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
- 作品数:122 被引量:369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矫治小婴儿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被引量:2
- 2013年
- 完全性房室通道(complete atrioventncular canal,CAVC)畸形是由于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畸形,其形态特点是房室间隔消失,仅有一组房室瓣。患儿自然预后较差,如不治疗,50%的患儿于1岁内死亡,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20年来,随着外科矫治方法、体外循环技术和围术期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
- 袁峰李晓峰郭健柏松刘晖赵宇东宋振江丁楠张晓琳李仲智
- 关键词:完全性房室通道矫治方法小婴儿体外循环技术心脏畸形
-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Nkx2.5基因突变筛查及关联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Nkx2.5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10例CHD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Nkx2.5基因外显子1及其侧翼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其SNP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CHD有关。结果在Nkx2.5基因外显子1中,CHD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任何突变位点,仅在CHD组找到1个新的SNPs;这个新的SNPs位于上游63碱基,其基因型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1,df=2,P<0.01;χ2=15.233,df=2,P<0.01),等位基因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3,df=1,P<0.01;χ2=7.146,df=1,P<0.01)。结论Nkx2.5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之间无相关,Nkx2.5基因上的SNP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石琳申阿东李晓峰柏松关晓蕾李仲智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 早期治疗肺动脉狭窄型法洛四联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早期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狭窄型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本院共收治肺动脉狭窄型TOF患儿144例,年龄2.36个月,中位数8.2个月,体重4.5~13b,平均(8.7±2.8)kg。140例患儿接受一期根治手术,术中经右心室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及疏通右室流出道,其中52例患儿肺动脉及瓣环发育欠佳,行双片法跨瓣环补片治疗,4例患儿行分流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2.1%),其余恢复顺利,痊愈出院。获门诊随访128例,随访时间3~24个月,患儿有心功能良好,无右室流出道梗阻。结论TOF患儿应在1岁以内治疗,经有心室路径矫治便于操作,术后右室功能良好,应用双片法进行跨环补片修补,疗效满意。
- 柏松李晓峰袁峰郭健李仲智
- 经右心房/肺动脉与经右心室切口根治法洛四联症的经验总结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总结经右心房/肺动脉与经右心室切口根治法洛四联症的经验。方法研究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74例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资料。A组16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B组58例经右心室切口。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总死亡率4.05%。A组体外循环时间(108.50±23.27)min,阻断时间(69.56±18.24)min,B组体外循环时间(101.14±36.64)min,阻断时间(68.09±23.48)min。低心排综合征A组2例(12.50%),B组9例(15.52%);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1例(6.25%),B组5例(8.62%)。肺部并发症26例(35.14%)。结论严格把握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与经右心室切口根治法洛四联症的适应证,注意心肌及肺脏的保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张玉龙李仲智李晓峰郭志和高国庆陆进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
- CRELD1基因在汉族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肌组织表达情况的初步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CRELD1基因在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患儿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选取CAVSD患儿5例,平均年龄1.2岁;对照组选取室间隔缺损(VSD)患儿5例,平均年龄1.9岁。患儿手术过程中剪取右心房适量心肌组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组标本CRELD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CRELD1基因在两组病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ELD1基因在CAVSD与VSD患儿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近似,提示CRELD1基因可能与多种先心病相关,或者CAVSD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 刘爱军刘扬李志强李刚朱耀斌李晓峰刘迎龙
- 关键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基因芯片
- 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 目的:探讨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22只,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研究组大鼠切除左全肺,术后1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对照组行...
- 刘扬李刚刘爱军朱耀斌李晓峰李志强刘迎龙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切除病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的超微结构及力学特性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法洛四联症 (TOF)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心肌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对 2 4例TOF根治术手术前后的右心室及肺动脉的压力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中 7例TOF与对照组 7例先心病小室缺、小房缺应用透射电镜进行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的超微结构研究。对 4例TOF与 2例非先心病死亡右心室心肌进行多样本量的对比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小力学量软组织力学测试平台进行右心室心肌力学的研究。结果 TOF右心室流出道的心肌组织存在着很多超微结构异常的心肌细胞。TOF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组织的力学特点表现为过软 ,而右心室外壁表现为过硬 ,TOF根治术经过较为彻底地切除肥厚肌束 ,没有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存在 ,肺动脉瓣前后无阶差存在 ,P >0 .0 5。 2 4例TOF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议TOF根治中 ,在疏通右心室流出道、切除肥厚肌束时不必过分考虑其功能作用。
- 李晓峰李仲智郎志奇刘志诚李海云郝冬梅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肌右心室流出道超微结构
- 肺动脉灌注HTK液在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中的肺保护作用
- 2011年
-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对法乐氏四联征(TOF)患儿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TOF患儿24例,随机分为肺动脉灌注组(n=12)和对照组(n=12),计算各组氧合指数(O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体外循环(CPB)后0、12、24、48 h,灌注组的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间变化的趋势有显著差异(P<0.05,P<0.01);灌注组的AaD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间CPB后MDA、ET-1、sICAM-1和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趋势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CPB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可有效地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提高TOF矫治术后患儿的肺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 李建安刘迎龙刘晋萍李晓峰
- 关键词:肺损伤HTK液法乐氏四联症
- 糖皮质激素在围体外循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张玉龙李仲智李晓峰
- 关键词: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皮质类固醇激素
- 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外科治疗21例
- 2013年
- 目的:总结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21例,全部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Ⅰ期治疗,将右肺动脉移植在主肺动脉处。结果:1例术后18d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1例术前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死亡,其余19例痊愈出院。随访时间自2月至11年,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结论: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发病率低,肺动脉高压进展快,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死亡率低。
- 郑佳袁峰郭健柏松宋振江刘晖李仲智李晓峰
-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心脏病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