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孕期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对妊娠结局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环境改变和污染所引起下一代的变化是深刻的,其中胎儿则是最敏感的人群之一。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环境中很重要的一类化学污染物,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其暴露水平和模式也发生改变^([1])。虽然许多POPs在多年前已被淘汰,但由于它们具有持久性、亲脂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在环境中仍有残留。目前国内外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孕期暴露POPs可能会对妊娠结局及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包括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出生缺陷、儿童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本文以人群流行病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孕期暴露POPs对下一代产生的上述影响进行阐述。
- 陈岚枫伍啸青张金华牛建军周裕林王昊平陈国伟蔡黎新叶曦李学来
- 关键词:孕期暴露婴幼儿生长发育
- 厦门市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厦门市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方法,在厦门市属医疗机构收集8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按匹配条件收集258例对照,利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家庭月人均收入≥4 000元、孕前1年至孕13周内补充叶酸、饮食清淡和产检次数≥5次是保护因素,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服用抗生素、孕周<37周、孕期BMI增幅<5、父亲职业为工人/技术员以及生吃大蒜≥2次/周等是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地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可能由于上述多种原因造成,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
- 伍啸青陈岚枫张金华牛建军周裕林谢荣珍王昊平陈国伟蔡黎新叶曦李学来李国伟
- 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儿病例对照研究
- 盐业体制改革前后厦门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盐业体制改革前后厦门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控策略调整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业体制改革前(2016年)和改革后(2022年),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厦门市下辖的6个区为调查点。抽样检测8~10岁儿童家中盐碘、随意1次尿碘和甲状腺肿大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盐业体制改革前和改革后,厦门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8/423)上升至2.8%(36/12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5);8~10岁儿童碘盐覆盖率从98.4%(1213/1233)下降为96.0%(1215/1265),合格碘盐食用率从95.9%(1183/1233)下降为93.3%(1180/1265),改革后均低于改革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82、8.669,P<0.05);非碘盐率从1.6%(20/1233)上升至4.0%(50/1265),改革后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2,P<0.01);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从216.1μg/L下降为183.4μg/L,改革后低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32,P<0.01)。结论:厦门市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但盐业体制改革后合格碘盐食用率降低,非碘盐率上升,碘缺乏危害风险加大。应坚持科学补碘,强化碘缺乏病防治各项干预措施,保障碘营养安全。
- 陈友兰李蕾池家煌张金华张金华黄淑英伍啸青
- 关键词:碘缺乏症甲状腺肿盐类
- 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与减寿分析及趋势预测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与减寿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自杀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厦门市2005-2014年自杀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减寿率(SPYLLR)、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进行评价,用GM(1,1)模型对自杀死亡率及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率8.44/10万,年均下降4.86%,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16倍;因自杀所致AYLL为23.53年,PYLLR为1.96‰,SPYLLR为1.65‰。GM(1,1)模型预测2015-2017年自杀死亡率和AYLL值均有所下降。结论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值仍较大,仍是早死的重要原因,应重视自杀的预防控制工作。
- 林艺兰陈敏张金华
- 关键词:自杀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
- 2022年厦门市人群碘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了解厦门市8~10岁儿童、孕妇和成人食用盐碘含量和碘营养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控策略调整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厦门市所辖各区各抽取200名以上8~10岁儿童、100名以上孕妇,在集美区和翔安区各抽取100名以上18~60岁成人,采集上述人群家中食用盐样和随意1次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对儿童和成人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测定甲状腺容积。结果 厦门市共监测儿童、孕妇和成人家中食用盐样2 120份,盐碘中位数为24.3 mg/kg,碘盐覆盖率为95.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7%。儿童尿样1 265份,尿碘中位数为183.4μg/L,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的比例为22.6%,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8%。孕妇尿样630份,尿碘中位数为137.4μg/L,尿碘含量低于150μg/L的比例为56.0%,处于碘营养不足水平。成人尿样225份,尿碘中位数为126.6μg/L,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的比例为33.7%,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成人甲状腺肿大率为2.7%。结论 厦门市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但孕妇碘营养处于不足状态,存在碘缺乏危害风险,要坚持科学补碘,加强各项干预措施,保障碘营养安全。
