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麻疹
  • 3篇麻疹流行
  • 3篇脊髓灰质炎
  • 2篇疫苗
  • 2篇疫苗相关麻痹...
  • 2篇麻痹型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1篇学生保健
  • 1篇学生保健服务
  • 1篇学校水痘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疫苗选择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机构

  • 9篇北京市西城区...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王红增
  • 7篇王庆
  • 6篇王兆华
  • 6篇孙木
  • 4篇崔长弘
  • 3篇史淑芬
  • 2篇闻国荣
  • 2篇崔长宏
  • 1篇孙穆
  • 1篇李蓉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5—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市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6.33%,≥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3.71%。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育龄妇女的疫苗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该区麻疹发病的有效手段。
王庆孙木李蓉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发病率控制策略
北京市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分析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 2007-2011年西城区共调查处理异地AFP病例355例,河北省最多(45.6%),集中分布在5岁以下小年龄组(59.4%)。采集到双份及以上粪便标本的315例病例中,197例是在麻痹后14 d内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62.5%,低于国家80%的标准。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合格便采集率是反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病例离开原籍时及时横转。此外,西城区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通过培训强化临床医生采集合格便的意识。
王红增孙木王庆闻国荣史淑芬崔长弘王兆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北京市西城区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北京市西城区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城区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326例,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为28.63/10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流动人口麻疹发病高峰提前于本市人口发病1个月。本市人口中,30~岁以上组发病较多,占62.22%;流动人口中,15~30岁组发病较多,占48.17%。儿童和青少年麻疹病例中,本市人口60.00%有免疫史,而流动人口17.02%有免疫史。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王庆孙木王兆华王红增
关键词:麻疹流动人口流行病学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开展疫苗安全性的评价提供比较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的资料。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西城区2005—2009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AEFI报告发生率为4.54/10万,2009年报告发生率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4,P=0.009)。发生率较高的分别为麻风疫苗(79.65/10万)、全细胞百白破疫苗(38.15/10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7.91/10万)、肺炎疫苗(27.19/10万)。一般反应24例(38.10%),以弱、中度的局部红肿(41.67%)和发热(33.33%)为主要临床表现;异常反应29例(46.03%),以过敏性皮疹(44.83%)和无菌脓肿(24.14%)为主要临床表现;偶合症8例(12.70%),心因性反应2例(3.17%)。结论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对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史淑芬孙穆王庆闻国荣王兆华崔长宏王红增
关键词:接种
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究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设计VAPP个案调查表,选择2007-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处理的11例粪便标本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通过查询医院住院病历,填写VAPP调查表。结果调查的11例AFP病例中,VAPP病例9例,其中服苗者VAPP病例8例,均为首次服苗发病,接触者病例1例。男女性别比为8∶1。9例VAPP病例中有7例在入院前或住院过程中患有其他疾病,4例患有肛周脓肿,均为服苗者VAPP病例。结论 VAPP病例具有典型的AFP症状,因此AFP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VAPP病例。服苗者VAPP病例中有部分病例患有肛周脓肿,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应重视对肛周脓肿的问诊和查体,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可暂缓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 live,OPV)或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对于服苗接触者VAPP病例,接种部门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此外,需继续加强AFP监测管理工作,完善并统一VAPP诊断标准及流程。
王红增张朱佳子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西城区2005-2009年累计发生流腮469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04/10万。流腮全年均有发病,以4月和7月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46%,其中,5~9岁组占36.89%。男女性别比为1.357:1。有免疫史发病占53.30%。结论建立综合免疫策略,加强流腮监测,是控制流腮流行的有效办法。
王庆孙木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
关键词:流腮流行病学分析发病率
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分析麻疹病例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54例,年均发病率为5.80/10万。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1.69/10万,之后的2007、2008、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5.80/10万、3.78/10万、3.21/10万呈下降态势,2010年发病率为5.02/10万,有小幅回升。其中流动人口病例14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57.48%。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本市户籍病例高发年龄为30~40岁组和0~8月龄组,流动人口病例高发年龄为20~30岁组和0~5岁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25.59%)和干部职员(19.69%)居多,其次为餐饮食品(7.48%)、商业服务人员(7.09%)。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8.35%。有免疫史者仅33例,占12.99%。结论建议育龄妇女在怀孕前接种麻疹疫苗;继续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麻疹和流脑疫苗接种工作,并扩大接种范围;继续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工作。
史淑芬孙木王庆崔长宏王兆华王红增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北京市西城区2007-2009年学校水痘疫情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西城区学校累计发生水痘758例,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逐年下降。水痘全年均有发病,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小学生水痘年平均发病率为4.99‰,高于中学生的2.26‰。有免疫史的病例占60.03%,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临床症状较轻。结论接种疫苗可减少水痘重症病例。发生疫情应急接种范围可扩大至免疫史超过5 a者。
王庆孙木崔长弘王红增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对IPV疫苗选择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在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进程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的继续使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VAPP在国内外的发病情况不容忽视。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50~500例VAPP发生,国内的估算数字是76~161例,其中首剂次疫苗VAPP发生率较高。在疫苗选择上,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避免VAPP的发生,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引入IPV。尽管如此,为了消除VAPP的危害,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使用IPV疫苗,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IPV/OPV序贯程序。因此,基于当前我国维持无脊灰的现状,VAPP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决定选择IPV疫苗的重要因素,在可承担的价格空间上,IPV疫苗可作为首选疫苗推荐,也可先行引入IPV/OPV序贯程序。
王红增张朱佳子
关键词: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