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方方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遥感
  • 2篇遥感研究
  • 2篇水位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鄱阳湖
  • 2篇流域
  • 2篇赣江流域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影响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落结构
  • 1篇植物
  • 1篇山地
  • 1篇山地丘陵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6篇张方方
  • 4篇齐述华
  • 2篇张起明
  • 2篇廖富强
  • 1篇舒晓波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方山地丘陵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影响GIS分析——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张方方齐述华舒晓波廖富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
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被引量:38
2011年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体系由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的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中19个为健康,19个为亚健康,14个为一般,8个较差。综合来看,赣江流域河流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上游各支流中绵水、贡江、上犹江和桃江为健康状态,章水、濂水、梅江和平江为较差状态;中游各支流健康评价结果多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而乌江为较差状态;下游各支流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赣江干流上健康评价的结果均为健康。
张方方张萌刘足根陈宏文齐述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河流健康评价
鄱阳湖水位动态对湿地植物生长影响的遥感研究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水环境因子,如水深、水位波动、淹水时间和淹水频率等是影响湿地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水文过程被认为是决定各种湿地类型形成与维持,以及湿地过程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不同时间尺度的水位变...
张方方
关键词:水位动态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赣江流域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3
2011年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流域一级支流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袁河流域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5纲12科,其中寡毛类4种,蛭类1种,腹足类5种,瓣鳃类4种,水生昆虫类3种。袁河底栖动物3期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 762.29 ind./m2和982.37 g/m2,密度上摇蚊占优势,生物量上铜锈环棱螺占优势。不同水情期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丰水期的密度比枯水期的大,而生物量却比枯水期的小。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摇蚊、铜锈环棱螺、河蚬和方格短沟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表明袁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变化,且下游多样性比上中游复杂;Shannon-Wiener指数和FBI指数的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方红亚张方方张萌陈宏文李惠民刘足根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鄱阳湖区46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鄱阳湖的出露草洲范围,并假定只要一个时期是出露草洲就属于草洲,形成鄱阳湖湿地草洲潜在分布图,并分析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出露草洲面积与星子水文站观测水位得到二者的关系,表明出露草洲分布及范围受水位的影响显著,高水位时,大部分草洲被水淹没;低水位时,出露草洲面积大。此外,也受气象因素、草洲植物生长期的水位过程等因素影响;(2)出露草洲面积的季节变化明显:随水位的升高而减少,随水位的下降而增加;在植被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出露草洲面积逐渐减少,在秋季和冬季,出露草洲面积却逐渐增加;出露草洲面积最大在1月,最小在7月;(3)鄱阳湖潜在草洲的面积达2 441km2,草洲可能出现的范围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69.5%。
张方方齐述华廖富强张起明
关键词:鄱阳湖水位遥感
1980-200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因素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江西省1980年、1995年和200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着重分析1980-2005年间政策因素对江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山江湖工程"的启动和江西省中部崛起目标的确立,以及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共同推动下,耕地、林地、水域、城乡工建用地等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城乡工建用地面积增长最快,平均以每年25.31 km2的速度增长;(2)由于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和退田还湖政策的影响以及江西大规模人工林的增加,耕地和草地均有所下降;(3)鄱阳湖区受全省政策导向最为敏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宏观政策、地方土地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
张起明胡梅齐述华张方方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