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38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纯化Vero细胞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研究
- 乙脑疫苗是我国基础免疫的主要生物制品之一,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遗症严重,死亡率也较高,而注射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生产工艺经历了鸡胚培养疫苗、鼠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灭活疫苗和原代地鼠肾减毒活疫苗,以及少量的Ve...
- 吕文利程晓毅赵新华田小凤张波
- 关键词:VERO细胞纯化
- 文献传递
-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系及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建立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及其在体外快速高效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方法 用核转染的方法将含有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和p53短发卡RNA(shRNA)、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和Kruppe样因子4(KLF4)、LMYC和LIN28的质粒导入健康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将其重编程为iPSC后并通过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建立的iPSC进行鉴定.在体外,按照肝脏正常发育的生长进程,将iPSC向肝系细胞方向分化,于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iPSC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的诱导细胞中特异性细胞分子标志表达.结果 成功获得与人胚干细胞相似形态特征的iPSC,并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结果均显示建立的iPSC表达干细胞多能性标记分子Oct3/4、Sox2、Nanog、阶段特异性抗原4(SSEA4)和肿瘤排斥抗原-1-60(TRA-1-60).在体外研究中,iPSC可成功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且70% - 80%的诱导细胞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白蛋白(ALB)及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PR1).结论 iPSC能够在体外高效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 杨博王兰谭如梦代辰张波王媒西魏来黄霞陈知水
-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肝细胞样细胞
- 不同品系SPF鸡胚细胞对S191株麻疹病毒的适应性和敏感性比较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我国现有SPF鸡蛋对我国S191株麻疹病毒的可利用性。方法 比较S191株麻疹病毒 ,在我国 3个SPF种蛋供应厂商的 5个品系、6种SPF鸡蛋成纤维细胞上的细胞生长、病变特征和病毒效价方面的差异。结果 LOHMAN F、LOHMAN M、SPAFAS品系SPF鸡蛋的细胞生长发育形态和细胞病变较好 ,其中以SPAFAS为最佳 ;病毒效价 ,SPAFAS和LOHMAN M系在大于 5 .0 0LogCCID50 /ml的高滴度区间的样本数分别达 70 %和 71.96 % ,其中LOHMAN M系的样本都在 4.38LogCCID50 /ml以上的较高水平。结论 我国SPF鸡蛋的SPAFAS和LOHMAN
- 张信魏树源张波付格
- 关键词:适应性敏感性
- pDC315-SPA-mCLCA3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气道上皮细胞系的靶向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5)-肺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启动子(SPA)-小鼠钙激活氯通道3(mCLCA3)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分析其在气道上皮细胞系的靶向表达。方法:PCR法从PGL-SPA和pCR-Blunt Ⅱ-TOPO载体中克隆全长2 948 bp的SPA-mCLCA3基因序列并将其亚克隆入pDC315-EGFP载体,构建pDC315-SPA-mCLCA3靶向表达载体。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染气道上皮细胞系(H441细胞)和非气道上皮细胞系(HEK293细胞)。每种细胞分pDC315-EGFP组(EGFP阳性,mCLCA3阴性)和pDC315-SPA-mCLCA3组(mCLCA3阳性),分析mCLCA3在不同上皮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含有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A的mCLCA3重组质粒。靶向表达分析表明mCLCA3 mRNA在高表达SPA的H441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HEK293细胞的表达(P<0.05);免疫细胞化学表明H441细胞pDC315-SPA-mCLCA3组中mCLCA3蛋白表达阳性而pDC315-EGFP组表达阴性,HEK293细胞两种质粒转染组mCLCA3蛋白均阴性。结论:成功构建气道上皮细胞靶向表达mCLCA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5-SPA-mCLCA3,为后续构建腺病毒靶向载体Ad-SPA-mCLCA3及研究mCLCA3在气道上皮缺陷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 何丽梅丽马经平张惠兰张波熊维宁赵建平
- 关键词:气道上皮细胞靶向表达
- 44例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血、尿BK病毒DNA载量及移植肾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病理诊断PyVN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16(8,29)个月,血清肌酐升高为穿刺的主要原因。44例患者中,PyVN 1级19例、2级21例、3级4例,各组光学显微镜下病毒包涵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均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确诊时39例患者具有血、尿BK病毒DNA载量检测记录,其中38例尿BK病毒阳性,30例血BK病毒阳性。患者确诊PyVN时血清肌酐较术后1个月升高,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较确诊PyVN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9)。不同级别PyVN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确诊时2级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级患者(P=0.007)。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5%、69%、62%,不同分级PyVN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越高,存活率越低(P=0.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内多瘤病毒载量、确诊时血清肌酐水平为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PyVN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血清肌酐升高、BK病毒血症和BK病毒尿症为主,术后常规监测BK病毒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保护移植肾,Banff 2018分级标准可有效预测移植肾预后。
