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强

作品数:2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酵母
  • 6篇酿酒
  • 6篇酿酒酵母
  • 5篇代谢工程
  • 4篇教学
  • 4篇教学改革
  • 4篇发酵
  • 4篇丙酮酸
  • 3篇乙醇
  • 3篇异源
  • 3篇异源表达
  • 3篇生物学
  • 3篇羧酸
  • 3篇课程
  • 3篇谷氨酸棒杆菌
  • 3篇分子
  • 3篇分子生物
  • 3篇分子生物学
  • 3篇棒杆菌
  • 2篇酮酸

机构

  • 27篇江南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无锡福祈制药...
  • 1篇江苏南农高科...

作者

  • 27篇徐国强
  • 8篇许正宏
  • 7篇蒋伶活
  • 5篇吴满珍
  • 5篇周景文
  • 5篇杜婕
  • 4篇张晓娟
  • 3篇曹春蕾
  • 3篇赵运英
  • 2篇张晓梅
  • 2篇吴瑶
  • 2篇苏珂
  • 1篇许泓瑜
  • 1篇张梁
  • 1篇陈修来
  • 1篇任建洪
  • 1篇陈坚
  • 1篇窦文芳
  • 1篇李鹏越
  • 1篇刘立明

传媒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广东化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合成生物学
  • 1篇全国酵母技术...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科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目前本科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验课设计以及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革。我们的目的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改革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赵运英徐国强曹春蕾杜婕蒋伶活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钙盐沉淀法从酮酸发酵液中提取α-酮戊二酸被引量:2
2020年
α-酮戊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发酵法是生产α-酮戊二酸最具优势的方法。但在解脂亚洛酵母发酵生产α-酮戊二酸的过程中,丙酮酸作为副产物总是大量积累。这2种酮酸物化性质相似,为下游分离提取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研究对比3种不同钙盐对酮酸分离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有效分离发酵液中α-酮戊二酸的钙盐沉淀方法。采用CaCO3为α-酮戊二酸的最佳沉淀剂,α-酮戊二酸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为82.5%和98.89%。同时,结果表明在偏中性和高温作用下,丙酮酸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丙酮酸分离不适用于钙盐沉淀法。该研究可为酮酸的分离提取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彭小雨曾伟主周景文徐国强
关键词:Α-酮戊二酸丙酮酸有机酸
酪氨酸酚裂解酶的固定化与转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9年
以欧文氏菌(Erwinia herbicola)来源的酪氨酸酚裂解酶的重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为研究对象,研究固定化大肠埃希菌生产L-酪氨酸的条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载体材料、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浓度和辅助剂(二氧化硅、硅藻土和碳酸钙)等因素对L-酪氨酸生产的影响,发现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和碳酸钙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进而通过正交实验探索最优条件。结果表明,生产L-酪氨酸的最优条件:载体为4%海藻酸钠与6%明胶的混合载体,苯酚浓度0.08 mol/L,反应时间8 h,于载体中添加0.6%碳酸钙。此条件下,连续反应9次后L-酪氨酸的产量达到64.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3%。
马文静周景文徐国强
关键词:L-酪氨酸海藻酸钠
丙酮酸羧化酶对酿酒酵母积累琥珀酸的作用探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究丙酮酸羧化酶及微量元素Ca^2+和生物素对酿酒酵母积累琥珀酸的作用,敲除了琥珀酸脱氢酶编码基因(SDH2)并过量表达来自米根霉的丙酮酸羧化酶基因(RoPYC)。琥珀酸产量由(0.011±0.002)g/L提高至(0.841±0.020)g/L,较表达前提高了75.45%。随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Ca^2+和生物素考察其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Ca^2+的添加促进了菌体的生长但不利于琥珀酸的积累,而外源添加浓度为16、32、64、96μg/L生物素时,琥珀酸产量分别提高75.04%、84.26%、69.28%、66.79%。其中生物素质量浓度为32μg/L时,琥珀酸产量达到最大为(0.964±0.02)g/L,且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酶活提高14.42%,说明PC酶活的提高促进了酿酒酵母中琥珀酸的积累。该研究为解决酿酒酵母琥珀酸合成过程中前体碳代谢流不足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陈园园程慧李宁娜苏珂苏珂夏华龙徐国强张梁
关键词:丙酮酸羧化酶代谢工程琥珀酸酿酒酵母
大肠杆菌中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5年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通过识别启动子序列启动转录过程,而当其识别到位于3′-UTR的终止子序列后,转录复合物解离,转录过程终止。因此,转录单元内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发挥启动和终止转录的作用。然而,对于下游的转录单元,终止子除了终止转录本通读这一直接作用以外,其与RNA聚合酶之间的解离可能会影响后续转录单元中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间接改变下游转录单元的表达。这种跨转录单元的终止子和启动子之间的互作关系目前尚缺少研究,因此,明确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的转录反应强度的影响对于精准调控基因表达、开发高效终止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one-pot技术将9种终止子、5种间隔序列和9种启动子进行组合构建了一个包含405种不同组合元件(终止子-间隔序列-启动子)的组装文库,基于FlowSeq技术对文库中所有组合进行测序和荧光强度分析,进而建立组合序列-下游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弱终止子、短间隔以及强启动子的组合更有利于提高下游基因的表达。通过对转录本的定量分析发现弱终止子不仅提高下游的渗漏转录(提高21~70倍),同时也促进了下游启动子重新招募RNA聚合酶进行重启转录(提高2~3倍)。本研究解析了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和机制,为利用终止子构建基因回路提供设计依据。
