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
-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体瘤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检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5例,女19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1例;单侧17例,双侧7例.结果 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1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同时接受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阳性者1例.23例良性者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者仅行探查活检术,3侧行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未行颈动脉重建,术后患者无死亡,没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3例良性者随访6 ~ 1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恶性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可靠实用,可以作为颈动脉体瘤常规术前检查方法来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性.
- 吴俊福刘善廷冯露杜伟崔萌王吉恒赵铭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气囊阻塞
- 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疗效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喉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下咽癌患者16例,所有患者行下咽癌联合根治术加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块组织皮瓣完全存活,1例部分坏死。13例受区伤口Ⅰ期愈合、3例出现局部并发症延期愈合,15例供区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伤口裂开延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外观基本恢复正常,15例吞咽和发音功能均良好,可进行清楚语言交流,1例患者经2个月进食锻炼后回复吞咽功能。10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4例患者死于咽淋巴环转移。结论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有效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方法,重建后的发音、吞咽功能恢复理想。
- 罗瑞华代立媛崔萌齐金星
- 关键词: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下咽癌缺损
- 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yroid carcinoma coexisting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 目的 The benefits of prophylactic central compartment lymph node dissection(pCCND)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
- 崔萌刘善廷
- 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头颈部EM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4~74岁。病变部位位于鼻腔3例,鼻咽部2例,喉部2例,鼻窦1例,口咽部1例,颈部淋巴结1例。根据肿瘤病变范围,能彻底切除(切缘阴性)的首选彻底切除,不能彻底切除的行术后放疗或者单纯放疗。分析EMP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阻塞症状及局限性包块。所有患者病理均证实为单克隆浆细胞病变,骨髓穿刺均未发现异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10例患者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单纯放疗,2例同时接受了手术和放疗。随访时间为16~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在随访期间,5例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进展,1例单纯放疗患者及1例术后放疗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例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7年后复发,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迹象。结论头颈部EMP预后好,对于可彻底切除的病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吴俊福代立媛崔萌李刚冯露罗瑞华杜伟刘善廷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髓外浆细胞瘤预后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患者均健在。术后10例出现伴有口周或肢端麻木等症状的低钙血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在术后131I扫描中发现有肺转移。转移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比例和肿瘤位于上极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MC患者的方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块位于上极和侵犯被膜外组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罗瑞华代立媛崔萌齐金星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72岁。12例患者均以腮腺区肿块为主诉就诊,其中4例患者有局部不适和疼痛感,6例患者在触诊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超声检查8例表现为腮腺区实性肿块,4例表现为混合性肿块。分析总结治疗方式、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情况[House-Brackmann(H-B)分级]。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8例行肿瘤及部分或全部腮腺浅叶切除术,1例行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3例仅行肿瘤切除,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扩展到颅底不能完全切除。9例患者肿瘤发生于面神经的主干或主要分支,切除肿瘤后面神经完整;1例肿瘤发生于面神经终末支,术中部分粘连严重小分支被切断;1例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中未发现面神经总干且找不到神经断端,故未行神经移植;1例由于术中无法将面神经的主干与肿瘤分开,神经切断后同时行神经移植术。术前面神经功能H-B Ⅰ级10例,Ⅱ级1例,Ⅴ级1例。术后随访1年复查面神经功能H-B 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为神经移植患者,Ⅴ级1例为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维持原状。结论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术前不易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应注意保护面神经。
- 吴俊福代立媛崔萌王吉恒张晓军李刚杜伟刘善廷
- 关键词:腮腺区面神经神经鞘瘤
- 一种新型甲状腺外科手术拉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甲状腺外科手术拉钩,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模式旋调件的设置,使得外侧钩头可进行旋转调节,且联合内连钩板、外侧钩头、内钩调节件以及联动调节件的设置,使得本发明中的拉钩具有单向、双向两种使用模式...
- 崔萌
- 文献传递
- 增强CT对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下咽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增强CT影像资料无缺失;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临床价值。结果 86例下咽癌患者中,54例病灶位于梨状涡,表现为环形黏膜下浸润形态,其中29例侵犯至杓会厌皱襞及喉腔,19例侵犯至喉旁间隙,6例舌根部及口咽部受侵;32例位于咽后壁,27例肿瘤外突生长,5例浸润性生长,14例肿瘤沿咽后壁向上浸润,18例向下浸润。71例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结块,15例咽壁广泛增厚,常规CT平扫66例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表达,且边界清晰;70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时可见环形强化,9例病灶较大患者可见颈部弥漫性低密度影。与病理结果对照,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的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89.65%、准确率为81.39%、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83.87%,kappa值0.560。结论增强CT诊断下咽癌患者甲状软骨受累具一定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 崔萌邵楠楠齐金星罗瑞华刘善廷杜伟赵铭
- 关键词:下咽癌
- 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口腔科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8例,采用舌癌根治术后联合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造成的舌缺损,并对治疗效果和舌功能恢复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8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舌体及舌根部形态恢复正常,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无障碍。经术后随诊,所有患者修复后舌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舌癌联合根治术造成的舌缺损,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较好,重建后的舌功能恢复也较为理想。
- 罗瑞华齐金星赵铭刘善廷杜伟代立媛崔萌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舌癌术后缺损
- 一种新型甲状腺外科手术拉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甲状腺外科手术拉钩,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模式旋调件的设置,使得外侧钩头可进行旋转调节,且联合内连钩板、外侧钩头、内钩调节件以及联动调节件的设置,使得本发明中的拉钩具有单向、双向两种使用模式...
- 崔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