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青艳
- 作品数:37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 我国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环境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环境教育落后,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及不合理的政...
- 武青艳
-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 文献传递
- 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是解决传统哲学教学存在问题的—种尝试。为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认清哲学的教学目的、功能与内容,案例选择的原则,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任务,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哲学课应有的效应。
- 张嵩武青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案例教学法思维方式
- 生物学哲学之理论透视:从普适论到女权论
- 2016年
- 随着科学哲学危机的爆发,生物学哲学为摆脱物理主义传统进行了新的尝试。生物学哲学包含进化生物学哲学、系统生物学哲学、分子生物学哲学、发展生物学哲学、生态保护生物学哲学等,在生物学和哲学交叉的普适理论基础上集中探讨有关科学本质一般问题、生物学的概念困惑以及传统哲学问题。随着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生物学哲学兴起了女权主义研究思潮,将性别视为分析工具,对生物科学展开哲学探究,对遗传决定论、还原论和多元论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框架。
- 任巧华武青艳顾心倩
- 关键词:物理主义生物学哲学女权主义
- 国内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造动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一种准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科技素养和良好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创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它们对创造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著名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制度安排分析了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影响,即: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都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研究与实践的兴趣,锻炼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收获各种荣誉。另外,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各有特色,基于此提出国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对我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启示。
- 陈瑞三武青艳
-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动机创造力
- 国际优才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基于发展系统论被引量:1
- 2016年
- 由于发展系统论的勃兴,优才教育研究转向对行为模式四要素的关注,即行动库、目标、主观行动空间和环境。在此,个体的行动库的不断扩张实际上取决于个体目标、主观行动空间以及环境的互动,从而形成了基于系统论进路的优才教育新的范式,并从系统论的框架下重新解释了天赋和才能。优才教育系统论进路的基本原则倡导关注个体和环境的互动机制,着眼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协同进化,密切关注系统内资源和能力的持续扩张,建构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 任巧华武青艳
- 关键词:优才教育动力学
- 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被引量:7
- 2006年
- 针对目前辽宁省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1)认真编制和落实小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规划;(2)推广适合小城镇发展的先进适用的技术;(3)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保障体系;(4)在各小城镇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培育人们的生态观等。
- 武青艳
-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环境问题中不公正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探析
- 2007年
- 本文对我国环境问题中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着重揭示导致这些不公正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治理和消除这些不公正现象的对策建议。
- 武青艳
- 关键词:环境问题思想文化
- 略论伪科学
- 2005年
- 论述了科学、伪科学的含义及其识别伪科学的意义和伪科学研究的范围及其方法特点。指出了伪科学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伪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不具有客观性;伪科学的方法论核心是信仰;伪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不可检验性和以假冒真的欺骗性;伪科学不具备可重复性;伪科学往往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 武青艳王延臣
- 关键词:伪科学
- 影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对影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教育、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机械论自然观、我国传统直观体验思维方式等六个方面,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武青艳
- 关键词:环境意识
- 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的调查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466名大学生、中学生参与创造发明的活动情况、体验和现实认识的调查,指出中学生、大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的差异,分析了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的空间较小、创造的自信心不强、设计能力较弱、技术知识单薄等现实问题的产生原因。
- 罗玲玲于飞武青艳
- 关键词:创造发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