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 作品数:34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岱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重点资助计划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岱山县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及媒介生物综合监测研究 叶凌 王成维 夏仕军 任宜 虞吉寅 刘瑞定 主要技术目标实现情况:初步取得的结果如下:在6份符合病毒培养要求的病人血清样本中分离到两株新布尼亚病毒,并通过与全国各省新布尼亚病毒L、M、S全基因序列的比对,揭示了岱山县流行的新布尼亚病毒遗传进化特点,在基因进化树上构...关键词: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岱山县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海岛岱山县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免疫状况,以加强免疫管理。[方法]从1999年起统一调查,每年对居住3个月以上的0~7岁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999--2005年居住的0~7岁流动儿童分别为161、225、287、388、498、634和744人,与常住儿童的比例为1:13.5~89.0,流动儿童中,0~3岁占72%。2005年调查1~7岁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疹苗和乙肝的全程接种率(47:2%)低于常住儿童(99.5%,P〈0.05),外省流动儿童接种率(45.6%)低于本省外县儿童(94.8%,P〈0.05)。有44名儿童从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家长不知道;超期接种占66.8%。[结论]免疫规划应重视流动儿童,加大宣教力度,加强免疫管理。 王达特 韩仕哲 叶凌关键词: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流动儿童 疾病控制 浙江省舟山群岛部分地区2021年汉坦病毒宿主调查与病原学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群岛部分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的种群分布、带病毒情况和病毒基因特征,为防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舟山群岛的定海和岱山片区捕获小兽,进行种类鉴定,用χ^(2)检验分析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取小兽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巢式PCR扩增M基因并测定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2021年浙江省舟山群岛定海和岱山片区平均鼠密度为3.42%,野外鼠密度为1.71%,居民区鼠密度为6.16%;捕获小兽6种,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岱山县本岛、岱山县渔山岛和定海区本岛鼠密度(χ^(2)=108.468,P<0.001),居民区和野外鼠密度(χ^(2)=68.935,P<0.001),以及岱山县本岛、岱山县渔山岛和定海区本岛不同鼠种鼠密度(χ^(2)=37.749,P<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份小兽肺标本检测到汉坦病毒RNA,阳性率为6.70%;成功扩增并测序了3份汉坦病毒RNA提取物M段,3个M基因片段同源性在96.90%~97.10%,属于首尔型病毒(SEOV)S3亚型。结论舟山群岛存在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HFRS疫源地,流行型别为SEOV S3亚型;环境改变可能带来自然疫源地变化。 柴能明 谭启龙 舒纪为 叶凌 张彤杰 李世波 张森关键词:宿主动物 测序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浙江省舟山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舟山市2011-2013年SFTS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人口学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3年舟山市共报告SFTS 45例,病死率为11.11%(5/45),其中岱山县41例(91.11%).病例以山区丘陵>50岁人群为主(93.33%),5-7月为发病高峰(84.44%),多数为农民(42.22%)和家务待业(311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病例有发热(97.78%)、食欲减退(9111%)、乏力(62.22%)、畏寒(44.44%)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均伴有血小板、白细胞水平进行性下降.病例居住地环境卫生普遍较差,且病前2周进行农田种植等户外活动的比例为68.89%(31/45),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蜱叮咬史,并发现3起流行病学相关事件.结论 舟山市SFTS是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清晰流行病学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且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及做好户外防护措施对降低发病具有一定意义. 邬辉 王建跃 仝振东 唐安 任飞林 叶凌 王承维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岱山县1999~2004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05年 韩仕哲 王达特 高仁军 叶凌关键词:碘缺乏病 人群碘营养状况 食用碘盐 总人口 海产品 病监测 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新布尼亚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基因组由L、M、S3个单负链RNA片段组成,现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第三组病毒,与白蛉病毒属的乌库尼米病毒有最高的同源性(核酸的同源性38.83%,氨基酸的同源性28.57%)。新布尼亚病毒被证实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重要病原,该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在我国湖北、安徽、河南、山东、 傅松维 胡逢蛟 王忠发 李世波 叶凌 俞丹凤关键词:布尼亚病毒 IGG抗体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同源性 岱山县海岛居民10年传染病发病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1996 ̄2005年岱山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海岛居民10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10年间岱山县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86.57/10万;死亡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10/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性传播传染病上升幅度较快。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87.54%。结论1996 ̄2005年岱山县10年间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淋病、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是海岛居民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王承维 叶凌 李琼燕关键词:传染病 发病率 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的效果评估 2019年 目的了解两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IgG抗体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微量中和试验(MNT)、ELISA-1和ELISA-2试剂盒平行检测25例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恢复期血清和385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SFTSV IgG抗体,以MNT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项比对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MNT和两种ELISA试剂盒用于恢复期患者血清IgG抗体检测效果较好.然而用于健康人群血清IgG抗体检测有较大差异,MNT、ELISA-1和ELISA-2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69%、7.79%与5.97%.与MNT相比,2种ELISA方法的灵敏度为51.11%与48.89%,特异性为97.94%与99.71%,正确指数为0.49与0.49,阳性似然比为24.83与166.22,阴性似然比为0.50与0.51,一致性强度值为0.57与0.62.假阳性样本S/CO平均比值3.02,低于共同阳性样本的17.49,其中<3.8者占7份.结论 ELISA-1和ELISA-2用于恢复期患者血清IgG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而用于健康人群血清IgG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之间一致性偏低,筛查诊断价值不理想. 沈飚 王蓉 胡逢蛟 叶凌 王忠发 胡兴娟关键词:微量中和试验 一致性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方法通过对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家庭成员4人中,2例有发热、腹泻、腹痛和恶心症状,其中首发病例发病前有蜱叮咬史,另一例病例血WBC和PLT呈进行性下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报告2例病例均为阳性;急性期血清检测IgM报告阳性。外环境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鼠笼法进行捕鼠后,采集肺、肝、脾等器官进行PCR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结论此次家庭聚集性发病并未见明显的血液传播,2例病例间属于共同暴露还是家庭内传播,人际传播的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蜱外是否存在其他传播媒介,该病的储存宿主、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尚需进一步验证。 叶凌 任宜 毛彬 刘瑞定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聚集性发病 舟山海岛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流行情况及感染者IgG抗体持续时间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隐性感染状况及既往感染者SFTSV-IgG抗体持续时间。方法收集2019年8月浙江省舟山市健康人群1122名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来自非流行区641名,流行区481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群血清SFTSV-IgG抗体,并与2013年舟山市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人群SFTSV-IgG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选择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SFTS患者19例,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FTSV-IgG抗体滴度。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流行区人群SFTSV-IgG抗体阳性率为1.5%(7/481),高于非流行区(0/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P<0.01);且SFTSV-IgG抗体阳性率均低于2013年流行区(11.7%)和非流行区(2.5%),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6和10.352,P<0.01)。既往确诊患者中18例血清SFTSV-IgG抗体仍为阳性,最长者可达8年。结论舟山海岛地区存在SFTSV隐性感染,SFTSV感染后患者体内SFTSV-IgG抗体可长期存在,具有一定保护力。 王秋景 叶凌 张浙恩 杨喆娟 王艳 毛岱文 王璐 李世波 吴飞跃 郑培永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