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喜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社会
  • 2篇动因
  • 1篇代人
  • 1篇当代人
  • 1篇道德
  • 1篇心灵
  • 1篇学风
  • 1篇学风建设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规范
  • 1篇学者
  • 1篇宇宙观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哲学
  • 1篇哲学革命
  • 1篇哲学理念
  • 1篇哲学思维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指称

机构

  • 16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6篇王喜平
  • 1篇吴文新

传媒

  • 4篇理论探索
  • 2篇系统辩证学学...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能源基地建设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山西广播电视...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的发展:内在动因和社会条件被引量:4
2008年
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取向和价值目标,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主旋律。人之所以始终不渝地追求发展,其深层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其自身特有的内在本性,另一方面也是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和激励使然,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在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和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运用内在的人性关怀和外在的规范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既充满人性体贴、人文关怀,又体现制度、机制的先进性、严肃性、公平性、激励性、向上性、文明性、连续性的发展环境,使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王喜平
关键词:内在动因社会条件
探索人与自然的契合之“度”被引量:2
2013年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改造是引发自然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而之所以"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不懂得应该如何合理地与自然界打交道。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级物质系统,有其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时间和空间限度;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本身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也有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限度;而这两个巨系统之间的交往互动也同样有一系列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和限度。因此,深入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相契合的时间和空间限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王喜平韩志顺
关键词:契合
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度解析和现实出路被引量:1
2010年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不懈探索的热点话题。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引发和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理念错误和行为失当。因此,直面矛盾的客观性,深入分析矛盾的成因、性质和特征,探索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才是对待矛盾应有的科学态度和走出矛盾困境的合理途径。
王喜平
论经济建设与哲学思维
2000年
王喜平
关键词:经济建设哲学思维经济学
学者的类型与道德被引量:4
2000年
王喜平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风建设
关于交往理论的几个问题
2009年
交往理论是近年来倍受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就交往理论中交往范畴、交往发展、交往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喜平
关键词:交往理论
城乡人际关系差异成因的系统考察被引量:14
2001年
农村和城市是两种不同模式的社区 ,由于二者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同 ,因而居民的人际关系也有很大差异。农村人际关系简单、亲密、情感色彩浓重 ,城市人际关系则复杂、疏远、理性成份较多。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此 ,从社区的居民构成、产业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交际目的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考察 ,意在揭示差异产生的深层机制 ,进而说明差异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 ,差异的存在是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反映 ,差异的消灭又有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融合。这对于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当前我国城乡人际关系的现状 ,合理评价它们的社会作用 ,并在未来城乡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作为系统整体加以整合 ,扬长避短 ,以促进二者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 。
王喜平
关键词:农村社区人际关系
对生产力范畴的人学理解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在分析生产力传统定义的两个弊端的基础上,从人学角度将生产力定义为:它是人在与自然界和谐互动中促进人类进步和个体完善的能力和成果;并详细分析了新定义的优点。
吴文新王喜平
关键词:生产力人学可持续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探微被引量:1
1999年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系统配置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尚处初建时期,存在问题较多,亟持优化,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王喜平宁明栋
环境变化与心灵选择被引量:1
2005年
追求心灵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心灵快乐与否不仅取决于社会环境的优劣,而且也同个体内在的心灵素质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心”、“境”关系的分离状况给个体和社会的价值选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在优化社会环境的同时,保持心灵的崇高境界。这对消解外在环境对人心的负面影响,创造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王喜平
关键词:心灵社会转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