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和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党的建设
  • 1篇党史
  • 1篇党史研究
  • 1篇延安时期
  • 1篇优秀干部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人民
  • 1篇人民群众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十三届四中全...
  • 1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群众
  • 1篇中西文化观
  • 1篇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工学
  • 1篇工学矛盾
  • 1篇共产党
  • 1篇国共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杨志和
  • 3篇周艳丽
  • 1篇石丹丹

传媒

  • 2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浅析目前干部教育中的工学矛盾——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为参照
2006年
工学矛盾,顾名思义就是指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通常认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应该像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一样,理论从实践中来,指导实践,而实践又会推动理论的发展,这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理论上来讲不应该产生矛盾。同样,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党的建设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特别是延安时期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团结了广大党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证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这个党的法宝为什么到今天就不那么运用自如了呢?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在目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期,工学矛盾成为党的建设中的瓶颈,不解决好,势必造成不良后果,要搞好党的建设就必须着力去解决它。
杨志和石丹丹
关键词:工学矛盾干部教育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优秀干部人民群众
试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被引量:3
2004年
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他以独特的思维体系和方法及宽泛的考察视角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认真考察。他认为,由于根本精神与所走路向不同,使中西文化在文化内容、思维方法、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种文化都是优缺兼具的混合体,二者对人类整体文化系统的价值差值为零。在中国文化出路问题上,他主张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并与中国原有的儒家文化相结合。现时代背景下,应以严谨的态度对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加以重新阐释,并从文化理论、角色定位、人格魅力、现实意义等层面对其人其说予以全方位地客观评价。
周艳丽杨志和
关键词:中西文化观
四个“十三”年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004年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实际上的核心地位,是一个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党在革命进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胜利成果。同时,由于一右三“左”的错误也使党品尝了失败的苦果,如大革命的失败、中央革命根本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规律缺乏正确认识或尚不成熟的十三年。
周艳丽杨志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三年”周期现象透视
2004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与执政史中反复出现了几个"十三年",它们是中国处于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阶段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回顾与比较思考这一历史周期现象,对于明晰党的角色转换,对于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推进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周艳丽杨志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