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血清NGAL和淀粉样蛋白A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效果观察
-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比浊法检测单纯DM(32 例患者)、早期DN(32 例患者)、临床DN(32 例患者)及健康...
- 卢鹏张雷朱一堂李会强
- 关键词:淀粉样蛋白A糖尿病肾病
- 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中的近期疗效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腺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84例行胰头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清扫范围分为对照组(45例)和海德堡组(39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淋巴结清扫,海德堡组为常规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清扫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的所有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组织。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淋巴瘘、出血及胃排空障碍)及术后病理参数(手术切缘、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结果与对照组比,海德堡组手术时间长[(334.85±24.95)min比(305.09±24.54 min)],淋巴瘘发生率高(15.4%比2.2%),手术切缘>1 mm比率高(76.9%比53.3%),淋巴结清扫总数多[(11.31±2.46)枚比(9.49±2.28)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出血、胃排空障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D术中清扫海德堡三角区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提高手术的R_(0)切除率及清扫更多淋巴结,降低胰腺癌局部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 王振勇孟宇李金超张雷石亮刘汝海李凤山
- 关键词:胰腺肿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2例报告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LPD)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胰管直径≥3mm恶性肿瘤行TLPD,术中完成标本整块切除后按照Child顺序进行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结果102例顺利完成TLPD。手术时间(427±159)min,术中出血量(294±107)ml,胰肠吻合时间为(36.1±14.7)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5.2±5.7)枚,R0切除率94.1%(96/102),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5.5±2.6)d,术后ICU入住时间(3.5±2.3)d,术后住院时间(10.9±5.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3%(38/102),其中A级胰漏发生率19.6%(20/102),B或C级胰漏发生率10.8%(11/102)。100例随访(11.4±4.7)月,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90.0%(90/100),因肿瘤复发转移导致死亡13例(术后6~12个月死亡3例,13~24个月死亡8例,25~30个月死亡2例),肿瘤外因素死亡3例。结论对胰管直径≥3mm恶性肿瘤患者施行TLPD安全可靠,短期疗效满意。
- 柴伟雷豹孟宇赵秀雷张雷孔德帅刘汝海
-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漏
- 海德堡三角清扫对胰头癌切除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估清扫海德堡三角在胰头癌手术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3例纳入海德堡组,36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匹配后,与对照组相比,海德堡组在手术相关一般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切缘>1 mm例数更多(81.8%比58.3%,P=0.034)、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增加(11.24±2.35比9.50±2.76,P=0.006)。生存分析中,海德堡组术后12个月累积复发率(0.182±0.067比0.444±0.083,P=0.023)、18个月累积复发率(0.424±0.086比0.667±0.079,P=0.024)优于对照组,且海德堡组局部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比36.1%,P=0.037),但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头癌根治术中清扫海德堡三角,可降低局部复发概率,但对总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 王振勇刘子琪孟宇李金超张雷吕文浩刘金来刘汝海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3组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分析肝癌组临床特征与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miR-143、miR-145高低表达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差异。结果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肝癌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亦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等级、甲胎蛋白水平、TNM分级及有无癌栓有关。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43、miR-145高表达肝癌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低表达肝癌患者,而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肝癌患者(P<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可作为肝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 袁俊建孔德帅陈雄飞张雷赵秀雷李凤山刘汝海
- 关键词:肝肿瘤MIR-143MIR-145预后
- IFIT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M1的表达。将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IFITM1组)或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同时添加ERK_(1/2)通路抑制剂LY3214996(IFITM1+LY3214996组)后,以无处理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用检测Western blot、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IFITM1蛋白与ERK_(1/2)蛋白磷酸化水平(ERK_(1/2)/p-ERK_(1/2))、细胞增殖活力、凋亡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IFITM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PANC-1细胞比较,IFITM1组PANC-1细胞的IFITM1蛋白表达水平、ERK_(1/2)/p-ERK_(1/2)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IFITM1+LY3214996组PANC-1细胞除IFIT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IFITM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激活ERK_(1/2)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 赵秀雷张雷刘汝海李凤山张执全孔德帅张耀敏石倩倩刘婷婷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侵润
- 胱抑素C与其它GFR内源性指标对比
- 2010年
- 目的:测量胱抑素C(Cystatin C)和其它GFR内源性指标SCr、Ccr以及β2-MG的水平,评价胱抑素C做为GFR内源性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46例肾病患者和73例健康体检自愿人员的胱抑素C水平,同时检测其SCr、Ccr以及β2-MG的水平。结果:血清Cys C与SCr相关系数0.8527,Cys C与Ccr相关系数-0.6866,Cys C与β2-MG相关系数0.8322,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ys C、SCr、Ccr及β2-MG的敏感度分别为76.7%、61.6%、63.0%、65.8%。结论:血清Cys C优于其它GFR内源性指标,可作为一种反映GFR的灵敏指标。
- 朱一堂龚建强杨聪慧张雷孙艳
- 关键词:CYSCCRΒ2-MGGFR
- 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采用宽切缘与窄切缘手术治疗后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宽切缘组(切缘≥1cm)和窄切缘组(切缘<1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MVI阳性组采用宽切缘手术切除患者较窄切缘手术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I阴性组不同手术切缘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和窄切缘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窄切缘、肿瘤直径>5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窄切缘、肿瘤直径>5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孔德帅袁俊建陈雄飞张雷赵秀雷李凤山刘汝海
-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
- 顺铂和Sabutoclax配位自组装聚合物纳米粒子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制备含顺铂和Sabutoclax(SA)的自组装聚合物纳米粒子,观察其对肾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顺铂和Sabutoclax经配位反应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试粒径分布、稳定性和形态,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Fe^(3+)离子化学状态,HPLC检测体外释放。在肾癌细胞A498中,MTT法检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流式检测其细胞凋亡诱导作用,荷瘤小鼠模型观察纳米粒子的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顺铂和Sabutoclax经配位自组装形成粒径(50±2.6)nm左右的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H响应性和释放行为,易被A498细胞摄取,可显著抑制A498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同时对体重无明显影响,其对A498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均强于顺铂、顺铂和Sabutoclax联合应用。该纳米粒子在体外及小鼠体内表现良好的肿瘤杀伤作用,且作用优于顺铂、顺铂和Sabutoclax联合应用。该纳米粒子可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逆转顺铂耐药用于肾癌或其它恶性肿瘤的治疗。
- 罗旭张颖李菁张雷
- 关键词:纳米药物顺铂耐药肾癌PH
-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化疗方案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局部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给予4个周期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奥沙利铂及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的肿瘤完全切除率(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的完全缓解率(pCR),评估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并随访1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OS)率。结果共纳入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16例(53.3%)患者达到客观缓解(ORR),28例(93.3%)患者达到疾病控制(DCR),17例(56.7%)患者达到降期,肿瘤退缩分级(TRG)方面:TRG 0、TRG 1、TRG 2和TRG 3的肿瘤退缩分级分别为16.7%、13.3%、43.3%和16.7%;pCR率为16.7%,R0切除率为90.0%,且术后并发症可控,1年DFS率为92.6%,1年OS率为96.7%。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较好,短期生存可获益。
- 韩国达林叶成张雷张晓玲魏晓楠刘旭谢艳超
- 关键词:胃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