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瑞 作品数:77 被引量:228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与部分免疫学因素相关性初步探索 初步探索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与部分免疫学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的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收集本院收治的急性起病经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颅内血管闭塞患者(闭塞组,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 张文胜 龙友明 解龙昌 杨新光 殷建瑞关键词:发病机制 免疫学因素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其临床应用 1995年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可靠方法.近年来,TCD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血管痉挛、Willis环功能状态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评价的重要手段.他具有无创伤性、检测方便、易重复检查、可动态实时地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优点.工作原理1982年,挪威学者Aaslid利用低频(2MHz)超声波的良好穿透能力,结合多普勒效应原理,建立了经颅探查颅内血管血流速度的检查方法,即经颅多普勒超声. 殷建瑞 廖卫平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 超声波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36例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收集本院收治的36例经过头颅CT、头颅MRA或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复习... 张文胜 杨新光 龙友明 解龙昌 殷建瑞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致病因素 病理诊断 疾病治疗 预后评估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何伟文 伍健伟 梁建峰 李明吕 殷建瑞 高聪关键词: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以脑出血所致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ADASIL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例以脑出血所致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ra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CADASIL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基因学等方面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MRI平扫可见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双侧脑室旁脑白质病变,左侧颞叶陈旧性出血软化灶。基因检测发现Notch3基因c.1630C>T,p.(Arg544Cy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错义杂合突变,翻译蛋白中第544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结论脑出血可能为CADASIL的一种临床表现亚型,对于无出血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应进一步检测CADASIL相关基因,而且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更加个体化。 李文锋 张文胜 何毅华 杨新光 张世峰 殷建瑞关键词:脑出血 头痛 基因突变 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既往研究对卒中前痴呆(prestroke dementia,PSD)关注较少,特别是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相对局限。有必要对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筛选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连续住院的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内,使用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知情者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IQCODE)完成认知功能测定,其中IQCODE平均评分≥4分定义为PSD。结果共393例首次卒中患者入组。其中38例(9.1%)在卒中前3个月内有痴呆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数比OR=1.069,P=0.006),女性(OR=2.366,P=0.044)、顶叶萎缩(OR=2.624,P=0.049)及广泛脑萎缩(OR=3.623,P=0.009)是卒中前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女性、顶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应尽早对此进行识别并给予相应干预。应积极寻找顶叶萎缩和广泛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以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卒中前痴呆的发生。 杨洁 区腾飞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郑扬波 陈梦宇 高聪关键词: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3个月及第18个月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评估,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结果共209例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共24例(11.5%)出现了认知功能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比数比OR=0.869,P=0.021),心房纤颤(OR=5.950,P=0.00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OR=5.179,P=0.020)是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轻型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随访,对于有心房纤颤及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加强随访,必要时尽早给予干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杨洁 区腾飞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杨新光 何毅华 姚海燕 高聪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认知功能下降 加强神经内科专业型研究生与导师交流、互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2018年 神经内科是一门精深的学科,要培育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并且很多专业型研究生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别的科室进行轮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容易缺少联系,这可能会阻碍神经内科研究生的培育。就如何加强神经内科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个人及科室招生和培养研究生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杨新光 姚海燕 解龙昌 龙友明 高聪 张文胜 李文锋 张世峰 殷建瑞关键词:互动 早期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高危综合征临床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比较早期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早期MS患者49例和NMO高危综合征患者30例(包括长节段的横贯性脊髓炎22例、复发性视神经炎8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中NMO-IgG抗体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早期MS患者和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EDSS评分、病程以及感觉症状、脑干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MS组患者中病灶数>9个的比例(77.6%)高于NMO高危综合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高危综合征组患者在脑脊液蛋白异常率(19例,63.3%)、蛋白水平[(0.57±0.45) g/L]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率(19例,63.3%)、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4.317个/mm3 (0~274个)]方面与早期MS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NMO高危综合征患者中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NMO-IgG阳性,13例早期MS患者中2例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MS患者和NMO高危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明显不同,这些差异对早期鉴别MS与NMO具有一定意义. 杨新光 何毅华 陈梦宇 殷建瑞 解龙昌 龙友明 张斌 高聪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抗体 水通道蛋白-4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2001年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对急性脑血管疾病 (CVD)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 ,发现脑梗死患者SEP表现正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SEP表现缺如或异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SEP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价值。 巢建新 容海鹰 殷建瑞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 脑梗死 神经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