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培 作品数:72 被引量:625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专业化知识搜寻、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3 2020年 本研究基于探索/利用双元分析框架,将管理创新划分为利用式管理创新和探索式管理创新两个维度,并将知识搜寻和认知评价的理论观点整合到现有管理创新采纳与实施过程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研究模型,以考察双元管理创新的采纳过程及其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468家制造型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上述研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科学型知识搜寻主要促进探索式管理创新;市场型知识搜寻对利用式和探索式管理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供应链型知识搜寻主要促进利用式管理创新;(2)科学型知识搜寻与探索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同时受到风险性认知(负向)、匹配性认知(正向)和复杂性认知(负向)的调节效应影响;市场型知识搜寻与利用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仅受到复杂性认知的负向调节效应影响;供应链型知识搜寻与利用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同时受到风险性认知(负向)、匹配性认知(正向)和复杂性认知(正向)的调节效应影响,但其与探索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仅受到匹配性认知的负向调节效应影响;(3)利用式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探索式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呈正U型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管理创新的复杂采纳过程及其实施机理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对企业顺利开展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意义。 余传鹏 林春培 林春培 叶宝升关键词:管理创新 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转移的自主创新:机理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进行归纳界定,并细致解析了自主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循环过程,最后研究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在发生机理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张振刚 林春培 黄育坤关键词:知识转移 自主创新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类型、内在动力及事前识别 被引量:36 2012年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林春培 张振刚 薛捷关键词:内在动力 新兴顾客导向、外部知识搜寻与破坏性创新 被引量:1 2024年 新兴顾客导向的企业关注并满足新兴顾客群体的隐性期望与需求,注重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知识,促进破坏性创新的产生。基于知识搜寻视角,本文探究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315份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兴顾客导向作为企业挖掘潜在顾客的战略导向,是影响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而外部知识搜寻是新兴顾客导向促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通过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可以对外向型破坏性创新间接地发挥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外部技术知识搜寻,新兴顾客导向只对内向型破坏性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本文还发现,新兴顾客导向对于企业进行外部技术和市场知识搜寻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部知识搜寻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外部技术与市场的联合搜寻能够促进企业将破坏性创新产品引入外部市场,有利于外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实施。本文探索了新兴顾客导向对企业外向型破坏性创新和内向型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揭示出外部知识搜寻在其中的作用机理。 林春培 赖秀梅 朱晓艳 余传鹏企业管理创新“高—中—基”三层传递机制研究——TMT承诺、中层管理者支持与基层员工参与 2023年 基于意义建构与意义给赋理论逻辑,本文探究了企业管理创新“TMT承诺—中层管理者支持—基层员工参与”的传递机制;同时,依据组织学习理论,引入组织沟通开放性和外部涉入作为调节变量。利用华南地区530份二阶段跟踪调查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TMT规范/情感承诺通过“基层员工直接模仿”(自下而上)与“中层管理者间接传导”(自上而下)的双重机制影响基层员工参与,而TMT持续承诺对基层员工参与的双重影响均不显著;与情感承诺相比,TMT规范承诺通过中层促进基层员工参与的间接效应更强。组织沟通开放性、外部涉入分别正向二阶调节TMT规范/情感承诺与中层管理者支持之间的关系,且两者也正向三阶调节TMT规范/持续承诺与中层管理者支持之间的关系,但是两者对中层管理者支持与基层员工参与之间关系的二阶和三阶调节效应均不显著。研究发现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内不同层级员工以及内外情境在管理创新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我国企业如何更好提升基层员工管理创新参与提供有益启示。 余传鹏 叶宝升 林春培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学习过程对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2017年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吸收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变量,但是这种作用的具体来源仍未得到充分探讨。以广东161家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基于吸收能力的三种组织学习过程及其互补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正向影响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而转换式学习只能通过与其它两种组织学习的互补效应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林春培 张振刚关键词:探索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 渐进性创新 高校杰出学者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22年 利用机器学习发现影响学者知识创新绩效的复杂非线性特征组合,能提升学者绩效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140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学者获得项目前在web of science刊载的14819篇论文构建学者科研合著网络(个体网)927个。考虑知识创新绩效的滞后性,采用学者获得项目后发表的20824篇论文及其91968篇被引论文,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期刊分区表等多源异构数据,使用K-Means聚类将学者进行群组划分,得到特征均衡型、环境驱动型和合作创造型三类学者群组,运用决策树CART算法挖掘不同类型学者知识创新绩效的潜在决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创造具有普适性,它是促使不同类型杰出学者达成高知识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2)杰出学者应根据内外部综合条件配置科研合作关系资源,尽量避免封闭式发展路径与合著者过多导致的“规模不经济”;(3)在不同类型学者群组中,存在影响知识创新绩效的不同特征组合,为杰出学者达成高绩效目标提供个性化发展策略。 李海林 廖杨月 李军伟 林春培关键词:知识创造 组态视角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类型与路径选择——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2 2024年 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旅游产业发展的复杂前因和组态路径,以此赋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文章基于生产函数理论,以我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发展受阻型、稳中求进型和全面辐射型3种群组类型,运用分类与回归树算法挖掘不同类型城市资源、技术和制度层面多维特征变量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构。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具有耦合协调效应,体现为不同类型城市多维特征变量的横向耦合一致性和纵向等级分层性;2)高度相似城市因要素差异化配置获得不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表明每类城市都有适宜自身发展的组态条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现实基础;3)不同类型城市旅游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要素具有组合差异性,整体呈现殊途同归的作用效果,发展受阻型城市由“科技筑基-区域开放-文化吸引”驱动,稳中求进型城市由“经济引领-科技创新-数字赋能”驱动,全面辐射型城市由“文化吸引-交通增质”驱动。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旅游产业如何依据自身要素禀赋条件获得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参考依据。 廖杨月 余传鹏 林春培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 异质性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从政府补贴中筛选出科技补贴与人才补贴二类创新型补贴,对二者进行跨时间、区间化划分,分别构建与创新数据的贝叶斯网络,实现对创新行为与绩效的预测分析、原因诊断与贡献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不同类型的补贴在滞后时间与影响能力上有所区别。科技补贴影响创新绩效的时间跨度长,综合效果好,对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能力更强;而人才补贴的影响情况相反。2.不同类型的创新补贴都存在粘性效应。3.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具有门槛效应,但对于不同创新补贴仍存在区别。丰厚补贴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缺少补贴将引致企业创新产生微弱的消极反应。微量科技补贴负向影响创新行为与绩效,而微量人才补贴会使得企业出现策略性创新。 李海林 汤弘钦 林春培关键词:政府补贴 贝叶斯网络 门槛效应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意义]挖掘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贯彻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跨领域协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计量挖掘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并通过绘制战略坐标图来分析各热点领域的内部研究结构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机遇和挑战下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及对南海区域的影响、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这四大研究领域,各领域所处研究阶段及其在整个研究网络中的战略位置存在明显差异,且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热点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联结强度。 林春培 刘佳 田帅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坐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