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英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气管
  • 5篇人工气管
  • 4篇气管移植
  • 4篇气管重建
  • 4篇肿瘤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食管癌术
  • 3篇食管癌术后
  • 3篇术后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血栓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置管
  • 2篇食管肿瘤
  • 2篇手术
  • 2篇凝血
  • 2篇凝血酶

机构

  • 14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燕化凤凰...

作者

  • 14篇焦英华
  • 9篇陈万生
  • 8篇郝雁冰
  • 7篇李彦明
  • 5篇赵轶峰
  • 4篇卢秀荣
  • 4篇原娜
  • 4篇何海燕
  • 4篇路立军
  • 4篇张贤雨
  • 4篇吴广忠
  • 3篇南茹
  • 3篇王大伟
  • 3篇田桂英
  • 3篇马欢
  • 2篇王喆
  • 2篇池亚丽
  • 2篇魏玉磊
  • 2篇刘艳慧
  • 2篇李曙光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气管移植的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一种能与受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cm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预制成人工气管。实验动物(羊)切除颈段气管5cm,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断端吻合。手术后50、90、150天行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定期获取人工气管组织,观察吻合口愈合、血运及人工气管内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结果8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但必须有足够时间。50天移植区无明显上皮组织;90天移植区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覆盖,气管各层次不完整;150天移植区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为胶原纤维束、腺体可见,外膜可见胶原纤维和透明软骨。结论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实验动物可长期存活。
陈万生焦英华郝雁冰吴广忠赵轶峰李彦明王大伟赵凤瑞
关键词:人工气管气管移植气管重建
直肠癌患者BRMS1mRNA、PTN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及多效生长因子(PTN)在直肠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距离直肠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直肠粘膜组织,分别作为直肠癌组(n=73)和癌旁组(n=73)。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BRMS1mRNA、PTNmRNA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直肠癌组BRMS1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低,PTNmRNA阳性率较癌旁正常组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高分化、淋巴结无转移、Ⅰ+Ⅱ期、无血性转移、浸润深度未及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BRMS1mRNA表达水平较组织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血性转移、浸润深度达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高,PTNmRNA阳性率水平较组织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血性转移、浸润深度达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低分化、浸及浆膜、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BRMS1mRNA低表达及PTNmRNA阳性表达为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RMS1mRNA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MS1mRNA、PTNmRNA在直肠癌患者中呈异常状态,并与患者预后生存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潜在的靶点。
马欢焦英华李曙光张贤雨魏玉磊田桂英卢秀荣原娜
关键词:直肠癌BRMS1PTN病理参数
人工气管移植的病理学变化
陈万生陈翚赵轶峰何海燕李彦明焦英华郝雁冰吴广忠赵永泉
气管移植是气管狭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验动物羊,移植后150天,移植气管通畅,上下吻合口已完全愈合,移植气管内面颜色较淡,腔内有淡褐色分泌物覆着,有脓性分泌物。移植气管外组织与羊气管长成完整一体的管道,壁厚,约0.3-0....
关键词:
关键词:气管狭窄
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回顾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n=30)给予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B组(n=30)仅给予术前调强放疗治疗,C组(n=30)给予替吉奥化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TPS、CYFRA21-1水平变化情况,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生存率,保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8%显著高于对照B组的46.67%和C组的5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三组TPS、CYFRA21-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TPS、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复发、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3年复发、转移情况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组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保肛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好于术前放疗。
马欢焦英华李曙光张贤雨魏玉磊田桂英卢秀荣原娜
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南茹任晓东刘素温池亚丽章春芝杨宇英陈万生商月娥路立军焦英华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长,成为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死因,外科手术已被公认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手术病人因受麻醉和手术损伤,组织受到破坏,术后机体功能明显受到影响,机体活动能力减退,易造成肺部感染、肺...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治疗护理方法
预防紫杉醇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抗微管类化疗药物,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抗耐药性而受到瞩目,已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肯定。然而,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国内报道,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9%~22.6%,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6%,甚至可导致死亡[1];国外研究数据显示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8%~45%[2]。
焦英华李志军刘杨
关键词:紫杉醇过敏性休克护理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病理学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吻合口病理学变化。方法异体羊新鲜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6cm 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制成人工气管。切除实验用羊颈段气管5cm,人工气管与实验羊断端气管头尾端吻合。手术后60、120、180d行支气管镜检查、X线片检查,定期处死实验羊行人工气管病理学检查,观察人工气管、吻合口愈合、血运及肉芽组织情况。结果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羊气管周围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60d,移植区上皮组织不明显;120d,移植区覆盖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180d,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外膜等小血管丰富,移植区气管各层次完整。结论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羊气管周围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样组织,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实验动物有望长期存活。
陈万生何海燕焦英华赵轶峰李彦明郝雁冰魏东
关键词:气管移植人工气管气管重建黏膜
食管癌术后的呼吸功能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手术后呼吸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选取200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00例,弓下吻合术100例。在手术前3 d 和手术后1、2、3、5、7、10、14 d 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测定,动态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肺功能各项指标于术后第2 d 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 d 恢复到术前的60%;动脉氧分压恢复到术前的90%。肺功能各项指标、动脉氧分压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低。结论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明显减退,造成低氧血症,应积极纠正。
陈万生刘艳慧南茹路立军郝雁冰焦英华池亚丽
关键词:食管肿瘤呼吸功能试验血气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早期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20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片段1+2(F1+2)、血栓调节蛋白(TM)等指标。[结果]207例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9%。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D-Dimer(0.784±0.336)、F1+2(523.609±123.234)、TM(6.806±1.805)均明显升高(P<0.05)。D-Dimer(r=0.429)、F1+2(r=0.644)及TM(r=0.401)与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呈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D-Dimer、F1+2、TM是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imer、F1+2及TM三者水平的升高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原娜王磊焦英华王喆卢秀荣张贤雨田桂英
关键词:血栓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恶性肿瘤凝血酶原片段1+2血栓调节蛋白
人工气管移植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能与人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的实验方法。方法用长5cm羊气管,实验时切除羊颈段气管5cm,用人工气管重建。手术后1、2周,1、3、6、12个月摄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然后处死检查大体和镜下病理,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结果8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与自体气管均顺利达到生物性愈合,黏膜成活,实验动物长期存活。3个月时有部分软骨细胞融解吸收,但支架位置良好,管腔通畅。6、12个月后标本显示人工气管完全成活。但吻合口处有少量肉芽增生,管腔轻度狭窄。结论人工气管可以与自体气管形成生物性愈合,气道管腔通畅,动物长期生存。
陈万生焦英华郝雁冰赵轶峰吴广忠李彦明王大伟赵凤瑞
关键词:人工气管气管移植气管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