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林
- 作品数:42 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载脂蛋白A5与糖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载脂蛋白是目前揭示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最受关注的课题。载脂蛋白A5(ApoA5)是载脂蛋白家族新成员,研究支持ApoA5与胰岛素水平存在内在关联机制,ApoA5基因的表达与血液中甘油三酯(TG)呈明显负相关,研究发现ApoA5血浆浓度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ApoA5水平降低。
- 耿建林
- 关键词:载脂蛋白A5糖脂代谢糖尿病
- 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治疗不同年龄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治疗不同年龄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于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36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每组各120例。将青年组患者分为A组、B组、C组3个亚组,每组各40例。将中年组患者分为D组、E组、F组3个亚组,每组各40例。将老年组患者分为G组、H组、I组3个亚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D组、G组给予硒酵母片治疗;B组、E组、H组给予维生素D3滴剂;C组、F组、I组同时给予硒酵母和维生素D3滴剂。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变化。评估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FT3、FT4水平均明显上升,TSH、TG-Ab、TPO-Ab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G组治疗后FT3、FT4、TSH、TG-Ab、TPO-A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E组、H组治疗后FT3、FT4、TSH、TG-Ab、TPO-A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组、I组治疗后FT3、FT4、TSH、TG-Ab、TPO-A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G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E组、H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F组、I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3治疗能够明显减轻中、老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素、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侯丽萍谷巍耿建林赵红玲张雪坤
- 关键词:硒酵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素
- 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谷春芳冀玉鲜耿建林李文肖
- 关键词:银杏达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热射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对重症中暑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血液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2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各临床指标进行χ2检验。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占62.5%。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5例,血小板减少10例,血栓事件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抽搐、肌酸激酶增高水平及昏迷持续时间与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有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减少与预后有关。结论热射病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在临床上较常见,多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及血小板减少,少数发生DIC及血栓形成,并发DIC的患者病死率高,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是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
- 李英华刘淑红郭素青孟真耿建林
- 关键词:中暑热射病血液系统损害并发症
- 血清超敏CRP、PCT动态变化可预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48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12例)和非感染组(136例),观察所纳入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时hs-CRP和PCT的动态变化,同时比较2组指标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CRP和PCT在DKA合并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248例DKA患者中合并感染112例(45.16%)。2组患者hs-CRP水平随时间延长,达到峰值后下降,第1天2组血清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7天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第3天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组患者PCT水平随时间延长达到峰值后下降,第1、2天时,2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时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第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2天血清hs-CRP>21.002 ng/mL为最佳诊断DKA合并感染的临界值,灵敏度为82.01%,特异性为90.28%;入院第3天血清PCT>0.984 ng/mL为最佳诊断DKA合并感染的临界值,灵敏度为73.55%,特异性为70.26%。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93.68%。结论:依据hs-CRP和PCT动态变化结果及相关ROC曲线得出hs-CRP和PCT在诊断DKA合并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者联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谷巍耿建林张雪坤侯丽萍
-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及抵抗素的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及抵抗素的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为不同水平罗格列酮处理的IR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0.1、0.5、1.0μmol/L的罗格列酮。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的分泌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D、E组细胞分泌的瘦素及抵抗素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分泌的脂联素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葡萄糖消耗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细胞分泌的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的表达及分泌减轻脂肪细胞的IR。
- 孙殿静刘晴晴耿建林
- 关键词:罗格列酮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瘦素抵抗素
- 大剂量脉络宁治疗AMI再灌注损伤
- 1996年
-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09例,施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80例,分治疗组42例,于溶栓前10~30min给脉络宁40~50ml,并以此剂量每日1次连用7d;设单用溶检治疗者38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4.2%,发生严重心衰3例(7.1%)和6例(15.8%),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PA)17例(40.5%)和30例(78.9%),两组间差异显著。同时,脉络宁组在减少心肌氧耗量,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大剂量脉络宁具有抗AMI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 王维展岳爱菊张颖轩陈玉生耿建林郭丽娟樊慧丽张俊岭武长东
- 关键词:脉络宁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性损伤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4例,分别给予维生素C和α-硫辛酸静脉滴注,均治疗14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hs-CRP(:4.4±2.5)mg/L、ET-1:(58.8±16.0)mg/L、NO(:44.8±17.6)μmol/L]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s-CRP、ET-1水平均下降[分别为(2.3±1.4)、(41.5±9.4)mg/L],NO水平([54.6±17.9)μmol/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ET-1、NO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刘莉孙殿静荣义华耿建林
- 关键词:2型糖尿病Α-硫辛酸颈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内皮素
- 环孢素A、大剂量胸腺素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疗效分析
- 2005年
- 王东梅李英华耿建林刘丽王修乾
- 关键词:环孢素A胸腺素司坦唑醇再生障碍性贫血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内皮素-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系膜细胞分为:(1)高糖组(高糖培养液);(2)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高糖组,含1μmol/L白藜芦醇的高糖培养液;(3)SIRT1 RNAi干扰+高糖组,加入pTRC-shSIRT1慢病毒感染;(4)正常对照(NC)组。检测各组细胞SIRT1基因表达,以及ET-1和TGF-β1水平。结果高糖组、SIRT1激动剂+高糖组、SIRT1RNAi干扰+高糖组及NC组ET-1含量分别为(56.1±6.3)、(31.9±5.1)、(105.63±8.2)和(17.3±3.4)pg/ml;TGF-β1含量分别为(43.3±5.7)、(27.5±4.9)、(87.4±7.3)和(15.6±3.6)ng/ml。高糖抑制SIRT1表达,上调ET-1和TGF-β1表达(P<0.05);SIRT1激动剂可改善高糖对SIRT1的抑制,下调ET-1和TGF-β1表达(P<0.05);沉默SIRT1,可上调ET-1和TGF-β1表达(P<0.05)。结论 SIRT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ET-1和TGF-β1可能起负调控作用。
- 谷巍耿建林张雪坤赵正历孙殿静路玉李
- 关键词: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