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71 被引量:4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心肌
  • 26篇灌注
  • 26篇灌注损伤
  • 25篇再灌注
  • 25篇再灌注损伤
  • 24篇缺血
  • 22篇芬太尼
  • 18篇舒芬太尼
  • 16篇心肌再灌注
  • 16篇心肌再灌注损...
  • 15篇术后
  • 15篇麻醉
  • 14篇心肌缺血
  • 14篇缺血再灌注
  • 13篇心肌缺血再灌
  • 13篇心肌缺血再灌...
  • 13篇心肌缺血再灌...
  • 13篇缺血再灌注损...
  • 11篇糖尿
  • 10篇缺血后

机构

  • 71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立新安...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1篇张雷
  • 56篇顾尔伟
  • 21篇陈立建
  • 16篇刘训芹
  • 11篇曹袁媛
  • 11篇鲁显福
  • 10篇朱燕
  • 9篇程新琦
  • 8篇陈巧玲
  • 8篇方卫平
  • 7篇赵庆
  • 6篇刘学胜
  • 6篇翟明玉
  • 6篇吴云
  • 5篇王莉珍
  • 5篇陈菁菁
  • 5篇张颖
  • 5篇陈满丽
  • 4篇江帆
  • 4篇王雷

传媒

  • 18篇中华麻醉学杂...
  • 14篇临床麻醉学杂...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药
  • 4篇麻醉安全与质...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科教文汇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2012第二...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麻醉三低状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30天死亡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拟确立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的丙泊酚麻醉三低[低BIS、低MAP和低效应室靶控浓度(target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阈值。 方法 161例择期拟行单纯瓣膜置换术的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IS监测下行丙泊酚效应室靶控麻醉,术后随访30 d,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55例)和死亡组(6例),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 结果 BIS〈45、MAP〈65 mmHg(1 mmHg=0.133 kPa)、Ce〈1.5 mg/L的积累时间和三低同时出现的累积时间:死亡组[(278±95)、(153±41)、(125±40)、(58±16) min],较存活组[(163±53)、(65±21)、(63±20)、(21±6) min]均明显延长(P〈0.05)。单因素回归模型中:有无吸烟史,术前有无合并症,BIS〈45、MAP〈65 mmHg、Ce〈1.5 mg/L的积累时间和三低同时出现的累积时间,平均手术、麻醉和转机时间及术后ICU驻留时间,均是增加30 d病死率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低累积时间和ICU驻留时间仍然是增加术后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丙泊酚麻醉三低状态(BIS〈45、MAP〈65 mmHg和Ce〈1.5 mg/L)和ICU驻留时间是增加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
程新琦张雷鲁显福顾尔伟
关键词:瓣膜置换丙泊酚平均动脉压
Journal Club在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麻醉学研究生是未来学科的主力军和高层次接班人,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麻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麻醉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专业为例,介绍将Journal Club应用到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经验。
杨志来张雷张继千方卫萍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麻醉学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吴云顾尔伟方卫平朱燕张雷刘训芹
关键词:舒芬太尼缺血后处理心肌
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8)、1.0MAC吸入异氟醚后处理组(ISO,n=8)、1.0MAC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PO,n=8)、脂肪乳组(INT,n=7)、Glibenclamide组(GLI,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滞剂,0.3mg.kg-1,n=7)、5-hydroxy-decanoate组(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mg.kg-1,n=8)、0.3mg.kg-1GLI+1.0MAC EPO组(GLI+EPO,n=8)、5mg.kg-15-HD+1.0MAC EPO组(5-HD+EPO,n=7)、Dimethylsulfoxide组(DMSO,GLI的溶剂,n=7)。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缺血区(AAR)重、梗死区(IS)重,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再灌注180min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组、ISO组和EPO组IS/AAR及血清CK、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EPO组比较,EPO+GLI组、EPO+5-HD组IS/AAR明显增加,血清CK、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张雷顾尔伟刘训芹吴云朱燕陈立建张野
关键词:乳化异氟醚缺血后处理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Ac—H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乙酰化组蛋白I-13(Ac—H3)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P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SP组于再灌注前5min时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μg/kg;S组和I/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20rain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体积,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取心尖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c—H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Ae—H3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组心肌梗死体积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Ac—H3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通过上调Ac—H3表达,恢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赵仙雅顾尔伟鲁显福张雷陈满丽董森林
