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荣军

作品数:4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放疗
  • 6篇细胞
  • 6篇化疗
  • 5篇热灌注
  • 5篇热疗
  • 5篇肿瘤
  • 5篇晚期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5篇灌注
  • 4篇热灌注化疗
  • 4篇胃癌
  • 4篇教学
  • 4篇灌注化疗
  • 4篇腹腔
  • 4篇腹腔热
  • 4篇腹腔热灌注
  • 4篇病理
  • 3篇疗法
  • 3篇免疫

机构

  • 21篇杭州市肿瘤医...
  • 13篇南华大学
  • 8篇杭州市第一人...
  • 4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衡阳市妇幼保...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38篇唐荣军
  • 13篇李夏东
  • 12篇赖建军
  • 11篇宋颖
  • 8篇邓清华
  • 8篇吴稚冰
  • 7篇张珂
  • 7篇唐海林
  • 6篇吴侃
  • 5篇马胜林
  • 5篇张杨
  • 5篇彭娟
  • 5篇俞青青
  • 5篇姚琴
  • 4篇苏琦
  • 4篇夏冰
  • 3篇周秀田
  • 3篇景赛赛
  • 3篇梁晓秋
  • 3篇徐莉霞

传媒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癌前程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的剂量学评价及安全性分析
2020年
目的观察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基础上的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学评价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IMRT治疗,观察组予SIB-IMRT治疗,放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放疗剂量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远端转移时间(DMR)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44/51),高于对照组的68.6%(35/51);随访1年后的PFS、OS、DMR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膀胱、股骨头、结直肠、小肠的Dmean与V40剂量参数观察组接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7.5%,对照组为23.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程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能够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未增加膀胱、股骨头、结直肠、小肠等危及器官的剂量,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
唐荣军张珂何玲红沈丽娟俞青青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重视免疫组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常规病理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重视免疫组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会使病理实验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唐海林宋颖罗招阳唐荣军廖前进彭娟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改革免疫组化
一种改良的脂肪染色法被引量:11
2006年
唐海林唐荣军宋颖彭娟许雄峰张杨
关键词:脂肪染色法病理诊断
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学边际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参数中子野个数、面积、机器跳数的剂量学边际效应。方法对2011—2012年间收治的17例鼻咽癌病例依次改变其中-个物理参数形式进行计划重新优化,从边际效应评价角度建立调强放疗计划技术投入和剂量学产出间的边际效应函数,并对3种优化方法剂量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患者原发灶计划的大体肿瘤体积在子野个数、面积、机器跳数优化下,平均适形指数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分别为0.02、0.74、0.55,平均均匀性指数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分别为0.56、0.89、0.73。危及器官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中左和右腮腺平均剂量的分别为0.01和0.02、-0.71和1.62、-0.40和0.71,左和右腮腺V30的分别为0.01和0.01、0.08和0.05、0.02和0.03,脑干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13、1.20、1.72,脊髓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9、1.46、1.30、视交叉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3、0.22、0.01、左和右晶体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1和0.02、0.28和0.34、0.02和0.04。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子野面积和机器跳数参数的设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远大于子野个数。因此减少子野个数和优先给出较好的子野面积和机器跳数可以减少治疗时间,同时改善放射生物效应。