- 伍啸青陈友兰陈友兰张金华池家煌刘玉文黄淑英黄淑英
- 关键词:盐碘尿碘甲状腺肿
- 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07年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材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门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规模差异较大,每千人口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0.28名;机构中全科医师比例占15.48%,公共卫生医师比例占2.96%;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平均不足30%,低于专科学历的护士>85%;厦门市机构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比例仅占23.46%,护士更低。结论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数量不足,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戴龙张金华兰智
-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
- 2010—2017年厦门市肺癌发病趋势分析及预测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0—2017年厦门市肺癌发病率和发病趋势,预测2018—2020年肺癌发病率,为厦门市制定肺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7年厦门市肿瘤登记报告的肺癌病例资料,计算肺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发病率。采用Joint-point回归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其变化趋势。采用灰色模型(grey model,GM)预测2018—2020年肺癌发病率。结果2010—2017年厦门市肺癌粗发病率为66.05/10万,中标率为51.34/10万,世标率为51.35/10万,0~64岁累积发病率为2.59%,0~74岁累积发病率为6.25%。2010—2017年厦门市肺癌粗发病率年均上升1.92%(t=3.41,P<0.05),其中女性年均上升5.74%(t=5.68,P<0.05),男性无变化趋势(t=1.55,P>0.05)。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肺癌粗发病率分别为73.21/10万、75.19/10万、77.22/10万。结论厦门市肺癌发病率水平较高,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明显。应采取有效肺癌防治措施。
- 许连升苏成豪伍啸青张金华林艺兰
- 关键词:肺癌发病率
- 厦门市巨大儿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厦门市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孕产妇在孕前和怀孕期间的相关资料,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及住院病历资料收集婴儿出生时数据。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厦门市巨大儿发生率为4.62%。男婴(6.09%)高于女婴(2.86%)。母亲孕前肥胖(OR=5.48,95%CI:3.32~9.05),孕期增重超过15kg(OR=1.54,95%CI:1.15~2.07),孕周>40周(OR=3.07,95%CI:2.26~4.17),有过流产史(OR=1.78,95%CI:1.35~2.35),怀孕期间饮食吃的非常甜(OR=6.8,95%CI:1.7~27.8),可能是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孕27周后参加体育运动,可使巨大儿发生率降低(OR=0.62,95%CI:0.45~0.84)。结论厦门市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孕妇孕前肥胖或曾流产、孕期吃的太甜或缺少运动可能引发巨大儿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
- 张金华张金华伍啸青牛建军王昊平陈国伟陈国伟谢荣珍林艺兰宋然然
- 关键词:巨大儿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 2016-2018年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病例70 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 636例(36.5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2.34%);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55.46%)和钝器伤(18.69%)为主;伤害性质方面,前四位依次是挫伤/擦伤(48.23%)、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9.51%)、扭伤/拉伤(13.37%)和骨折(11.03%);伤害部位则主要集中在头部(41.44%)和上下肢(32.46%、17.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5.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5.97%);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98.42%)为主。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的原因不同(χ^(2)=75.760,P<0.001);不同年龄段的伤害原因、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伤害意图和伤害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9.204,χ^(2)=1 898.434,χ^(2)=3 385.066,χ^(2)=145.200,χ^(2)=362.855,χ^(2)=17.879,P<0.05)。结论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陈洁陈国伟伍啸青张卓平张琼花张金华
- 关键词: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 2011—2018年厦门市甲状腺癌流行趋势和生存率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和生存率。方法从厦门市肿瘤登记处收集资料,计算相关指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评价率的变化趋势,用现时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2011—2018年厦门市粗发病率10.81/10万,中标率9.40/10万,世标率8.21/10万,0~74岁累积率为0.79%,年均增长24.71%(P<0.05)。粗死亡率0.69/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0.53/10万,0~74岁累积率为0.06%,女性发病率、死亡率、累积率均高于男性。5年生存率为91.48%(95%CI:89.46%~93.13%)、相对生存率为93.46%(95%CI:91.39%~95.14%)、年龄调整相对生存率为76.15%(95%CI:73.54%~78.86%)。结论厦门市甲状腺癌发病率处全国中下水平,但增长过快,应高度重视甲状腺癌防控工作。
- 林艺兰林福生陈国伟伍啸青张金华张金华
- 关键词: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发病率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