关键词:舒芬太尼缺血后处理心肌再灌注损伤组蛋白类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艾司洛尔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诱导期以羟乙基淀粉10 ml/kg快速静滴行容量填充,诱导后插管前1 min时分别静注艾司洛尔1 mg/kg(E组)、尼卡地平20μg/kg(N组)、艾司洛尔1 mg/kg复合尼卡地平20μg/kg(EN组)或生理盐水(C组),于切皮前1 min追加1/2首量药物或生理盐水。记录各组七氟醚用量、清醒、拔管时间及HR、MAP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E组、N组及EN组术中所需七氟醚维持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E组HR较慢(P<0.05),但不能完全控制MAP的升高;N组MAP较低(P<0.05);EN组能明显抑制诱导插管及切皮引起的HR、MAP升高(P<0.05)。结论艾司洛尔、尼卡地平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不仅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而且能够明显减少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缩短拔管时间。
张雷顾尔伟张颖徐光红陈立建张健
关键词:尼卡地平艾司洛尔七氟醚
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索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6/2019-06期间我院30名麻醉学5年制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教学改革组(n=15)。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CBL联合GasMan软件在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表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GasMan软件能够取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雷曹袁媛陈立建方卫萍
关键词:吸入麻醉药代动力学实习教学
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取健康大鼠和造模成功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30只,随机分为六组(n=10):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min予舒芬太尼1μg/kg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缺血前即刻、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时的HR、MAP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再灌注120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和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NDM-SHAM组比较,NDM-IR组和NDM-SP组再灌注120min HR明显减慢、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DM-SHAM组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DM-IR组、DM-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IR组比较,再灌注120min DM-IR组HR明显减慢,NDM-SP组的IS、IS/AAR明显减少(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SP组比较,DM-SP组的IS/AAR明显升高(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炎症机制参与了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作用。
章雨雯顾尔伟张雷朱冰青赵仙雅陈菁菁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舒芬太尼炎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免疫因子及信号通路预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和生物学过程的改变,为VILI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在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检索2019年12月前与VILI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下载GSE86229基因表达谱数据,并选择其中两组数据(对照组和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进行后续分析。首先通过标准化和注释对基因表达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Limma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随后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关键蛋白质。结果数据预处理后初步获取了20310个基因,并筛选出337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对炎症、脂多糖和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生物过程,并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整联蛋白αM(ITGAM)、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oll样受体2(TLR-2)为关键蛋白质。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VILI与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可能与IL-6、TNF-α、ITGAM、IL-1β和TLR-2免疫因子密切相关,TNF信号通路在VILI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刘欢曹袁媛张雷刘学胜顾尔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析白细胞介素-6
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给予脂肪乳剂0.2ml/kg,Ⅱ组、Ⅲ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2mg/kg,Ⅳ组、Ⅴ组分别在停转流前15min给与氟比洛芬酯1、2mg/kg。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10min(T1)、停心肺转流后30min(T2)、4h(T3)、24h(T4)、48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T4、T5时点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与T0相比,Ⅰ组、Ⅳ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与T0相比,Ⅰ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3升高(P<0.01)。Ⅱ组、Ⅲ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Ⅰ组T3~5cTnI、CK-MB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3、T4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3~5时点cTnI、CK-MB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Ⅳ组T4、T5时点cTnI浓度比Ⅱ组低(P<0.05)。Ⅱ组、Ⅲ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Ⅰ组少(P<0.01),Ⅴ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Ⅲ组少(P<0.05);Ⅳ组ICU驻留时间比Ⅱ组短、Ⅴ组ICU驻留时间比Ⅲ组短。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减轻围心肺转流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张颖顾尔伟刘训芹张雷
关键词:氟比洛芬心肺转流术细胞因子类心脏瓣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