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池梅
- 作品数:66 被引量:3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中国全球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农村流动人艾滋病耻辱感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耻辱感现状,影响因素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耻辱感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流动人口454人,利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了解其耻辱感现状及相关情况。[结果]37.7%的调查对象艾滋病耻辱感高,耻辱感与年龄明显相关(r=0.19,P﹤0.01)。艾滋病认知水平经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但耻辱感也随之增高。接受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中,高耻辱感比例为45.8%,高于未接受者(P﹤0.01),不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中,高耻辱感比例达45.8%,高于愿意接受者(P﹤0.01)。[结论]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认知水平,但未能降低或消除耻辱感,调整和改进干预策略十分必要。
- 田小兵潘池梅张学锋赖文红
-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健康教育
- 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况调查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南充市某高校535名入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新生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90%),但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AIDS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9.8%;97.5%的学生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任存在恐惧心理。[结论]目前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并不全面,应在大学生中继续加强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以达到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最终目的。
- 张学锋吴汉奇潘池梅田小兵
-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新生知识
- 某省属医学院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况调查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某省属医学院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调查某省属医学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结果共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53份,医学生CTDI-CV总分为(266.8±27.8)分(低于280.0分),32.2%(403/1 253)医学生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男生在系统化能力和自信心2个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女生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省属医学院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陈金邓波潘池梅刘振中周政华
- 关键词:问卷调查批判性思维
- 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 行为 态度调查
- 2017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南充、自贡、眉山、资阳4个市12个乡的所有食品经营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进行食品安全现状及意识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71人中,仅13.5%的调查对象知道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17.5%的调查对象表示认识绿色食品标志,68.4%的调查对象有习惯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同特征的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学历和中青年调查对象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占比较高。调查还显示,45.6%的调查对象承认在进货时会遇到假冒伪劣食品;在明知食品有问题时,26.3%的调查对象会采取不理会继续销售的行为,38.6%的调查对象选择经协商退货或投诉。35.7%的调查对象对工商部门检查食品安全质量工作的总体评价为差。结论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仍较薄弱,尤其是针对低学历和年龄较大者,且经营者对执法部门认可度不高。因而,需加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
- 朱晓华陈金周政华潘池梅
- 关键词:食品检查乡村卫生服务问卷调查食品安全经营者
- 乐山市城市家庭主妇营养知识认知现状饮食习惯调查及态度分析
- 2017年
-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乐山市城市家庭主妇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饮食习惯及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2月3~9日根据居民小区的地理分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0名乐山市城市家庭主妇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乐山市家庭主妇营养知识知晓率为33.00%(132/400);家庭主妇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受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等影响(P<0.05)。家庭主妇每周5 d以上吃蔬菜、水果、肉类的比例较高,超过70.00%;而每周5 d以上吃蛋类、牛奶及其制品和每周3 d以上吃豆类及其制品食用频率均不高(分别为21.50%、18.25%和25.75%),其中牛奶及其制品和豆类及其制品在50岁及其以上女性食用频率最低(均低于50.00%)。家庭主妇中每天饮水量大于或等于1 200 m L的仅有17.00%。在家庭主妇愿意了解的营养学知识中,食物的正确烹饪及食品卫生知识方面占比最高,为20.25%和21.00%。家庭主妇主要愿意通过广播、电视获取营养知识,为48.75%。结论乐山市家庭主妇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饮食习惯有待改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低学历的居民。
- 李林宋苹潘池梅
- 关键词:饮食习惯营养生理学问卷调查家庭主妇营养知识
- 青春期儿童饮食行为及饮食心理调查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影响城乡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充市城乡共5所小学五、六年级1 8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生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影响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吃早餐(4.7%)、为减肥不吃主食(1.4%)、边吃饭边看电视(37.2%)及认为自己该减肥(32.2%)、体型不标准(偏胖:29.9%、偏瘦:21.6%)等;而影响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会为减肥不吃主食(3.2%)、零食代替主食的习惯(3.5%)、认为自己该减肥(18.8%)、体型不标准(偏胖:15.9%、偏瘦:24.8%)。结论行为及心理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及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 王燕黄晓梅王玮何丽苟小英伍凤莲夏清清潘池梅
- 关键词:青春期儿童饮食心理饮食行为
- 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能正确区分传染病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仅占12.56%,能正确回答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的有155人,占26.68%;仅有17.56%的调查对象完全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高,占73.49%。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1)。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其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 邬孟汛何兵卓晓建郑利平潘池梅
-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传染病影响因素
- 农村留守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 2009年
-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探索适合农村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家属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5~59岁的家中有流动人口的居民78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邻居和朋友,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69%以上,但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3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随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降低(P﹤0.05)。仅22.1%人群认为外出务工者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大部分人认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有必要,并愿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交流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农村留守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强化大众媒体宣传力度,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流行和蔓延。
- 吴汉奇田小兵潘池梅张学锋吉渝南
-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 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文章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选取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17级学生共119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2017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下2015级学生平均成绩有所提高,高分段学生人数多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人数,且该模式更注重过程性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高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均有重要作用。
- 潘池梅刘振中龙菲杜佐潘秋予周政华
-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现状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平均得分为(20.62±6.72)分,均分占满分的62.64%。其中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15.64±6.20)分,均分占满分的60.15%;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4.98±1.57)分,均分占满分的71.14%。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较低,各级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干预力度,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卓晓建何兵邬孟汛郑利平潘池梅
-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