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职业病
  • 5篇职业卫生
  • 5篇健康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职业病危害
  • 3篇职业健康监护
  • 3篇健康监护
  • 3篇尘肺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正己烷
  • 2篇职业病防治
  • 2篇人口
  • 2篇现状及影响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己烷
  • 2篇病情
  • 1篇大型国企
  • 1篇信息技术

机构

  • 24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作者

  • 24篇熊依杰
  • 14篇李海生
  • 13篇于久愿
  • 12篇任迎娣
  • 12篇方丽艳
  • 7篇许丽娜
  • 3篇白丽霞
  • 3篇方华
  • 2篇关坤
  • 2篇江初
  • 2篇焦扬
  • 2篇王彦
  • 2篇姚展
  • 1篇于贵新
  • 1篇曹文栋
  • 1篇叶研
  • 1篇沈壮
  • 1篇胡丽
  • 1篇徼晓菲
  • 1篇贾光

传媒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职业卫生与应...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华北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某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及需求调查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与需求,以提高职工职业健康意识和职业卫生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进行调查,发放统一设计的《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和需求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230名职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仅占41.8%,对职业病概念的知晓率为39.6%,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33.0%,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希望了解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的占99.6%。结论该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应加强职业卫生基本知识培训,特别应注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低员工的培训。
方丽艳于久愿任迎娣李海生熊依杰
关键词:职业卫生知识
关于一起否定原诊断结论案例的分析
2017年
通过回顾一起经职业病鉴定而否定原诊断结论的案例,探讨职业病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当面对复杂病例时,该如何处理。分析认为,化学物中毒通常伴随各种复杂的疾病,故除了职业病专家,往往还需要临床专家对疾病做进一步分析;面对复杂病例,既需要职业病专家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正确解读,又需要临床学科的经验。只有多学科参与,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鉴定结论。
熊依杰
关键词:职业病化学物中毒周围神经病正己烷
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05名印刷工为正己烷与噪声联合暴露组,45名锻压工人为单纯噪声组,98名不接触危害因素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的听力损伤情况,分析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结果工龄>20年时,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正己烷和噪声组高于噪声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龄<20年时,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正己烷和噪声组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工龄≥10年时,正己烷和噪声组的语频损伤发生率高于噪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己烷与噪声联合暴露可能会加重工人的听力损伤。
熊依杰
关键词:正己烷噪声听力损伤
2006—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监测及职工健康状况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近5年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情况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6—2010年该区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530户企业5 913个作业点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有害因素检测超标率为5.8%;其中化学物质、粉尘及噪声的超标率分别为0.7%、11.5%、11.3%,化学性有害因素不合格样品主要为甲醛、臭氧、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粉尘中不合格样品以矽尘、木粉尘及其他粉尘为主;共对1 090户企业中的50 935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噪声的健康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4%、0.2%、15.9%,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异常人群以苯系物接触为主。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是噪声接触行业,其次是粉尘及苯系物。
任迎娣贾光方丽艳李海生于久愿熊依杰方华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健康监护
北京市某区2015年职业病鉴定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北京市某区职业病鉴定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区2015年度共受理完成职业病鉴定23例,鉴定病种中有87.0%为煤工尘肺,鉴定结论与原诊断结论不符合率为35.0%,有5例提出再次鉴定,终级鉴定结论与首次鉴定结论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提高诊断医师水平,加强管理,杜绝各种不规范行为,以解决职业病鉴定工作面临的困境。
熊依杰于久愿
关键词:职业病煤工尘肺
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消毒技能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中消毒技能掌握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海淀区2家三级医疗机构、2家二级医疗机构及16家社区中心,按照自愿参加原则,邀请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不含行政后勤人员)在线填写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275份。分析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消毒技能掌握情况,初步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海淀区医务人员新冠肺炎消毒技能全部答对率仅5.27%,至少答对80%题的医务人员仅占26.59%,至少答对50%题的医务人员为67.34%。其中对涉及有效氯含量及作用时间的五题全部答对率仅为10.3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医务人员新冠肺炎消毒技能完全掌握的有利因素。结论海淀区医务人员的新冠肺炎消毒技能完全掌握程度较低,这将影响其在医疗隔离点的工作,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其掌握程度受文化程度和所在医疗机构级别等因素影响。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消毒技能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熊依杰许丽娜周文娟吴艳玲
关键词:医务人员
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尘肺发病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北京市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某区2007至2011年新发尘肺病例,对其行业、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期别、企业规模等特点进行分析。2007年至2011年,北京市某区报告新发尘肺总计107例,其中,陶工尘肺占69.16%,矽肺占14.95%;分布以建材、交通运输、机械等行业为主,提示应注重建材行业尘肺病的监管。
方丽艳李海生于久愿任迎娣熊依杰
关键词:尘肺职业病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市某信息技术企业人员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018年北京市某信息技术企业人员的肌肉骨骼系统疾患情况. 方法:采用肌肉骨骼系统疾患调查表,对512名调查对象2018年中颈部、肩部、背部、肘部、腰部、手腕、手指、髋臀部、膝部、踝足部的肌肉骨骼系统...
关坤任迎娣方华熊依杰方丽艳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员职业病
北京市某区制造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主要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及分布,2008-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检出情况,职业卫生资源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以及抽样人群的职业病发病情况。方法统一进驻企业进行基本情况普查,抽取重点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制造业企业247家,接触危害因素人数8 778人;2008~2010年职业健康体检人数逐年上升,在岗、离岗体检率分别达到97.5%和82.8%,岗前、在岗禁忌证检出率、在岗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分别为1.7%、0.5%和0.4%,离岗未检出疑似职业病;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况中,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的为76.9%,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为64.8%,实施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的为59.9%,操作规程中有职业卫生内容的为82.6%,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为72.9%;抽样人群职业健康体检检出禁忌证28人,确诊职业病2人。结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小型企业数量多,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则大多集中于大中型企业,离岗体检应受到重视,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签订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监测位点的实测率较低,职业卫生各项管理制度较为健全,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开展率非常低,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急需改进。重点调查中,检出2例尘肺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于久愿任迎娣方丽艳熊依杰关坤
关键词:职业病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吸烟行为与其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的吸烟行为和对于烟草的认知,分析吸烟行为与其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的关联性,为中学生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中学的6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填写《2019年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问卷》,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尝试吸烟率为8.81%(58/658),现在吸烟率2.58%(17/658),其中对烟草依赖的占29.41%(5/17),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正确的占72.95%(480/658),认为吸烟减少吸引力的占65.05%(428/658),认为在社交场合吸烟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占82.22%(541/658),认为戒烟难度肯定大的占30.70%(202/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为吸烟减少吸引力(OR=0.383,95%CI:0.195~0.754)和认为社交场合吸烟让人不舒服(OR=0.321,95%CI:0.155~0.665)是影响中学生尝试吸烟率的主要因素;认为社交场合吸烟让人感到更舒服(OR=3.971,95%CI:1.155~13.646)或更不舒服(OR=0.103,95%CI:0.022~0.480)是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认为二手烟肯定无害是影响烟草依赖率的危险因素(OR=31.553,95%CI:1.522~653.989)。结论中学生对烟草的认知和态度会影响到吸烟行为,应当加强烟草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烟草认知。
房凯周文娟许丽娜刘佳白丽霞熊依杰
关键词:中学生吸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