李夏东任垚邓清华赖建军吴稚冰张珂徐莉霞唐荣军吴式琇马胜林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盆腔高频聚焦热疗改善中晚期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盆腔高频聚焦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肿瘤医院热疗中心收治的7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盆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34例和盆腔高频聚焦热疗+盆腔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36例。盆腔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接受VMAT和腔内后装治疗同步顺铂化疗(40 mg/m^(2),每周1次,4~6次)治疗。盆腔高频聚焦热疗+盆腔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同时联合盆腔高频聚焦热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盆腔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比较,盆腔高频聚焦热疗+盆腔VMAT+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铂同步化疗组近期有效率更高(86.1%vs 70.6%,P<0.05),2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更高(82.7%vs 71.4%,P<0.05),有症状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更低(19.4%vs 44.1%,P<0.05)且严重程度较轻。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盆腔高频聚焦热疗能有效降低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其临床近期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姚琴杨邵瑜吴侃张敏娜邓晚馨张珂唐荣军
关键词:子宫颈癌化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NSCLC—SBRT中4D—CBCT图像配准方式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在4D.CBCT扫描后,人工图像配准与灰度T+R图像配准在NSCLC(NSCLC)SBRT中的临床应用,得到在NSCLC.SBRT疗程中最适合的配准方式。方法10例接受SBRT的NSCLC患者,在分次4D—CBCT扫描后,对扫描图像与定位cT图像分别进行人工与灰度T+R配准。在患者分次治疗过程中,对配准图像分别计算最大互信息、Haunsdorff距离、平均对称距离,并行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第1~3次SBRT时,灰度T+R配准较人工配准的最大互信息平均提高8.8%(P=0.003,0.000,0.008),Haunsdorff距离平均减少21.1%(P=0.000,0.000,0.000),平均对称距离平均较少13.4%(P=0.000,0.002,0.018);第6~8次SBRT时,人工配准较灰度T+R配准的最大互信息平均提高19.3%(P=0.014,0.000,0.000),Haunsdorff距离平均减少17.6%(P=0.000,0.000,0.000),平均对称距离平均较少19.6%(P=0.001,0.000,0.000)。结论在NSCLC患者治疗前期。4D.CBCT后应用灰度T+R进行图像配准较为合理,治疗后期应用人工配准较为合理。
王佳浩李夏东夏冰邓清华徐莉霞任垚赖建军唐荣军
关键词:最大互信息
横纹肌快速染色法被引量:1
2003年
唐荣军宋颖唐海林
关键词:氧化剂病理检验
食管造影在诊断原位食管癌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评估食管造影在辅助诊断食管癌原位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饲喂致癌物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法建立C57BL/6小鼠食管鳞癌原位模型。28周后采用食管造影检查对模型小鼠的食管进行摄片并影像分析。分离获取模型小鼠的食管组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进行病理诊断,以评估食管造影的准确性及实用性。[结果]饲喂致癌物4-NQO法成功建立了食管癌小鼠原位模型。成功对4只模型小鼠完成食管造影检查。4只模型小鼠的食管均呈现食管变粗、造影剂流通受阻及“充盈缺损”现象,提示了食管病变位置。通过HE染色及食管鳞癌标志物CK14免疫组化分析明确其中2只模型小鼠的食管病变为食管鳞癌,另外2只食管鳞状乳头状瘤,肿瘤显示率100%。[结论]食管造影可以辅助诊断小鼠食管癌原位模型的成功建立。
尹子豪张红芳唐荣军莫墨赵江张珂俞青青
关键词:食管造影食管鳞癌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8.9%、82.2%,而对照组为37.8%、26.7%、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进展期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非常有效的方法。
郑智爽吴稚冰唐荣军邓清华马胜林景赛赛李娟
关键词:药物疗法胃肠外
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r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后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胸部深部热疗联合VMA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热疗设备采用NRL-003型内生场高频热疗机,热疗在放疗后1 h内进行,自放疗计划开始日起3次/周,靶区中心温度控制在41℃~43℃,至放疗计划结束,治疗中加强观察和护理,统计患者热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急性RP的发生率。结果68例NSCLC患者均接受VMAT胸部放疗联合胸部深部热疗,热放疗后较治疗前CD3+T淋巴细胞增高[(79.26±11.24)vs(73.40±13.16),P=0.033],CD4+T淋巴细胞有增高趋势[(47.81±11.57)vs(42.47±14.20),P=0.068],B淋巴细胞降低[(4.56±2.75)vs(7.05±3.86),P=0.001]。VMAT胸部热放疗后有症状急性RP的发生率为17.6%。结论胸部深部热疗联合VMAT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急性RP的发生率较低。
姚琴杨邵瑜吴侃唐荣军夏冰马胜林张珂
关键词:深部热疗急性放射性肺炎免疫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