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平
- 作品数:44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
- 2021年
- 《汉文学史纲要》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时所撰的讲义,其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虽仅有2200多字,但内涵丰富,对于语言文字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精辟阐述。通过《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鲁迅打破了文字的神圣论,探讨了文学的起源等问题,为科学地认识汉字、使用汉字以及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变革指点迷津,由此对于书面语和口语、文言和白话也就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思路。而且,在言文一致的讨论基础上,鲁迅重申了文章的思想表达必须要通过文学修辞来间接地传达,以“美”熏刺人心。作为学者的鲁迅的缜密扎实的学术研究,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决绝言论,都是为了摆脱传统桎梏,实现个人、民族和文学的现代转型。
- 时世平
- 关键词:文字拿来主义
- 品牌期刊打造与编辑的创新意识
- 打造品牌期刊有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品牌期刊的打造,需要一批高素质编辑人才,唯有在高素质编辑的运作中,品牌期刊才能脱颖而出。独到精准的期刊定位是品牌期刊的根本,而个性化的策划是品牌期刊的法宝,而作者的...
- 时世平
- 文献传递
- 文化创新与编辑执行力被引量:3
- 2013年
- 作为文化创新工程的重要一环,出版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出版竞争力和编辑执行力就成为当务之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达成力",编辑执行力的高低,决定出版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出版执行内容而言,文化创新首在选题策划能力,而策划能力的高下,直接取决于编辑执行力。编辑执行力就是完成预定出版目标的操作能力,要求出版主体具有创新精神。出版业之间的竞争,就赢在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不会有成功力,也就不可能有竞争力。要提高出版竞争力,必须重视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也必然要求提高编辑执行力。
- 时世平
- 关键词:文化创新出版竞争力
- 从传统到现代的衍变——文言白话转型论被引量:3
- 2013年
- 汉语特有的发展特点,造成了口语与书面语的脱节,书面语中的文言因其脱离口语而日益向"雅"与"保守性"方向发展。语言发展的趋势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文言与白话的转变,是清末民初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语的重大变动,这一文白转型,表面上看似汉语内部的一种语言选择与嬗变,实际上是关乎社会发展,以及整个民族思维言说方式的一种质变。
- 时世平
- 关键词:文言白话
- 古典小说预叙发达的文化解读被引量:5
- 2006年
-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预叙极为发达,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濡染。首先,远古时期,巫史不分,这造成史传对以预叙形式出现的占卜等神秘文化的大量叙写,而史传是孕育小说的母体,自然古典小说就继承了史传的这种叙述传统,而以这些神秘文化作为预叙方式。其次,“兴”这一审美思维的导引起启功能,也导致古典小说出现了包括入话、楔子在内的各种预叙形式而古典小说评论家所谓的“弄引法”、“将雪见霰,将雨闻雷”、“隔年下种”、“草蛇灰线”等与预叙有关的手法,也与“兴”密切相关。再次,作者的文化视野,造成他们对种种预叙方式的偏爱。最后,为满足读者的结果期待意识,古典小说以副标题或回目来预叙;作者又巧妙地利用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以制造悬疑,于是章回小说每回结尾出现了预叙的俗套,在情节惊险处也经常出现预叙。
- 陈才训时世平
- 关键词:古典小说预叙文化解读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翻译出版的质量危机与诊断被引量:1
- 2011年
- 包括诺贝尔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学翻译出版,使得翻译出版工作出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危机。文学翻译出版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摆脱这种危机,出版社要重新厘清文学翻译工作的性质,找准与作品内容、精神相契合的翻译者,在出版审批与监督上下功夫,以打造精品为工作标准。
- 时世平
- 《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被引量:1
- 2012年
- 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之所以被其庶吉士同僚赞为"薇垣高议",与其所接受的庶吉士教育密切相关。在三年的庶吉士学习期间,李昌祺主要通过对载道古文的刻苦学习来培养自己的道统文学观。同时,秉持道统文学观的庶吉士馆师们的言传身教,也对李昌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昌祺的道统文学观赋予《剪灯余话》以明显的风教意识,为践行其文道观,李昌祺或通过神道设教的方式来构思情节,或有意识地运用含蓄深隐的"春秋笔法"来叙事写人。
- 陈才训时世平
- 关键词:李昌祺
- 出土文献与《诗经》词义训诂研究
-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燉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而对于已有三千年研究历史的《诗经》研究更是如此.如以文献为范围的考据而言,大概可以做的部分差不...
- 时世平
- 关键词:诗经出土文献训诂
- 文献传递
- 出版产业的文化创新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出版业应创新新知、不断推出更优秀的文明成果,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崭新、高尚而又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阅读境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这才是出版业的辉煌之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 时世平
- 关键词:出版产业出版创新文化强国
-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
- 2015年
- 近代中国文学语言的转型中多以日本为鉴。中日同为汉文化圈,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传播,中日语言有着较多的一致性。封建时代,中日两国语言普遍存在着口语和书面语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合而为一,完成了文体的变革。中日两国在针对西方现代化提倡的言文一致运动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关联性。
- 时世平
- 关键词:文学语言言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