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洁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术后
  • 3篇中医
  • 3篇创面
  • 2篇熏洗
  • 2篇炎症
  • 2篇愈合
  • 2篇直肠肌
  • 2篇脓肿
  • 2篇综合征
  • 2篇混合痔
  • 2篇挂线
  • 2篇挂线法
  • 2篇肛周
  • 2篇肛周脓肿
  • 2篇便秘
  • 2篇长强
  • 2篇长强穴
  • 2篇耻骨
  • 2篇耻骨直肠肌

机构

  • 9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李晓洁
  • 5篇张胜威
  • 3篇杨会举
  • 3篇王华胜
  • 3篇王东
  • 2篇杨锋
  • 1篇屈海涛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同源异型盒基因A5、三结构域蛋白14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同源异型盒基因A5(HOXA5)、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HOXA5、TRIM1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OXA5、TRIM14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织中HOXA5、TRIM14表达与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5年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14蛋白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00%,HOXA5蛋白阳性率为27.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肿瘤低分化比例为42.05%,浸润深度T_(3)~T_(4)比例为72.73%,有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7.73%,有远处转移比例为29.55%,明显高于TRIM1蛋白阴性表达的12.50%、37.50%、12.5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XA5蛋白阴性表达患者肿瘤低分化比例为41.38%,浸润深度T3~T4比例为77.01%,有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8.28%,有远处转移比例为29.89%,明显高于HOXA5蛋白阳性表达的15.15%、27.27%、12.12%、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5阴性表达和TRIM14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7%、59.09%,明显低于HOXA5阳性表达患者的90.91%和TRIM14阴性表达患者的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比例为85.00%,有远处转移比例为55.00%,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5.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RIM14是结直肠癌患者5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OXA5是结直肠癌患者5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14呈高表达状态,HOXA5呈低表达状态,两者均与TNM分�
张胜威许召杰王东王华胜李晓洁屈海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临床病理特征
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探究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肛周脓肿患者,按入院的先后次序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80)和调查组(n=80)。常规组给予凡士林外敷治疗,调查组给予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创面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量,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调查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术后3 d、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创面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以及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组织VEGF、EGFR、bFGF表达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如意金黄散外敷有利于减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渗出,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VEGF、EGFR、bFGF表达有关。
李晓洁杨会举
关键词:肛周脓肿如意金黄散外敷创面愈合
基于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评估疮愈膏在肛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疮愈膏治疗肛痈的效果与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肛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疮愈膏疗效将其分为治疗有效组(78例)和治疗无效组(22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多变量Cox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来分析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与疮愈膏疗效的相关性,采用亚组森林图进一步分析影响疮愈膏疗效的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100例肛痈患者中疮愈膏治疗有效率为78.00%,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为0、1、2、3分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100.00%、97.14%、34.38%。Spearman分析创面面积缩小的百分比与时间为负相关关系,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与创面面积缩小百分比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Kaplan-Meier曲线表明,随着不同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增高,患者术后累积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无效组患者年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相对面积、肛门疼痛评分、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以及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VEGF则更低(P<0.05)。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创面肉芽生长评分(OR=1.162,P=0.016)、IL-6(OR=1.952,P=0.036)、TNF-α(OR=1.036,P=0.042)、VEGF(OR=0.756,P=0.025)为治疗无效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未调整模型时[组1作为参考;组2 HR(95%CI)=1.843(1.147~1.934),P=0.042]和调整后[组1作为参考;组2 HR(95%CI)=1.648(1.526~1.967),P=0.005]随着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增加,患者治疗无效风险增加。RCS模型对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与治疗无效发生存在非线性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VEGF<3.24 g·L^(-1)、IL-6≥35.18 ng·L^(-1)和TNF-α≥156.27
李晓洁杨会举
关键词:肛痈血清炎症因子
自拟清热止痛生肌汤熏洗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止痛生肌汤熏洗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药组患者术后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联合组患者术后给予自拟清热止痛生肌汤熏洗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时点患者疼痛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14 d时,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药组(P<0.05);术后1 d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时2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术后1 d 2组患者VEGF、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2组患者VEGF、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P<0.05);术后1 d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止痛生肌汤熏洗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杨锋张胜威李晓洁
关键词:肛周脓肿
长强穴挂线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因素之一。长期服用泻剂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多,外科手术治疗越来越普遍的被应用于临床,手术方式多采...
李晓洁
关键词:耻骨直肠肌综合征长强穴挂线法
文献传递
痔瘘倍硝熏洗散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微创术后患者肛缘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痔瘘倍硝熏洗散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微创术后患者肛缘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使用随机分组将全部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痔瘘倍硝熏洗散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1d、14d后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情况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d时肛肠动力学、血管生成指标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术后14d时,两组患者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情况评分均较术后1d时降低,且观察组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时,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高压区长度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及血管生成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直肠静息压及血管生成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瘘倍硝熏洗散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微创术后患者肛缘水肿消退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张胜威许召杰王东李晓洁王华胜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湿热下注型
长强穴切开挂线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59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长强穴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强穴切挂术治疗59例经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确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6.61%,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远期疗效满意。结论长强穴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且疗效满意。
李晓洁
关键词: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手术方法针灸疗法中医肛肠病学
疏肝润肠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疏肝润肠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肝郁气滞型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比沙可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润肠方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SBM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SB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HT、SP、MTL、GAS水平较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5-HT、SP、MTL、GAS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润肠方可有效改善肝郁气滞证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机体胃肠激素水平。
李晓洁张胜威王华胜王东
关键词:便秘肝郁气滞型神经递质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
普济痔疮栓对混合痔痔上黏膜套扎术后创面水肿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中药栓剂纳肛对混合痔患者痔上黏膜套扎术后创面水肿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需进行痔上黏膜套扎术的混合痔患者共计100例。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将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特定的干预措施,以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对照组除常规止血、抗生素治疗外,采用中药熏洗进行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栓剂纳肛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第1、7、14天创面水肿、肛门出血情况,比较两组炎症状态,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这两个指标上的表现基本相当,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创面愈合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方面的明显优势。术后第1天两组创面水肿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32,P=0.974),在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观察期间,研究组中创面呈现I度水肿的患者数量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节点上,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水肿程度较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出治疗措施在减轻术后水肿方面的积极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9、2.158,P=0.032、0.031)。术后第1天两组肛门出血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36,P=0.971),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肛门出血I度患者分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5、2.068,P=0.045、0.039)。在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炎症状态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此时间点上
杨锋张胜威李晓洁杨会举
关键词:混合痔中药栓剂纳肛炎症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