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恩姬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学成分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化学实验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酯
  • 1篇皂苷
  • 1篇皂苷含量
  • 1篇质谱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机构

  • 5篇延边大学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延边州食品药...

作者

  • 5篇崔恩姬
  • 3篇郑昌吉
  • 1篇金美花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立德树人导向的天然药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23年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为中心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既能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出满足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崔恩姬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立德树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
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细辛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7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5种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肉豆蔻醚和榄香素等。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延边产细辛挥发油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最高,能达到47.58%,且含毒性成分黄樟醚和肉豆蔻醚相对较低。结论延边产细辛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地药材,可能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镇静、镇痛等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李君辉闫微崔恩姬郑昌吉
关键词: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力源片中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提高活力源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参茎叶总皂苷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Extend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进样量分别在0.0181~0.4068μg(r=0.9998)和0.0576~1.296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和99.25%,RSD分别为0.58%和0.80%(n=6)。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作为活力源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金美花崔恩姬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板栗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板栗是一种药食两用、补养治病的良药,含有三萜、多糖、黄酮苷、挥发油以及微量元素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糖尿病、抗炎、抗凝血、抗癌、抗疲劳等生物活性。本文针对板栗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板栗在医药和多功能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刘桂娟崔恩姬郑昌吉
关键词:板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北葶苈子乙酸乙酯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
2021年
对北葶苈子乙酸乙酯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其化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从北葶苈子的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异鼠李素(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芥子酸(6),1(E),2(E)-O-二-芥子酰基-β-D-葡萄糖苷(7),1-棕榈酸单甘油酯(8),1-硬脂酸甘油酯(9)。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和8在20 μM和40 μM浓度下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含量。结论:化合物3、5、8、9是首次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闫微李东星崔恩姬郑昌吉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RAW264.7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