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加Re新型单晶高温合金熔体与Al_2O_3型壳界面状况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对加入 Re的新型单晶高温合金与 Al2 O3型壳之间的界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5 5 0℃下 ,熔融的合金液体不会与 Al2 O3型壳产生反应 ,Al2 O3型壳是与 DD3+2 Re (wt% )
- 曾强张德堂马书伟张勇曹腊梅
- 关键词:型壳氧化铝熔模铸造铼
- Re对Al在Ni中扩散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研究了Al在含Re的Ni基合金中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Al在Ni基体中的扩散激活能随着R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Re质量分数为1%,2%和3%的Ni中Al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230,238和256kJ/mol;温度低于(1170±5)℃的时候,Al在Ni基体中的扩散速率随着R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Re阻碍Al原子在Ni基体中的扩散;而在高于(1170±5)℃的时候,Al在Ni基体中的扩散速率随R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1170±5)℃是一个转折点,在此温度,Al在不同Re含量的Ni基体中的扩散速率几乎相等。
- 曾强马书伟郑运荣
- 关键词:扩散铼镍基高温合金
- 高铼Ni_3Al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被引量:1
- 2008年
-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技术和定量金相技术研究Ni-10Co-7.1W-1.7Mo-0.5Nb-6.9Ta-7.9Re-6.9Al-0.008CNi3Al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实验表明:该合金由γ,γ′,γ+γ′共晶和Re3W相组成;Re是强负偏析元素,过量Re促使Re3W相的形成;合金中次生γ′、共晶γ′的固溶温度分别为1 330和1 360℃。采用1 290℃,2 h+1 330℃,6 h+1 360℃,6 h多级固溶处理实现γ′完全固溶并避免初溶,但该处理不能消除Re3W相,也不能实现Re的完全均匀化,适当降低Al,Ta和Re含量可以消除Re3W相。
- 范映伟郑运荣曾强
- 关键词:铼固溶处理显微组织
- 铼在镍中的扩散行为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研究了 110 0~ 12 5 0℃温度范围铼在镍 (γ)中的扩散行为。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扩散偶 (Ni 1%Re/Ni 5 %Re)在不同温度下扩散后的成分分布曲线。用Hall方法计算出铼在镍 (γ)中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D =5 96× 10 -1exp{ - 412 (kJ/mol) /RT} ,在 110 0~ 12 0 0℃的温度范围内 ,Re在Ni中扩散缓慢 ,而在 12 0 0℃以上时 ,Re的扩散速度明显增加。对Re在Ni中扩散机制进行了探讨。
- 曾强马书伟郑运荣张德堂王丽娟
- 关键词:扩散激活能铼镍基高温合金
- 一种低Cr高W型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稳定性被引量:5
- 2004年
- 研究了一种具有第一代单晶合金高温强度水平,其成分为Ni 1.5Cr 10Co 16W 2Mo 6Al 1Ti 1Nb 0.1C 0.02B 0.1Zr的普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长时组织稳定性。对试验合金铸态及850℃/3000h,950℃/1000h,1100℃/50~500h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金相、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部位的截面尺寸不同直接影响合金铸态组织中相的尺寸及含量,其中大截面尺寸部位共晶γ′的含量少而尺寸大;截面尺寸对MC碳化物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尺寸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本试验用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稳定性,在850~1100℃长时热暴露均无有害的TCP相析出,其碳化物反应是MC的缓慢分解和M6C沿晶界、枝晶间和共晶γ'周围析出,在1100℃/500h热暴露以后,仍然保留原始铸态组织中约50%的MC碳化物。
- 郑亮谷臣清曾强侯淑娥
-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稳定性CR
- SiC颗粒影响SiC_p/Cu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9年
-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SiC颗粒含量、粒度及纯度对SiCp/Cu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率的主要因素为SiC颗粒含量。随着Si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率降低;SiC颗粒越小,热膨胀系数越低,而导热率越好;适当增加杂质含量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导热率。
- 曾强钟涛兴王荣明
- 关键词: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碳化硅颗粒铜基
- 初生M_6C的形成及其对高钨铸造模具高温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4年
- 高钨铸造合金已用于铸造大型模具,由于大量初生M_6C碳化物的形成使模具变脆,需探明初生M_6C的形成条件,实验表明当含碳量超过0.15%时,合金中易析出初生M_6C,而10%Co起有效的抑制作用,初生M_6C是在1375℃时形成的,它对通过固-液范围的冷却速度十分敏感,快冷抑制它的形成,铸件中M_6C的形成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枝晶间距大于150μm时的较厚截面极易形成毫米量级的M_6C,严重的损伤合金的高温强度。因此对大截面的模具合金,为防止初生M_6C的析出,合金中最好保持0.04%—0.07%C和10%—15%Co。
- 郑运荣郑亮曾强阮中慈
- 关键词:凝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