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云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家庭聚集性,为制定乙肝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HBV感染状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混合线性模型分析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结果 HBV感染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于非少数民族地区(2=134.389,P=0.000;2=26.019,P=0.00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中有HBsAg阳性、未接种乙肝疫苗等7个因素,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HBV感染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Waldz=29.496,P=0.000),HBV感染家庭聚集率为27.96%。其中城市HBV感染未呈现家庭聚集性(Waldz=1.506,P=0.132),农村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Waldz=2.232,P=0.026)。四年后随访64个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215人,新发现HBsAg阳性5例。结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HBV感染及HBV感染者家庭成员的预防和控制,是云南省预防控制乙肝的关键。 孔毅 丁峥嵘 罗梅 黄国斐 李立群 唐婷婷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家庭聚集性 LOGISTIC回归模型 云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情况及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8~2011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DRS)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情况和质量,提出监测建议。方法对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云南省乙肝高发地区报告准确性的专项调查资料、云南省乙肝主动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发病率最高(51.94/10万),较1990年上升l.46倍,较实施网络直报前的2003年上升1.10倍:2006年后发病率上升趋于平缓;2007~2011年,云南省报告急性乙肝发病率逐渐下降。2007年保山市5所医疗机构乙肝病例报告准确率仅为4.05%,93.92%的报告病例是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2008~2011年,在同期、同地点、同监测医院,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剔除慢性HBV携带者后,上报的乙肝平均发病率是17.36/10万,但NNDRS报告的乙肝平均发病率是46.04/10万,是云南省主动监测系统报告发病率的2.42倍。结论云南省乙肝报告发病率不准确,与慢性HBV携带者等不足于诊断为乙肝病例的就诊者被作为乙肝病例报告有关,NNDRS乙肝报告的发病率高于全省乙肝实际发病水平。 孔毅 丁峥嵘 庞颜坤 罗梅 黄国斐 康文玉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发病率 云南省富宁县一起春游学生病毒性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 2009年 2008年4月22日至5月11日洞波中学确诊的26例现症住院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病例为病例组,采用1:2配对的方法,选择同班、同性别、未接种过甲肝疫苗、未发病的52名同学为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结果,洞波中学新址校区甲肝罹患率为29.51%;发病与春游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山沟水有关联(χ2=4.551,P=0.033),OR=4.865(ORU=23.204,ORL=1.020)。 孔毅 罗梅 李娇关键词:甲肝 暴发疫情 云南省参加健康体检人员病毒性肝炎防病知识及感染状况调查 2011年 为了解以从业人员为主的参加健康体检人员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及防病知识,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五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康文玉 丁峥嵘 李徽 赵智娴 李勇 何丽芳 孔毅 余文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知晓率 云南省1959-201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了解云南省50多年来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1959-2014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9-2014年,云南省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数17068例,年平均发病率50.27/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每隔6~10年呈现一个发病高峰。2000年之前,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主要受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病周期性变化的影响;2000年之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主要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的影响,一直呈上升趋势。除甲肝外,≥20岁人群一直处于高发水平,农民高发;甲肝5~14岁高发,学生高发。结论 云南省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应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甲肝疫苗的接种,规范乙肝病例报告,重视丙肝防控,推广戊肝疫苗使用。 孔毅 许琳 康文玉 李琼芬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云南省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感染及防病知识调查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及防病知识。方法随机选取参加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抗体。结果调查739名从业人员,大多为青壮年,流动性大,接触面广,但防病知识欠缺,知晓率低。13.5%的人员血清抗体检测到两种及多种肝炎阳性,15.0%的人五型肝炎血清抗体检测全阴;HAV-IgG阳性率为80.5%,1.76%的调查对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丙肝感染率为0.94%,丁肝感染率为0.13%,15%的人近期感染过戊肝。25.0%的调查对象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24.5%的人接种过甲肝疫苗。结论从业人员是病毒性肝炎流行环节中的重点人群,是亟待保护的群体;应加强对该群体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自我保护的能力。 康文玉 丁峥嵘 李徽 赵智娴 李勇 何丽芳 孔毅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知晓率 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和流行规律,为防止云南省麻疹跨境传播和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云南省报告麻疹病例435例,发病率为0.93/10万,边境地区报告123例,发病率为0.66/10万;麻疹发病集中在1~4月和10~12月,形成两个流行高峰,边境地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边境县,占83.74%,不同边境地区麻疹发病存在较大差异,以文山州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边境地区麻疹发病以≤6岁的散居儿童和≥15岁的农民为主,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仅占25.20%,40.65%的病例发病前有医院就诊史;2014年边境县监测到7例缅甸籍输入麻疹病例。结论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输入麻疹病例,应加强基础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重点关注小年龄组和成人麻疹发病,防止医院感染和跨境麻疹疫情的发生。 张磊 周榕溶 孔毅 朱秋艳 丁峥嵘关键词:边境地区 麻疹 疾病控制 云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效果。方法 2006年9月,在云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分别调查6个县(区)1~4岁、5~14岁、15~59岁492人、764人、1287人的HBV感染和HepB接种状况。结果云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17.1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3.11%,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性率为35.71%,5项指标[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Antigen,Anti-HBc)、乙肝病毒e抗原(HBVe Antigen,HBeAg)、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Ag,Anti-HBe,下同)]全阴性率为46.72%;HepB接种率为41.01%;农村HBV感染率高于城市;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5项指标全阴性率均为15~59岁高于5~14岁人群,5~14岁高于1~4岁人群;HepB接种率高的地方Anti-HBs阳性率也高,且HBV感染率和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云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4岁儿童,应加强农村与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陆林 丁峥嵘 孔毅 庞颜坤 张杰 罗梅 熊庆 黄国斐 宁岚 陶汝国 李勇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乙型肝炎疫苗 云南省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现阶段住院分娩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在全省范围内筛查2011年1—6月住院分娩HBsAg阳性孕产妇,并对其婴儿实施母婴阻断措施,于免疫后7~12月龄时采集婴儿静脉血2ml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共计2765人,平均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88%;乙肝疫苗(HepB)24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7.03%,全程接种率为92.30%;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为68.97%,HBIG及时接种率为94.49%,联合免疫率为60.94%。主、被动联合免疫(及时接种HepB和HBIG)阻断成功率(97.16%)显著高于单纯用HepB阻断的成功率(93.01%);无论是否联合免疫,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阻断成功率显著低于HBsAg单阳性母亲。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效果优于非联合免疫,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实施规范联合免疫更为关键。 丁峥嵘 康文玉 陆林 沈立萍 赵智娴 黄国斐 熊庆 李凯 孔毅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阻断 联合免疫 1952-2015年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探讨云南省不同免疫策略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云南省1952-2015年的乙脑发病资料,用Watson-Williams检验比较两个及多个角均数。结果 1952-2015年云南省共报告47 885例乙脑病例,死亡6 569例,乙脑的年均发病率为1.79/10万,病死率为13.72%;疫苗使用前、疫苗推广期、免疫规划期乙脑发病的集中度M值依次为0.657、0.594、0.864,3个时期乙脑发病的平均角依次为284.05°、243.27°、209.42°,高峰日依次为9月9日、9月4日、7月30日,流行高峰期依次为7月4日~11月14日、7月18日~10月20日、7月3日~9月1日;不同阶段乙脑发病的高峰日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云南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随着乙脑疫苗的推广及使用,乙脑发病率逐渐下降,发病高峰日提前,高峰期缩短。 朱秋艳 胡筱莛 孔毅 张磊 丁峥嵘关键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