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超 作品数:31 被引量:15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漯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7例。研究组在术前术后均给予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24 h引流量为(168.42±10.81)ml,少于对照组的(394.97±11.38)m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且对静脉血栓的形成并未增加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齐超 石建伟 张永辉 张生关键词:氨甲环酸 膝关节置换术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李玉伟 王海蛟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关键词:颈椎 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2010年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67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36例)或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B组,31例)治疗。随访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1~1.5h,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110~500ml,平均370ml;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肩部放射痛。B组手术时间3~5h,平均3.6h;术中出血量400~1300ml,平均710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4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28个月,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全部骨性愈合。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4%,优良率为80.1%;MRI检查显示34例脊髓明显后移、前后方软性压迫解除、脑脊液通畅,2例显示脊髓明显后移、前方仍存在骨化块轻度压迫,予以二期前路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随访时21例显示前方椎间盘突出明显消失或缩小;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63.2°。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1%,优良率为80.6%;MRI显示31例脊髓前后方压迫均解除、脑脊液通畅;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53.3°。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和优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治疗前方软性压迫的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可使脊髓充分后移躲避前方的压迫,术后脊髓前方的软性压迫缩小或消失,疗效肯定;但对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前方超过椎管50%的骨性压迫者疗效欠佳,应采用一期或二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 李玉伟 王海蛟 王玉记 谢广田 王齐超 周鹏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前后路手术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 2004年 目的应用后路脊柱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通过一个后正中微小切口,采用游离皮瓣和手术通道倾斜,实现多阶段减压和神经根通道松解,使用METRX完成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8%。结论METRX手术是传统开放式腰椎管狭窄手术的微创化和内窥镜化,可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达到微创手术的目的,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王玉记 王齐超 王海蛟 许纬洲 马培栋 谢广田关键词:显微内窥镜 微创手术 再次膝关节镜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再次膝关节镜手术的原因,提高关节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989年4月~2004年4月间再次膝关节镜手术检查所见,总结二次手术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膝关节镜下手术的第二(再)次关节镜下手术21例。男6例,女15例;再手术年龄18~62岁,平均32岁;距离第一次手术时间6d~18个月,平均6个月。外院转来17例,本院4例。结果:再次膝关节镜手术患者21例,术前、术中误诊11例,其中半月板损伤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髌骨脱位1例;术中处理不当10例,半月板4例,其它6例。21例患者均通过再次膝关节镜检获得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再次关节镜术后机械性交锁症状(13例)均消失,积液、肿、痛6例均得到控制后出院,感染及僵硬各1例恢复正常。结论:提高术前、术中对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及关节镜技术是减少再手术发生率的关键。 齐志明 王立德 王福生 潘孝云 王齐超关键词:关节镜检 膝关节 随访研究 再手术 髋关节外展肌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髋关节外展肌功能锻炼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09—2021-07诊治的10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后采用不透明的密闭信封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髋关节外展肌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后的膝关节KOOS评分。结果最终71例完成研究,试验组38例,对照组33例。在疼痛评分与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2周、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6周、8周、10周、12周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2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娱乐能力评分与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后2周、4周、6周、10周、1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8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展肌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兵 张永辉 石建伟 左慧芳 王齐超关键词:运动疗法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新鲜骨折23例 2010年 王齐超 马培栋 王海蛟关键词:关节镜 胫骨髁间嵴 骨折 关节镜下微创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1 2011年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1]。患者由于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外展、内收、内旋等功能受限和屈曲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传统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出血多、恢复较慢。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2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张永辉 李玉伟 马培栋 王齐超 张生 周鹏 谢广田 王玉记 王海蛟关键词:臂肌挛缩症 松解术 关节镜 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实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6—2016-01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对照组术中使用微型磨钻。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48 h引流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48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与使用微型磨钻相比,使用超声骨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骨组织及软组织损伤更小,更为安全、高效、精准、可靠。 王齐超 王海蛟 何兵 张永辉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骨刀 椎管扩大成形术 JOA评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9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5例纳入本研究,采用恐动症TSK(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评分评估患者状态,TSK>37分确定为恐动症,将患者分为两组行单因素比较。行TSK评分与临床指标行单项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05例患者中,36例确诊为恐动症,发生率为17.6%。单项因素比较表明,恐动症组患者术前疼痛持续时间、术前VAS评分、翻修手术比例以及一期双侧置换比例显著高于非恐动症组(P<0.05);而恐动症组患者文化程度、术前HSS评分、术前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K-SES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非恐动症组(P<0.05)。单项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术前HSS评分、KSS临床评分、K-SES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与TSK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术前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TSK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疼痛时间长和社会支持评分低是发生恐动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术前疼痛持续时间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评分高是减少恐动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温艳 赵世新 罗洋 王齐超 严晓云 左晓琳 王海蛟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