以及党团变更四类数据,可以发现激进左右翼党团成员在欧洲议会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反差。在党团内合作与跨党团合作上,激进左翼党团议员表现出更强的团结合作特征,激进右翼党团议员则表现出更强的消极对抗特征。个体层面的观念与利益两类动机,以及结构层面的各类制度约束能够解释这一差异。激进左翼议员偏好一体化和国际主义的观念动机、欧盟层面的利益动机与稳定的国内选举基础、较少的议会制度约束构成良性循环,塑造了其合作行为;激进右翼议员偏好反一体化与民族主义的观念动机、国内层面的利益动机与不稳定的选举基础、较强的议会制度约束形成“对抗性平衡”,使得激进右翼表现出“表面合作、本质分裂”的特征。
董柞壮张睿明
关键词:欧洲议会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中国海外利益维护被引量:13
2015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中国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利益进一步扩展。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涉及的地域广阔、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沿线各国禀赋和认知态度差异巨大,相关大国和国际社会舆论反应不一以及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经验不足等原因,中国有效维护海外权益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明显增加。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完善这一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海外利益维护的预警方案、不断凝聚相关大国的共识、提升沿线国家的安保能力、传播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国际维权经验,切实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
吴志成董柞壮
关键词: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负责任大国
美国因何对全球贸易机制不满: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霸权国并非总是维护由其主导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时会反常地对相关机制表现出不满倾向,甚至破坏机制的运行。此类不满倾向属于有限的修正主义,与谋求彻底推翻国际秩序有本质区别,并主要体现为对全球经济、贸易等机制安排的不满。这一有限修正主义倾向是由霸权国自身竞争力减弱、面临崛起国家的激烈竞争及国际机制本身的变化所致。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和方法,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贸易关系网络及美国在其中地位的变化,可以发现美国在全球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美国在全球贸易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下降,在全球贸易安排网络内面临边缘化,而新兴大国在贸易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提升,这对美国的地位构成挑战。由此导致美国从全球贸易机制中获益能力下降,进而产生有限的修正主义倾向。
董柞壮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贸易机制霸权国修正主义社会网络
联盟网络与军事冲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考察被引量:16
2015年
联盟政治与军事冲突的关系是国际安全领域的经典议题,既有研究聚焦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联盟双边关系等因素如何影响联盟介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产生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联盟会形成由成员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塑造着网络内外的国家之间互动的模式,特定的网络结构也会对联盟成员介入军事冲突的能力和意愿产生影响。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看,联盟网络的结构特征主要由中心势、结构洞数量(网络密度)和联盟内部子群数量决定。利用已有的联盟数据和军事冲突数据,作者系统检验了联盟网络特征与军事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中心势与体系中的军事冲突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子群数量、网络密度与军事冲突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拓展了联盟政治与军事冲突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为系统探讨联盟政治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工具,可以与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和形式模型等研究方法的成果互为补充。
刘丰董柞壮
关键词:联盟军事冲突社会网络分析
联盟类型、机制设置与联盟可靠性被引量:20
2014年
有关联盟设计与联盟可靠性的既有研究并未充分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联盟的形成、管理、维持和瓦解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反映出国家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考量,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成本与收益的核算、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和降低成本的努力。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对成本与收益的核算,对另外两个方面则关注较少。文章从联盟的两个功能类型——威慑与援助——角度出发,认为联盟的可靠性来源于两个方面:威慑对手与援助盟友。联盟机制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对于盟友主要是通过复杂的机制提高背叛成本,对于对手则是发出有代价的信号威慑其冒险行为。通过经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国家设置更高水平的联盟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联盟的可靠性,但由于国家在联盟中的成本与收益以及降低成本的努力不同,因此,联盟机制的设置对联盟可靠性的影响是复杂且有条件的。
董柞壮
关键词:联盟类型
国际制度转型与中国的应对被引量:9
2016年
在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变革国际制度的需求日益上升,由此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型。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新兴大国,既要积极参与甚至引领既有国际制度的转型,也要促进和推动新的国际制度的创建。
吴志成董柞壮
关键词:国际社会负责任
时机选择、军力对比与领土争端升级被引量:7
2016年
领土争端有的升级乃至引发战争,有的沉寂休眠。作为一种普遍现象,领土争端升级有复杂的根源。在升级程度不同的领土争端中,挑战国的行为逻辑差异巨大,主要体现为升级目的和预期代价的不同。考虑到领土争端升级程度差异,军力对比、升级时机与争议领土价值可以有效地解释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通过大样本统计研究发现,在高烈度升级的领土争端中,由于挑战方改变现状的行动会给对手安全造成更大威胁,进而可能招致更大的反击,预期代价较高,因而军力对比和时机选择对于挑战国更为重要;在中低烈度升级的领土争端中,决策者升级领土争端可能是为了释放国内压力或者引起国际关注,给对手造成的安全威胁并不高,预期代价较低,时机选择对挑战国升级行为影响较小,军力对比则不会发挥显著作用。同时,争议领土的价值越高,挑战方更可能升级领土争端。对中国而言,应提高小国升级领土争端的代价,避免多处领土争端同时升级,加强对争议领土的控制,管控领土争端升级,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董柞壮
关键词: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转型中的外交投入被引量:5
2016年
在中国外交转型中,外交投入是外交转型的国内维度和外交转型成功的物质保障。外交投入既是外交影响力的来源之一,也是确保外交运行和外交质量的前提条件,包括国家对外交的财政投入与分配,以及外交部门对经费的使用。但是通过与中国军费投入以及与美国外交投入对比发现,当前中国的外交投入亟须提高,增长趋势需要扭转,外交资源的分配应更倾向于外交主管部门。国际体系的变化与中国国力的增强,提高了外交投入的投入产出比,使其具备极高的边际效益。应抓住机遇对外交进行补偿性投入,提高外交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董柞壮
关键词:中国政治与外交外交转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