- 王子沛郭晖张波唐玉坤蒋继贫周平杜敦峰
- 关键词:肾移植BK病毒病毒载量间质纤维化血清肌酐
- 鼠IgG定量ELISA实验参比品的制备及其应用
- 2007年
- 目的 制备一组用于小鼠IgG定量ELISA检测的实验参比品。方法 将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小鼠腹水等体积混合,以葡萄球菌A蛋白(SPA)亲和层析纯化IgG,凯氏定氮法测定IgG含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作纯度鉴定并据此校正其IgG浓度,以特定保存液将其稀释成既定浓度系列,根据其在ELISA中的反应特征,制备浓度(自然对数)-A450值标准曲线,并将其用于对一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鼠单克隆抗体的IgG定量测定。结果提纯的鼠IgG经鉴定纯度达97.1%,且反应特性良好,其IgG含量与ELISA检测信号间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0)。不同浓度的稀释系列经8次反复冻融,检测信号无显著变化,变异系数(CV)为1.87%~6.47%。将标准曲线计算所得浓度对设定浓度做回收实验分析,回收率89.1%~108.3%。并用其测得一组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鼠IgG含量为8.0~51.5mg/L。结论 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物定量准确,浓度范围适中,稳定性好,对于早期杂交瘤细胞分泌能力以及抗体稳定性的评价、单抗制剂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黄永国张春燕龚劲松陈妍张波李方和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克隆抗体小鼠
- 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3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 目的研究哮喘相关基因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3(chloride channel calcium activated 3 protein,mouse;mCLCA3)在哮喘小鼠模型气道上皮的梯度变化及其与气道炎性的关系。方法3...
- 何丽张惠兰赵建平张波
- 关键词:气道上皮气道炎症模型小鼠
- 文献传递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G145R变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鉴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制抗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将重组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以Al(OH)3佐剂化,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乙肝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的mAb。采用ELISA对制备物的效价与特异性进行鉴定,将其用于部分临床标本的检测,并与德国抗HBs mAb GL2.001进行比较。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G145R HBs m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4-E12。该细胞株染色体数目为90条,所分泌mAb属IgG1亚类。其培养上清与腹水抗G145R HBs ELISA效价为(0.5-1)×10^3及(1-10)×10^6。经持续3月培养,低血清适应以及反复冻存与复苏后,其细胞增殖能力与上清抗G145R HBs效价与克隆化结束时大致相似。将其与德国抗G145R HBs mAb GL2.001相比,二者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G145R变异S蛋白的反应性大致相当,灵敏度前者稍低于后者(分别为2.0μg/L与1.0μg/L)。对野生株表面抗原的检测前者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未显示有意义的反应信号,后者在与高浓度(1mg/L及以上)抗原反应时S/N值达到或高于3.9。将二者用于对一组特定患者的临床检测,其阳性率前者(17/200,8.5%)较后者(11.5%)略低,其差别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制备了1株抗乙肝表面抗原G145R变异体的mAb,为乙肝G145R变异的基础、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物质基础。
- 张小艳龚劲松张波刘静华黄永国张春燕李方和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SAG单克隆抗体
-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研制
- 该成果属于医药卫生领域。其主要技术路线:采用WHO推荐的Vero细胞制造疫苗的高新生物技术,在国内开发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最终达到产业化规模,制造出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要求的合格产品,其技术路线为:建立细胞种...
- 孙文金武卢颖金文芳秦莉谭丽民邵静曾庆丰曾令冰张波宣春琼
- 关键词:冻干人用疫苗狂犬病VERO细胞
- 文献传递
- 抗HBs mAb的研制及其对野生与免疫逃逸变异HBsAg的交叉反应特征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抗HBs G6mAb制备及其对重组野生与免疫逃逸变异HBsAg结合能力与特点的评价。方法:常规制备并纯化抗HBs mAb,以纯化抗HBs mAb IgG包被,采用ELISA对17种野生及“a”决定簇替代性变异全基因重组表达HBsAg进行检测,并与几种市售HBsAg检测试剂进行比较。结果:该杂交瘤细胞生长与分泌特性稳定,其培养上清与腹水效价分别为2048及4096×10^3;对野生HBsAg检测(ELISA)敏感性不低于0.125μg/L。该抗体可与15种变异抗原中12种发生反应(P/N≥2.5),反应信号强度分别为低反应组(2份,与野生株A值比较,下同)平均7.55%;中反应组(1例)为59.40%;高反应组(9种)分别为野生株的92.1%-109.4%,低反应或无反应表达产物的免疫逃逸变异部位集中在HBV“a”决定簇I环的起始部即120-124序列之间。部分表达产物采用市售试剂作同步检测,平均显色强度高于或明显高于几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HBsAg ELISA(P〈0.05)。结论:抗HBs G6 mAb对多数免疫逃逸变异HBsAg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所针对的变异类型亦表现出某种特殊的规律。
- 李方和张小燕严兵张波黄永国张春燕龚劲松陈妍刘静华
- 关键词:基因变异HBSAG免疫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