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胶囊的意义。方法将60例CAPD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透析的血浆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清除指数、24 h尿量、脂蛋白a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2组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APD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片对于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稳定血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崔岩杨军巨兰马培龙李吉河谢长英
- 关键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辛伐他汀脂蛋白A
- 阻断肋间神经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1例
- 2005年
- 杨军隋广涛李景聪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
- 闭合性腹外伤致小肠破裂诊治分析
- 2006年
- 杨军
- 关键词:诊治分析闭合性腹外伤小肠破裂小肠损伤内脏损伤肠道损伤
- CAPD患者治疗早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 2010年
- 杨军巨兰马培龙崔岩罗家琳马艳杰康萍王锐艳
- 关键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心血管疾病
- 中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0例,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服药4周后判效,停药2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疗效。
- 隋广涛隋广平赵金辉杨静波王爱灵杨军
-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中医药
- 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氯沙坦应用于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并进行分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采用氯沙坦治疗. 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血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总有效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为127. 36 ± 10. 23mmHg;血清为362 ± 51;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 85 ± 0. 31g/d;总有效率为91. 67%,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
- 孙婷丽杜娟杨军王锐艳张洪波
- 关键词:氯沙坦IGA肾病高尿酸血症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变化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肺栓塞患者(PE组)29例,健康对照组(NC组)20例行二维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栓塞组患者RVEDV、RVESV均增大(p<0.05),Ea、Ea/A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结论肺栓塞患者右心后负荷增加使右室扩张、右室舒张功能受损。
- 巨兰赵德霞杨军庞利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肺栓塞右心功能
- 糖尿病患者在肾内科临床就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肾内科临床就诊的病因、病期,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就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确诊的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查看患者病历,总结患者就诊的病因、病期,再给予个体化治疗,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饮食疗法、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在肾内科临床就诊主要病因是: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60例(37.5%),其次是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56例(35.00%);糖尿病肾病病期主要处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80例(50.00%),其次是终末期肾衰竭32例(20.00%);糖尿病患者在肾内科治疗效果:⑴显效42例(26.25%);⑵有效82例(51.25%);⑶无效36例(22.50%);⑷总有效率占77.50%。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病因是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主要处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终末期肾衰竭,治疗上采取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饮食疗法、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方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在肾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 杜鹃赵立杰杨军王锐艳谢长英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尿毒清颗粒对CAPD患者残肾功能保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杨军巨兰马培龙崔岩罗家琳王锐艳马艳杰
- 关键词: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尿毒清颗粒残肾功能微炎症反应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旨在了解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治疗1~4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每次4小时;观察时间6个月;利用SF-36量表调查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1)、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方面的影响,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3组患者SF-36量表PF、RP、BP、GH、RE、MH六项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要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
- 崔岩杨军谢长英王锐艳杜娟李吉河
-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