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明

作品数:70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腰椎
  • 13篇手术
  • 8篇骨折
  • 7篇融合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椎间盘
  • 7篇外科
  • 7篇细胞
  • 6篇腰椎不稳
  • 6篇颅内
  • 6篇内固定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椎体
  • 4篇入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瘤

机构

  • 62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广元市第一人...
  • 1篇抚松县医院
  • 1篇瓦房店市第三...

作者

  • 62篇吴春明
  • 24篇马凯
  • 24篇杨群
  • 19篇刘荣耀
  • 18篇刘阳
  • 16篇王博
  • 14篇唐开
  • 13篇王宏
  • 12篇姜长明
  • 12篇徐英辉
  • 11篇王健
  • 10篇卢军
  • 9篇李伟华
  • 9篇位振清
  • 9篇陈卫东
  • 9篇吕德成
  • 8篇张德强
  • 8篇董斌
  • 6篇许瑞雪
  • 6篇廉治刚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附15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姚轶群卢军徐英辉吴春明李伟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引流术脑脊液漏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入路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
田曦亮杨群王博张锐马凯刘阳姜畅吴春明吕德成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
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小脑幕脑膜瘤12例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径大于3cm的脑膜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许瑞雪徐英辉吴春明王健陈卫东许友松位振清李涛刘荣耀
关键词:脑膜瘤小脑幕手术入路显微手术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本质和属性、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3~1999年收治的非骨化性纤维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15.6岁。多发性2例,合并其他良性肿瘤2例。病灶多发生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以膝关节周转最常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单纯病灶刮除术、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或加异体骨移植术。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随访最长6a 3个月,无一例复发。
吴春明徐晓峰
关键词: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移植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刘阳杨群唐开马凯姜长明吴春明王宏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脑脊液漏的高分辨CT及MR水成像特征与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漏的高分辨CT(HRCT)及MR水成像特征与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脑脊液漏修补手术,术前均行HRCT及MR水成像检查的26例CSF漏患者。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6例CSF漏患者的手术和影像学检查共发现29个漏口,其中HRCT发现23个,MR水成像发现26个;HRCT诊断CSF漏漏口的敏感度为79.3%(23/29),MR水成像敏感度为89.7%(26/29),HRCT结合MR水成像敏感度为100.0%(29/29);HRCT和MR水成像术前CSF漏漏口定位与手术漏口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HRCT与MR水成像结合可准确定位CSF漏的漏口位置。
宁殿秀孙美玉管秀科苗延巍吴春明
关键词:脑脊液漏磁共振成像
70岁以上患者侧裂区巨大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2009年
侧裂区脑膜瘤包括肿瘤主体生长在颞部、蝶骨嵴和额颞部的脑膜瘤。70岁以上老年患者侵袭性脑膜瘤具有生长时间长、临床发病症状轻微的特点,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总结了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17例经手术证实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侧裂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手术中所见,现报告如下。
董斌廉治刚徐英辉吴春明张波
关键词:脑膜瘤侵袭性侧裂区外科治疗发病症状
椎间盘镜下减压单枚与双枚B-Twin 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间盘镜下单枚或双枚B-Twin Cage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间疗效比较。方法:2006年3月到2008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45例,均为单一节段腰痛伴单侧下肢痛,其中L3/...
杨群姜长明吴春明马凯唐开刘阳王博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
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评价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8个新鲜腰骶椎标本,根据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8个完整腰骶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B组:A组测试后,切除L3~53个全椎板,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即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术(改良术式);C组:B组测试后,将保留的韧带复合体切除,即为传统术式。3组均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及扭转实验。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30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其中男152例,女157例;年龄20~80岁,平均57.2岁。病程3个月~41年。单纯腰椎管狭窄症5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54例,其中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05例,L4~S1椎间盘突出56例,L5、S1椎间盘突出86例,L2、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采用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患者手术满意度及影像学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轴向压缩实验:前屈时,A、B组应变、应力、轴向位移均小于C组(P<0.01);轴向刚度大于C组(P<0.01)。后伸时,A、B、C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实验:在相同弯矩下,挠度、倾角、弯曲刚度A、C组及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实验:相同扭角条件,B组承载的扭矩大于C组(P<0.01);相同扭矩条件,B组扭角小于C组(P<0.01),B组扭转刚度大于C组(P<0.01)。临床应用结果:术中神经根牵拉伤7例;术后脑脊液漏5例,伤口感染4例,经处理后痊愈。30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根据JOA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6.0%;其中优163例,良112例,可34例,优良率89%。X线片未见椎体不稳。患者手术满意度为87%。结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力学稳定性,疗效佳。
马凯姜长明杨群吴春明唐开李正维姜滨王以进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减压术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孙炜吴春明刘张难波宏树
关键词:帕金森病行为学实验多巴胺能系统大鼠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