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萍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胱抑素C、D-二聚体、可溶性CD146水平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血浆)中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方法:将102例初诊SLE患者分为尿蛋白阴性组40例和尿蛋白阳性组62例;设正常对照组5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D-D,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sCD146和CysC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中CysC、D-D、sCD146水平较正常明显增高。结论:血中CysC、D-D、sCD146水平检测能有效反映SLE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 姚新洁甄萍杜红利严香菊张长庚
- 关键词:胱抑素CD-二聚体可溶性CD146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损害
- 衡水市某医院职工甲状腺结节流行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衡水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甲状腺结节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2 190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衡水市某医院医务人员体检资料及问卷调查,分析其甲状腺结节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衡水市某医院医务人员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9.45%(864/2 190),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2.34%(238/736)、42.92%(624/1 454),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22.913,P<0.00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90.605,P<0.001),同一性别患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各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86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多发结节550例(63.66%),单发结节314例(36.34%);结节位于双叶454例(52.55%),右叶238例(27.54%),左叶172例(19.91%);结节性质中实性结节504例(58.33%),囊性结节172例(19.91%),囊实性结节114例(13.19%),结节伴钙化74例(8.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口味习惯、精神压力、情绪激动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衡水市某医院医务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对于高发人群应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限制饮酒量,学会自我调整情绪,减轻精神压力,达到减少甲状腺结节发生。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 韩轶超张旭刚彭晔甄萍孙红霞王雪静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流行病学因素医务人员
- 近3年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 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 刘聪王婷婷左莉莉甄萍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转归
- 衡水市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了解衡水市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体检科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不同职业人群21 916例,按其职业分为4类:国家机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工人。调查4类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分布特点。结果 (1)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1.70%,4类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分别为:专业技术人员33.73%、国家机关人员33.47%、公司职员31.28%、工人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同一性别的4类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3)甲状腺结节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6.94%和37.7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同一职业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衡水市不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专业技术人员患病率最高,工人患病率最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在同类职业中女性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男性。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韩轶超张旭刚彭晔甄萍孙红霞王雪静张禹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职业人群
- 经门静脉置管肝段染色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置管肝段染色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需肝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开腹后行门静脉置管,B超引导肝段染色确定切除范围后行精准肝切除。对照组应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门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门静脉置管肝段染色指导精准肝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病死率。
- 许丙辉甄萍李恒力刘昭明杜桂梅刘宁青
- 关键词:肝切除术门静脉
- 2005—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某院2005-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对该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于呼吸道共755株占78.81%。科室以ICU为主占33.82%,其次是呼吸内科占16.28%、老年病科占11.38%。对庆大霉素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28.90%、30.30%上升到2011年的83.05%、85.0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7年均〈10%.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比非ICU的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尤其区分ICU与非ICU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 杜红丽甄萍姚新洁张建东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抗菌药物
- 骨髓裸核细胞转移癌1例并临床分析
- 2015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农民,既往体健。7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伴头痛、四肢乏力,无畏寒、寒战,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药物不详),发热有所控制。5d前,多食后出现腹痛、恶心,无呕吐,伴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于当地医院治疗(药物不详),无明显好转。1d前,于当地医院经X线立位腹平片检查,诊断为肠梗阻.
- 甄萍姚新洁高志红严香菊
- 关键词:骨髓坏死
-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病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1︰1比例分配,每组各60例。试验组应用加味六味地黄汤加维D钙咀嚼片;对照组应用维D钙咀嚼片。所有入组的患者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进行相关症状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BMD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绝经相关症状有效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改善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孙红霞杨秀芳张旭刚甄萍张恒陈淑贞宿丹
-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加味六味地黄汤骨密度
- 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2.80%(77/93),漏诊率为17.20%(16/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40.00%(4/10),漏诊率为60.00%(6/10);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6.34%(71/93),漏诊率为23.66%(22/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0.00%(2/10),漏诊率为80.00%(8/10);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9.25%(83/93),漏诊率为10.75%(10/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60.00%(6/10),漏诊率为40.00%(4/10)。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谷云芝左莉莉王文娟甄萍孙霞尹长恒宋德余姜玉荣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体检人群脂肪肝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某三甲医院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的衡水市职工21 916例,行腹部超声、甲状腺超声检查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测。结果 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1.70%、脂肪肝患病率29.03%、两病共患的患病率为9.54%。2脂肪肝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32.86%)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31.23%)(P=0.018)。3甲状腺结节男性患病率(26.94%)明显低于女性(37.72%)(P=0.000);脂肪肝男性患病率(36.84%)明显高于女性(17.83%)(P=0.000);两病共患中男性患病率(5.70%)明显高于女性(3.84%)(P=0.000)。4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60岁患病率最高,达到48.84%;脂肪肝及两病共患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但>60岁反而较>50~60岁年龄组下降(P=0.000)。5不同职业人群中,专业技术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最高(33.73%),国家机关人员次之(33.47%),脂肪肝、两病共患患病率均为国家机关人员最高,分别为35.29%、11.93%(P=0.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075,95%CI:1.947~2.210)、年龄(OR=1.540,95%CI:1.496~1.585)、脂肪肝(OR=1.171,95%CI:1.092~1.256)可能是患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衡水市职工脂肪肝个体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高,脂肪肝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娜张旭刚甄萍韩轶超彭晔
- 关键词:脂肪肝甲状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