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与冻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冻存及干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 :用封闭式动脉采血法采集 10例脐血 ,经Ficoll溶液分离获得干细胞 ,分成 3组 ,分别用 10 %二甲亚矾 (DMSO)、自配的 5 % DMSO+6 %羟乙基淀粉 (HES) +4 %人体白蛋白及 CP- 13种不同的冷冻保存液冻存于 196℃的液氮和 80℃的低温冰箱中 ,对冷冻后的样本进行单个核细胞 (MNC)计数。锥虫蓝拒染试验及流式细胞仪 CD+ 34 细胞计数。结果 :采集的血量平均数为 (72 .2± 17.3) ml,3种不同冷冻保存液对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效果在 1、3、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 ,特别是 6个月后 ,流式细胞仪对 CD+ 34 细胞检测的相对数逐渐增高。在 6个月内 ,80℃低温冰箱中的冻存与 196℃液氮内的冻存相比 ,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自配的冷冻保存液效果良好 ,短期造血干细胞的冻存可以在 80℃低温冰箱内进行 ,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 1、3、6个月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不大。
- 徐群武正炎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冻存
- 腹腔液CEA和组织CD_(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 4v6 及腹腔液CE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9例进展期胃癌标本中CD4 4v6 表达以及患者腹腔液中CEA水平 ,分析其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标本中的CD4 4v6 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肿瘤侵及浆膜及胃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腹腔液CEA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侵及浆膜、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CD4 4v6 在胃癌的癌细胞分化发展过程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腹腔液CEA升高以及CD4 4高表达对早期预测胃癌细胞的转移、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徐群虞卫新万航
- 关键词:胃癌CEA癌转移
- 嵌顿性疝模型制作和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大鼠嵌顿性疝模型,全面了解大鼠在肠管嵌顿情况下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细菌移位情况。方法取成年健康SD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均制成嵌顿性疝模型,根据肠管嵌顿时间分为3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嵌顿3h,B组为嵌顿5h,C组为嵌顿7h。观察血液指标、病理变化、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有无腹腔渗液的生成、腹腔渗液有无细菌等。结果 C组血液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C组小肠湿重、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腹腔渗出液的生成、腹腔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培养出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嵌顿性疝模型,嵌顿性疝在肠管组织发生绞窄坏死时会有明显的细菌移位。
- 徐群付宇
- 关键词:腹股沟嵌顿细菌移位
- 手术加皮下埋藏腹腔化疗泵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对晚期胃癌患者行手术及术中皮下埋藏腹腔化疗泵联合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对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72例行手术及术中皮下埋藏腹腔化疗泵,术后采用MFP方案联合化疗。MMC8mg/m2,静脉注射,每4周1次;5-FU2.0g和DDP80mg腹腔灌注,每2周1次;平均4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6~12个。结果Ⅲ期患者总有效率为77.8%;3年生存率50.0%;5年生存率25.0%。结论彻底手术加腹腔泵灌注化疗及静脉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途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万航徐群虞卫新
- 关键词:胃癌联合化疗
- 成人腹股沟疝PHS无张力修补手术体会
- 2011年
- 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强生普理灵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补片)对104例121侧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徐群沃扣洪傅宇
-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PHS修补手术
- 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78.9%。其中肿瘤≥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90.4%(37/41),<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65.7%(23/35),两者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86.7%)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67.7%),两者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定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 虞卫新徐群李新忠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转移组织学分级
- IL-11对大鼠化疗后肠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及肠屏障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化疗模型组(B组)和rhIL-11治疗化疗模型组(C组),每组10只。B、C两组行5-FU75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1 d。C组于化疗开始后3 d天注射rhIL-11 600.μg.kg-1.d-1。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天分别称空腹体重,实验后第5天测肠结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肠道通透性。结果C组体重丢失少于B组,A组体重增加显著多于B、C组(P<0.01)。C组的各项肠结构指标均优于B组(P<0.05)。C、A组的细菌移位率(10%)低于B组的60%(P<0.05)。B组的肠通透性与A、C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IL-11对化疗大鼠的肠结构和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傅宇徐群
-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5氟尿嘧啶肠屏障
- 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32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Miccoli术式)的技巧,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1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术后引流量10—30ml,手术切口2—3cm,全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对颈部切口瘢痕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学习曲线短,对设备要求不高,创伤小、切V-I美观,手术相对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沃扣洪徐群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6年
- 虞卫新徐群
- 关键词:胃癌腹腔灌注化疗
- 胆道术后出血的处理
- 1996年
- 报道10例胆道术后出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T管内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交替注射效果肯定,肝固有动脉分支出血行栓塞治疗有一定效果,肝总动脉结扎术应在血管造影。
- 徐群
- 关键词:出血胆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