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粟斌

作品数:60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 14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教学
  • 8篇写作
  • 7篇文化
  • 6篇小说
  • 5篇诗歌
  • 5篇写作教学
  • 5篇教育
  • 4篇语文
  • 4篇世情
  • 4篇世情小说
  • 4篇拟古
  • 3篇亚文化
  • 3篇文学
  • 2篇大众
  • 2篇大众传播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学
  • 2篇心理学视域
  • 2篇语文课
  • 2篇语文课堂

机构

  • 40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40篇粟斌
  • 3篇孟川
  • 2篇尤运
  • 2篇沈沉沉
  • 2篇程丽蓉
  • 2篇韩杰
  • 1篇王春晖
  • 1篇邹雯
  • 1篇邓宗文
  • 1篇金大宝
  • 1篇何青
  • 1篇谌柯
  • 1篇黄珊
  • 1篇白蓉
  • 1篇刘春梅
  • 1篇朱国
  • 1篇涂春容
  • 1篇杜兆娟

传媒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写作
  • 3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文教资料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现代语文(中...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语文教学之友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学语文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史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权宪法”思想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被引量:1
2005年
简要介绍了"五权宪法"中,对我国现今政治体制改革有积极意义的有关思想,着重表明"五权宪法"的基础理念和制度设置,在提高公民参政意识、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优秀政治人才队伍方面,都有很强的参照性,可供当今改革之借鉴。
粟斌
关键词:五权宪法地方自治考试权监察权
写作的范式与时代的距离——阅读《花农》有感
2020年
作为一部"献身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群像小说",李保均先生的《花农》的创作思想十分明确。它不同于钱钟书《围城》、杨绛《洗澡》在城市、大学这样的环境里塑造知识分子,而是将主体场景放在了远离中心城市的遥远乡村;也不同于以湖北作家晓苏的作品为代表的大学教师群像系列小说.
粟斌
关键词:《围城》系列小说中国教育事业《洗澡》群像
朱自清的《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本文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沈沉沉粟斌
关键词:写作教学
情节设计与主体精神的缺失——评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改编背后的隐性思维
2006年
据林语堂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经中央一台热播,引发了观众和评论者的热烈讨论,其焦点多集中在剧作对原著的大幅改编上。平心而论,由于原著讲述北京曾、姚、牛三大家族30多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时间跨度大,加之原著为英文作品,需要不断向外国读者介绍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掌故和社会风貌,致使有关中心人物的戏剧冲突不明显,因此,改编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剧情更曲折、紧凑,有利于电视表现形式的突出。但赵薇版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的改编方式及内容很值得商榷。比如改编的主要手段,除了大力精简原著中的人物,还重新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并以张冠李戴的方式完成人物与情节的嫁接。全剧仅余原著故事的空壳,尤其是主人公姚木兰、丈夫曾荪亚和第三者曹丽华之间的三角故事,由原著中一个小小插曲,发展为支撑二十集左右的剧情重点和主要线索。
粟斌
关键词:情节设计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影视评论
强势语权的认知与批判——关于新闻写作教学的思考
2008年
作为隐性语意传递的有效途径,强势语权在新闻写作中的存在,如同在其他文本中一样,对一般性读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强势语权的目的,简单地说,即是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写作信息的收受者,强力灌输有关写作主体的思想观念或价值判断。从字面上讲,“强势语权”有两种含义——强势的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前者强调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话语权利,是统治权的体现,
粟斌
关键词:写作教学新闻写作强势语话语权利写作主体
创建城市社区文化 拓展报业纵深领域——论创办社区周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5年
本文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创办社区周报的设想。认为社区周报能满足社区居民对“本地化”信息和基层民主言论的市场化需求,并能适应近年来报业发展的趋势。文章以大学教职工住宅区为例,从资讯来源、采编人员、读者、发行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创办社区周报的现实可行性,并强调了营运过程中的注意点。
粟斌
关键词:城市文化周报
经典文章的内外矛盾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2024年
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皆存在着内外矛盾。以《背影》《赤壁赋》两篇文章为例,《背影》文内父子情深,文外父子失和,但冲突之中,作者仍不舍对伦理的尊重和亲情的牵挂;《赤壁赋》文内乐观旷达,文外多重痛苦,但痛苦之时,作者仍不舍对释怀人生的价值追求。教师从经典文章中认识这类矛盾可在写作教学中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写作价值取向,也有利于学生积累详略处理、问答式结构等写作经验。
周尧尧粟斌
关键词:《背影》《赤壁赋》写作教学
莽汉背后的名士身影——莽汉诗歌的再解读
2012年
莽汉诗歌在八十年代的流行,除了诸诗中通过莽汉形象抒发的阳刚激情以外,也与其背后名士风流传统的渗入有关。这些诗中的莽汉形象与传统莽汉形象有明显不同,诗人们关注带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写作对象,大胆驾驭语言符号,用审视的眼光品评社会历史现象,在八十年代的语境中,狂放书写酒色生活,是对传统名士适情任性的精神特质的继承和发展。
粟斌
关键词:名士文学传统
论当代藏族诗歌的现代性审美特征——以《前定的念珠》为例
2014年
当代西藏汉语诗歌的代表性诗集《前定的念珠》在写作上极具现代性特质,诗人们对雪域空间的自然感受与逃避文明的忧思,结合色彩斑斓的死亡主题、浸润着宗教特征的藏区情感体验,以及借鉴现代性美学的创作观念,表达出特定地域中的空间生存体验和贯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追求。
粟斌
语感探究——关于语感本质的几对因素
2008年
“语感”这一概念始于夏丐尊先生,20世纪20年代,他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写到:“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叶圣陶先生在此基础上将语感定义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可以通过语感判断隋感,判断语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邓宗文粟斌
关键词:语感语言文字文科教师语义感夏丐尊叶圣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