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灵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被引量:1
- 202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 无余文周张丽娜刘怡曹雷曹玲生叶家楷宋祎凡李力刘瑞爽吴静栾琳李智敬嵛淋龚琼宇刘晓雪缪宁王富珍李媛秋史鲁斌郭娓杨宏温宁张肖肖马雅婷吴丹郑东旖白云骅张萍田晓灵马超梁辉靳玉惠王亚敏郑徽李军宏王冰斌孟凡亚韩一楠
-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知情同意
- 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
- 2022年
- 使用适宜规格的注射器(注射针)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疼痛和受种者接种损伤,合适的注射针和针管长度可以确保疫苗到达期望的组织部位,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部分国家基于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接种操作指南中给出注射器(注射针)规格选用推荐,但中国缺少类似推荐。本共识专家组通过收集当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生产标准和选用操作指南、医疗注射相关原始研究和综述等,基于现有理论证据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预防接种单位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购和预防接种单位人员接种操作参考使用。
- 中华预防医学会尹遵栋余文周张国民曹雷曹玲生缪宁宋祎凡叶家楷李力刘怡崔健吕华坤田晓灵汤奋扬胡冉王雷张振国张伟燕路明霞马雅婷陈伟漆琪王青高士锐龚琼宇吴静靳玉惠栾琳张萍刘晓雪郑东旖苗智莹沈伊娜孙洪荣
- 关键词:疫苗接种注射器注射针
- 内蒙古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爆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腮流行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2 770例,年发病率在7.75/10万~44.12/10万之间,共报告爆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经检测分析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每年4~7月份和11~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以5~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0~9岁儿童中发病高峰的年龄出现前移。学生占71.09%,托幼儿童占13.89%,散居儿童占7.45%。结论内蒙古流腮发病和流行以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为主,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开展入学儿童的查漏补种或推广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接种。
- 李澄田晓灵李彬顾淑仪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 田晓灵张勇闫绍宏马学恩王文瑞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子特征
- 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2年10月内蒙古报告及处理的AEFI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对AEFI监测意识不够,监测指标未完成,在AEFI报告、诊断分类、数据利用、调查及补偿中均存在问题。结论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扩大宣传、考核与督导等措施推动AEFI工作不断进步。
- 郭广亮武贵森田晓灵范耀春
-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中国2011~2012年麻疹野病毒血溶素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中国2011~2012年麻疹野病毒株代表株血溶素(Fusion,F)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从2011~201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送检的麻疹野病毒中,选取7株代表株,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的F基因全长,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时与我国的疫苗株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及序列比对。结果我国2011-2012年7株麻疹野病毒代表株中,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7%~100.0%;与中国疫苗株(Shanghai191和Changchun47)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5.0%~95.6%,氨基酸同源性为96.3%~97.2%。F基因的三个糖基化位点(第32、64、70位氨基酸),对病毒融合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第112位精氨酸(Arg)、第195位亮氨酸(Leu)未发生改变。但与疫苗株相比,有17个氨基酸位点发生较大改变。结论我国2011~2012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F基因无明显变异,F基因上已知的重要功能位点保守。推测近年来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F蛋白结构和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抗原性稳定。然而鉴于F蛋白是麻疹病毒的重要功能蛋白,对F蛋白的变异规律进行常规监测,对于了解麻疹病毒的变异规律和评价疫苗的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许松涛张燕王慧玲李崇山陈萌冯燕范丽霞田晓灵龚甜许文波
-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特征
-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至2011年麻疹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监测并分析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方法:对内蒙古2009年至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81例,其中一般反应231例,异常反应40例,偶合症7例,心因性反应3例。结论:麻疹疫苗安全性较好。
- 范耀春田晓灵李彬闫绍宏
- 关键词: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猪链球菌2型的MRP、EPF和SLY基因设计合成了四对引物,对我们分离鉴定的2005四川分离株进行毒力因子检测,并对阳性产物测序比较。结果以分离株为模板,获得了与预期结果一致的867bp(MRP)、572bp(EF)的2个片段,以及SLY的长度为1502bp目的片段(外引物)和1443bp的目的片段(内引物)。说明分离株SSsc0501为MRP+EF+SLY+,属于具有3种主要毒力因子的强毒株。经对PCR阳性产物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其与P1/7株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与1933株的同源性达99.7%,仅在128位、217位、744位、1380位、1386位的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在氨基酸水平上SSsc0501株与1933株的同源性达99.6%,有2个氨基酸发生替代。
- 赵永刚王君玮王志亮赵云玲王清华张维陈义平刘华雷王华王伟伟田晓灵
-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毒力基因
- 小反刍兽疫H蛋白主要抗原表位的原核表达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所有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H66-249和PET-28b-H281-550酶切后,均出现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H蛋白基因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569bp和831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所有的蛋白均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蛋白,为日后的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 田晓灵赵永刚宋厚辉王志亮王凤龙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H基因抗原位点
- 呼和浩特市地区奶牛狂犬病和犬狂犬病的诊断及病毒N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直接免疫荧光、狂犬病病毒N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区1例奶牛和1例犬狂犬病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N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证病性的内格里小体在奶牛和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浆内均可观察到,奶牛脑组织内可见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病理变化。经狂犬病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2例脑组织均为狂犬病病毒阳性。经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2株病毒N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99%),并位于同一个的遗传进化群。2株病毒的N基因与河北和北京分离株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同源率在99.3%-99.6%,说明这2株病毒的N基因与河北、北京等毒株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 王金玲田晓灵丁玉林王文瑞
- 关键词:狂犬病奶牛N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