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教辉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腰丛
  • 2篇腰丛联合坐骨...
  • 2篇神经刺激
  • 2篇神经刺激仪
  • 2篇神经阻滞
  • 2篇取出术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坐骨神经阻滞
  • 2篇下肢
  • 2篇刺激仪
  • 1篇单侧
  • 1篇单侧下肢
  • 1篇动脉
  • 1篇镇痛
  • 1篇瑞芬太尼
  • 1篇上腹
  • 1篇上腹部
  • 1篇上腹部疼痛

机构

  • 6篇沭阳县人民医...

作者

  • 6篇石教辉
  • 2篇汪涛
  • 2篇王志春
  • 2篇叶志虎
  • 2篇陶凤禹
  • 2篇万利芹
  • 1篇迟迪
  • 1篇张奎
  • 1篇许芬
  • 1篇周巧林
  • 1篇王茹
  • 1篇严志勇
  • 1篇王勤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右美托咪定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穿刺前(T_0)、麻醉阻滞后10 min(T_1)、20 min(T_2)、30 min(T_3)、手术开始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感觉阻滞失效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麻醉效果;记录术后2 d内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T_3时N组的SBP、DBP明显高于E组(P<0.05);与T_0时比较,T_3时E组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_1~T_6时两组HR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失效时间比较,N组均明显长于E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差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中血管活性性药使用率(0%)明显低于E组(32.0%)(P<0.05)。术后2d内,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及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石教辉严志勇朱其飞徐小艳
关键词: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即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FK)及氯胺酮组(K)。观察记录患儿给药前、手术5min、15 min及术毕时血压(S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5 min、15 min及术毕时SBP、HR值与麻醉前相比,R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K、K组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K组HR显著高于FK组(P<0.05);RK组术中、术后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体动、烦躁均少于FK组与K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RK组显著少于FK、K组,FK组显著少于K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并发症及用药量均减少、苏醒时间短,效果优于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麻醉。
叶志虎万利芹迟迪陶凤禹石教辉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氯胺酮小儿麻醉
右美托咪定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刺激仪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1-3级单侧下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以麻醉前泵注右美托咪定(D组)、麻醉前静脉滴注咪达唑仑(M组)完成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完成神经阻滞用时、观察麻醉中患者的配合情况,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和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与M组比较,D组中穿刺时肢体扭动例数、呼吸抑制例数均减少(P〈0.05),阻滞平均耗时缩短(P〈0.05)和麻醉效果好(P〈0.05)。结论: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刺激仪的使用,能明显缩短麻醉用时、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
石教辉王志春叶志虎张奎汪涛
关键词:唤醒神经刺激仪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部分体外循环麻醉在横穿颈部匕首取出术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性,17岁,血型Rh阴性,因左颈总动脉处尖刀刺人横穿颈部未拔出,血管破裂持续出血,气管破裂呼吸极度困难,失血性休克,由急诊室紧急送入手术室抢救.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和气管破裂严重误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适度镇静后在保持利器绝对稳定下局麻行气管切开置管,吸尽气道异物后纯氧吸入.同时防止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做好使用人工心肺机的准备.开通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血压相对平稳后行静脉全麻间歇正压通气.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在人工心肺机帮助下改善机体缺氧和术中血液回收.开始颈部手术,术中尖刀取出后严重失血危及生命,因无RH阴性型血液,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尝试输RH阳性型血,严密监测未见严重输血反应,手术顺利结束,送入重症监护室.经对症营养支持治疗,术后48 d患者康复出院.
石教辉万利芹许芬王志春汪涛
关键词:颈总动脉气管破裂RH阴性体外循环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脊椎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羟考酮(oxycodone,OD)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5例):OD组、OD 1.0mg/kg+Dex2.5μg/kg组(OD1组)、OD 0.8mg/kg+Dex2.5μg/kg组(OD2组)和OD0.6mg/kg+Dex2.5μg/kg组(OD,组)。各组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OD0.1mg/kg,同时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3.5~4.5ml/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剂量2ml、锁定时间20min。采用静脉注射OD0.05mg/k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情况、PCA有效按压次数、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镇静过度、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2h时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4组均未行补救镇痛,均未见镇静过度、呕吐、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与OD组比较,OD1组嗜睡发生率升高,OD2组和OD,组恶心、嗜睡、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OD1组、OD2组、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均升高(P〈0.05);与OD1组比较,OD2组和OD3组恶心、嗜睡、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OD2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降低(P〈0.05);与OD2组比较,OD3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降低(P〈0.05);与OD组、OD1组和OD2组比较,OD3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Dex2.5μg/kg复合OD0.8mg/kg用于脊柱手术后PCIA效果确切,可减少OD的用量,降低其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
汪涛王茹王茹王勤周巧林季小青石教辉
关键词:羟考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胃镜下氩气刀分割巨大胃毛石取出术麻醉一例
2011年
患者,女,10岁,体重32k,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入院。患儿半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服药后缓解,缓解后饮食正常,一直未予正规治疗。
石教辉陶凤禹孙翊楗佘树松
关键词:取出术氩气刀胃镜上腹部疼痛麻醉缓解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