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征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出血
  • 14篇脑出血
  • 10篇鼠脑
  • 10篇细胞
  • 10篇大鼠脑
  • 8篇凋亡
  • 8篇注射液
  • 7篇大鼠脑出血
  • 6篇神经元
  • 6篇黄芪注射
  • 6篇黄芪注射液
  • 5篇神经元凋亡
  • 5篇出血灶
  • 4篇注射
  • 4篇马齿状回神经
  • 4篇后海
  • 4篇齿状回
  • 3篇叶提取物
  • 3篇银杏叶
  • 3篇银杏叶提取物

机构

  • 19篇宁夏医科大学
  • 13篇宁夏师范学院
  • 8篇潍坊医学院附...
  • 4篇宁夏自治区人...
  • 3篇承德市中心医...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22篇孙征
  • 18篇王登科
  • 16篇秦毅
  • 14篇刘海洋
  • 10篇张莲香
  • 10篇张海宇
  • 9篇王效军
  • 7篇韩金利
  • 5篇文玉军
  • 5篇马全瑞
  • 4篇李强
  • 3篇柯进芳
  • 2篇戴新文
  • 2篇杜秦川
  • 2篇朱继红
  • 2篇张焱
  • 2篇马丹丹
  • 2篇黄科昌
  • 2篇孙丽娜
  • 2篇李玲

传媒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青海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2012第二...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组、术前24 h预防用药组、术后0 h治疗组、6 h治疗组和24 h治疗组,每组6只,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尾状核注入Ⅶ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 mL.kg-1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Bcl-2、Bax和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出血组大鼠尾状核部位的脑组织大量坏死,各治疗组大鼠尾壳核部位的出血坏死灶较出血组缩小,脑组织水肿减轻,其中术前24h预防用药组表现最为明显;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在正常组均有少量表达,脑出血后明显增加;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中,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降低(P<0.01);预防用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各术后治疗组多,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比术后各治疗组少。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凋亡,并且早期用药效果较好。
王登科张海宇孙征刘海洋李强张莲香王效军秦毅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元凋亡银杏叶提取物
成年和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成年和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成年大鼠明显多于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各时间点的BrdU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7 d组达到峰值,成年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双标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且老年大鼠BrdU/NeuN双标细胞明显少于成年大鼠。结论脑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明显,成年大鼠明显强于老年大鼠,且新生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老年大鼠。
文玉军王登科孙征刘海洋张莲香王效军秦毅
关键词:脑出血海马齿状回
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验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验证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回笼饲养3天后灌注取脑,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的对比实验。结果 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表明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结论 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较便捷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可作为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等标记凋亡细胞实验的预观察实验。
刘海洋韩金利孙征张海宇王登科秦毅
关键词:GIEMSA染色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脑组织
大鼠鞘内注射多塞平对脊髓神经细胞Bax与Bcl-2表达的影响
马丹丹黄科昌孙征孙丽娜
关键词:多塞平神经毒性BAX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术前24h预防用药组、术后6、24h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预防用药组及...
孙征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线粒体功能
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闱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形态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I,)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减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出血对照组比较减小;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出血对照组均降低;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较好地减轻脑出血水肿及抑制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刘海洋王登科韩金利孙征张海宇柯进芳马全瑞张莲香秦毅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脑出血神经元凋亡脑水肿
黄芪对大鼠脑出血后半暗带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脑出血后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Narrowalley Test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指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和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评分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随着时间推移,治疗组大鼠评分值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aspase-3和TUNEL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芪能够减缓半暗带神经元凋亡,减轻脑出血后由于神经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王登科朱继红戴新文蒙兆年孙征张海宇刘海洋
关键词:脑出血凋亡半暗带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ICH)周围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胶原酶注入大鼠尾壳核建立ICH模型,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均于注射后6、24 h,3、7、14 d后处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并对线粒体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后24 h脑含水量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脑含水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元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王登科张海宇刘海洋孙征韩金利张莲香王效军秦毅
关键词:脑出血银杏叶提取物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VII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吉姆萨(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各治疗组脑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数量及程度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出血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术后24 h给药治疗组比较,各术后6 h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3 d各时间给药治疗组相比,7 d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刘海洋孙征王登科张海宇韩金利马全瑞张焱王效军秦毅
关键词:丹参脑出血神经元凋亡
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a、IL-1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a、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CH)、黄芪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出血灶周围组织TNF-a、IL-10含量变化。结果 (1)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24h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d表达量明显减少;黄芪组TNF-α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IL-10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7d时达高峰;黄芪组IL-10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出血灶周围TNF-α的表达,增加出血灶周围IL-10的表达。
李强秦毅杜秦川王登科柯进芳李玲孙征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脑出血TNF-AIL-10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