任家卫张金鹏徐国强张晓梅许正宏张晓娟
关键词:终止子启动子基因表达调控
酵母作为细胞工厂生产药物前体化合物和蛋白的表达体系构建
蒋伶活徐国强
文献传递
硫胺素及溶氧对解脂亚洛酵母联产酮酸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是重要的酮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本研究室在前期的工作中诱变选育的Yarrowia lipolytica WSH-Z06 C3为出发菌株,高效联产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在摇瓶水平上初步确定了最佳氮源浓度以及接种密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在15 L发酵罐上硫胺素浓度以及溶氧控制参数对酮酸联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硫胺素最佳浓度为0.2μg/L,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分别高达24.5、53.7 g/L。与未优化的对照相比,酮酸总产量和丙酮酸总转化率均提高了57.9%。溶氧水平控制在50%,发酵96 h酮酸总产量高达53.2 g/L。通过两阶段溶氧调控,酮酸总产量高达64.7 g/L,比未调控前提高了21.2%。通过硫胺素与溶氧水平的优化,显著提高了酮酸的产量,进一步为酮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彭小雨曾伟主周景文徐国强
关键词:联产Α-酮戊二酸丙酮酸
不同D/L单体比γ-聚谷氨酸的合成与调控被引量:4
2021年
聚谷氨酸(γ-PGA)是由L-谷氨酸和/或D-谷氨酸聚合而成的一种聚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高聚物单体的立体构型会影响产品性质和应用,因此调控γ-PGA中D-谷氨酸/L-谷氨酸单体比(D/L单体比)具有重要意义。前期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底盘,表达来自于地衣芽孢杆菌的γ-PGA合成酶,合成以L-Glu(97.10%)为主的γ-PGA。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D-谷氨酸,合成了D-谷氨酸占比为15.71%~33.52%的γ-PGA。然后,在重组菌中表达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谷氨酸消旋酶,并使用三个不同强度RBS调控其表达水平,合成D-谷氨酸占比30.82%~34.59%的γ-PGA,但调控范围较窄。利用四个不同强度启动子调控谷氨酸消旋酶表达水平,扩大D/L单体比可调范围,合成D-Glu占比32.71%~52.53%的γ-PGA。提供一种理性调控γ-PGA的D/L单体比策略,实现了D-谷氨酸占比为2.90%~52.53%的γ-PGA的合成,为高效合成不同D/L单体比γ-PGA提供了基础。
朱亚鑫段艳婷高宇豪王籍阅张晓梅张晓娟徐国强徐国强许正宏
关键词:Γ-聚谷氨酸启动子
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研究酿酒酵母乙醇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被引量:2
2013年
酿酒酵母在发酵生产乙醇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期高浓度底物葡萄糖的抑制和后期高浓度产物乙醇的抑制。功能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从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酿酒酵母乙醇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可能。本研究模拟工业发酵的条件,对酿酒酵母实验菌株BY4743为遗传背景的116个单基因缺失菌株进行了乙醇发酵试验,以发现基因和乙醇发酵的关系。结果表明乙醇对菌体得率系数高于平均值30%以上的基因缺失株有20株,其中高于50%以上基因缺失株有5株;低于平均值30%以上的基因缺失株有11株,其中低于45%以上的有5株。本研究为从整个酿酒酵母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乙醇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建立了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徐国强吴满珍吴瑶杜婕蒋伶活
关键词:燃料乙醇酿酒酵母功能基因组学
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的研究
2024年
【目的】以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提高菌株活菌数,降低生产成本,为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及猪链球菌病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最高活菌数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无机盐金属离子、磷酸缓冲液的最佳组分及浓度,并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选择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总浓度、有机氮源比例、磷酸盐缓冲液浓度4个因素各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的筛选与验证。【结果】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优条件为6.0 g/L蔗糖、1.0 g/L尿素、10 g/L酵母提取物YE7与20 g/L酵母蛋白胨Nucel 887混合氮源,1.0 g/L NaCl、9.58 g/L K_(2)HPO_(4)·3H_(2)O、1.09 g/L KH_(2)PO_(4)、1 mmol/L MgSO_(4)·7H_(2)O、0.3 g/L L-抗坏血酸。采用此最优组合,摇瓶培养猪链球菌2型NT15B活菌数最高达80.83×10^(8)CFU/mL,较优化前提高256.08%。【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发酵罐水平的优化提供参考。
马林丽徐国强张秋萍车巧林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活菌数培养基组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