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骨折
  • 7篇手术
  • 7篇疗效
  • 5篇颈椎
  • 5篇关节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腰椎
  • 4篇神经损伤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椎体
  • 4篇椎体压缩
  • 4篇椎体压缩性
  • 4篇椎体压缩性骨...
  • 4篇桡神经
  • 4篇桡神经损伤
  • 4篇脱位
  • 4篇孟氏骨折
  • 3篇双节段
  • 3篇髓型

机构

  • 29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9篇张强华
  • 19篇闵继康
  • 11篇袁永健
  • 10篇王丹
  • 6篇李恒
  • 6篇李海东
  • 4篇徐旭纯
  • 3篇夏增兵
  • 3篇张占丰
  • 2篇李战春
  • 2篇戴季林
  • 2篇杨文龙
  • 2篇朱建
  • 2篇钟建明
  • 2篇杨红航
  • 2篇孙建伟
  • 1篇朱涛
  • 1篇陈其昕
  • 1篇李方财
  • 1篇黄曙峰

传媒

  • 5篇中国骨伤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2015年浙...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28例,女68例,年龄在61~94岁,平均年龄81.78岁。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将其分为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F-IF组,82例)及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O-IF组,14例),临床疗效评定从术后末次随访时病死率、术后至少半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进行评定。将可能与预后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术前病程长短、骨折分型、是否合并陈旧骨折、全髋或半髋置换术、术后是否输血、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目、是否并发症、并发症数目、影像学是否用钢丝捆扎大小转子)纳入单因素研究。再以是否为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分组(是用“1”表示,否用“0”表示),以上述纳入因素为协变量,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随访半年至1年内病死率10.4%(10/96)。术后输血率7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65.6%。对术后髋关节功能与术前进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F-IF和O-IF进行分组比较,进行ANOVA单因素检验,得出术前病程长短(P<0.001)、手术中对大小转子进行捆扎固定(P=0.038)、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P=0.002)是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P=0.010)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髋关节置换术处理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术后总体输血率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方申雲曾忠友闵继康严世贵钟建明杨红航夏增兵李恒张占丰张强华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预后因素临床疗效
合并桡神经损伤孟氏骨折脱位的治疗
目的:总结合并桡神经损伤孟氏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孟氏骨折脱位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未常规探查桡神经,自2003年开展并密切行肌电图随访。结果:随访3—20月,2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孟氏骨折脱...
张强华闵继康袁永健王丹
关键词:MONTEGGIA骨折骨折固定术桡神经损伤神经探查
文献传递
比较高粘度和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目的比较高粘度和低粘度骨水泥在PVP手术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组用高粘度骨水泥(n=40)治疗...
夏增兵闵继康袁永健张强华李恒戴季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
文献传递
腰椎退变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策略
<正>目的:腰椎退行性变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55例腰椎退行性变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5岁,平均64.2岁。单椎体压缩性骨折44例,双椎体压缩性骨...
张强华闵继康沈愉歆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文献传递
一种便于拿取急救用具的急救车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拿取急救用具的急救车,包括车体、万向轮及车盖,车体的一侧设有上部敞开的药品层,药品层的下方设有一个抽拉柜,抽拉柜设有若干个置物层,车体的另一侧设有上部及前部敞开的升降框,升...
张强华徐爱萍
文献传递
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5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例,女87例;年龄6~75岁,平均45.6岁;新鲜齿状突骨折53例(AdersonⅡC型),游离齿突30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18例,寰枢椎旋转脱位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11例,颅底凹陷症11例。影像学评价包括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颈枕区疼痛缓解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300枚,5例患者寰椎行挂钩固定。术后CT显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理想置钉275枚(91.7%),可接受置钉14枚(4.7%),不可接受置钉11枚(3.6%)。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4个月,新鲜骨折患者均骨折愈合,140例植骨融合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1.1)、(7.3±2.4)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3.2±1.1)、(13.3±2.4)分。结论: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对于年轻有较高活动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后路固定非融合技术,并避免取髂骨植骨。
张强华陈其昕李方财陈刚韩斌
关键词:寰椎枢椎关节不稳定性颈椎
更换髓内钉治疗胫骨股骨骨不连
2005年
张强华闵继康杨文龙王丹袁永健徐旭纯叶光亮戴季林
关键词:髓内钉骨不连股骨骨折胫骨骨折骨折愈合
一种医院骨科手术用病患固定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院骨科手术用病患固定床,具体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装置,所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床板,所述手术床板表面设有贯穿口,所述手术床板底部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横向滑槽...
张强华费芳琴陆琰黄曙峰郑博朱绍军
文献传递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CCF回顾性分析
目的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改良的Ponseti技术治疗年龄7d~12个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4例46足,僵硬型25例36足,柔软型9例10足;平均年龄139.8d。收集手术...
李战春朱建张强华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文献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扩张球囊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扩张球囊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术后椎体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1月6日至2018年12月14日收治的2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女193例,年龄58~91(69.70±7.03)岁。所有患者采用PKP手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24例)和未再骨折组(204例)。将可能与再骨折相关的因素(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节段椎体数目、是否合并退行性侧弯、是否抗骨质疏松)纳入单因素研究,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PKP术后椎体再骨折独立危险因素。再以PKP术后椎体再骨折时间为随访终止时间、以术后发生再骨折为终点事件,以是否合并退行性侧弯为变量因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8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3.6(28.8±15.6)个月,再骨折发生率为10.5%(24/228)。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椎体数目、是否合并脊柱退行性侧弯、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椎体数目、合并侧弯可能为PKP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脊柱退行性侧弯是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时间的平均值42.1个月,P值为0.00,平均值95%置信区间为34.4-49.7个月,表明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可能与再骨折发生有关。结论:合并脊柱侧弯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术后发生再骨折可能的高危因素。
方申雲闵继康曾忠友张强华朱涛翁伟张伟莉沈方英夏瑛丁丽英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