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录 作品数:17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K、FAK、ER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ER在实验组中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AK、ERK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高;ER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降低。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RK、FAK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R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ERK、FAK、ER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韦录 吴向华 刘金录 桂小龙 洪士开关键词:ERK FAK 乳腺癌 复发转移 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骨肿瘤,好发于长骨骨端。5%~10%的骨巨细胞瘤呈侵袭性生长,术后易复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9例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MSCT)资料,以提高对长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刘树荣 李宁宁 刘金录关键词:长骨骨巨细胞瘤 CT影像特征 侵袭性生长 骨肿瘤 乳腺导管造影121例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溢液性乳腺病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6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9例;导管癌9例;乳腺囊肿8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杨运遥 刘金录 李灵芳关键词:乳腺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肺内空洞6例分析 2006年 食管裂孔疝并不少见,但由于受到患者主诉不详硬临床医师诊疗水平所限,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后经多番周折,方才确诊,本文报道6例确诊前均误诊为肺内空洞。现报道如下: 刘金录关键词:食管裂孔疝 肺内空洞 盘状肺不张 内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2001年 刘金录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内支架置入 疗效 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86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年龄40~60岁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54例(62.8%);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49例(57.0%);乳腺癌的直接X线征象:局部高密度肿块77例(89.5%),不规则密集钙化36例(41.9%),毛刺征42例(48.8%),片中所见肿块大小小于扪诊所触及的肿块大小38例(44.2%);乳腺癌的间接X线征象:结构紊乱16例(18.6%),乳头凹陷14例(16.3%),Cooper′s韧带“牛角征”5例(5.8%),静脉影增多、增粗、迂曲,即异常侧静脉横径与对侧之比〉1.4者5例(5.8%)。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局部高密度肿块,周边不规则伴有毛刺,片中所见肿块大小小于扪诊所触及的肿块大小。 刘金录骶髂关节正斜位片在强直性脊柱炎(Ⅱ级以上)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7年 目的:评价骶髂关节正斜位片在强直性脊柱炎(Ⅱ级以上)X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根据目前常用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诊断标准,对临床上已确诊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正斜位片与CT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线组(60例):阳性者49例,阴性者11例,阳性率为81.7%;CT组(60例):阳性者55例,阴性者5例,阳性率为91.7%。结论:虽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X线组阳性率81.7%低于CT组阳性率91.7%,但二者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故笔者认为X线检查中的骶髂关节正斜位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Ⅱ级以上)诊断可以达到与CT检查基本相同的阳性率。 刘金录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HLA-B27 X线诊断 不同方法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特点比较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特点及意义。方法脱离哺乳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各10只。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大鼠的前肢及尾部。对照组10只,单纯制作双足大鼠动物模型。设立3个实验组,其中6-巯基嘌呤组腹腔内注射6-巯基嘌呤(30 m L/kg),低褪黑素组腹腔内注射2-苯基-N-乙酰色胺(0.2 mg/kg),肉毒毒素组椎旁肌注射肉毒毒素。对4组实验动物手术前后的脊柱曲度指数(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及脊柱侧弯特点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完成脊柱侧弯建模实验。对照组未发生脊柱侧弯,3个实验组双足鼠均发生了脊柱侧弯。4组大鼠Cobb角均呈增加趋势,6-巯基嘌呤组Cobb角的幅度最大;4组椎体高度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6-巯基嘌呤组和肉毒毒素组椎体高度丢失,低褪黑素组高度增加,4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6-巯基嘌呤、2-苯基-N-乙酰色胺以及椎旁肌注射肉毒毒素均可成功建立SD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 李鹏飞 贾楠 赵鹏 杨建博 刘金录 靳宪辉关键词:脊柱侧凸 骶尾骨脊索瘤1例报告 2006年 脊索瘤是起源于残存的脊索组织的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骨肿瘤的0.2%。我院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刘金录关键词:脊索瘤 骶尾骨 低度恶性肿瘤 原发性 骨肿瘤 贲门区的检查技术与贲门癌的特殊X线表现 2006年 发生在胃底贲门区的癌,由于其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有着和胃其它部位发生的癌不同的特点,常需采用一些特别的检查方法以发现其特有的X线表现。贲门区局部解剖复杂,粘膜排列不规律,又缺乏蠕动,并高居于肋弓下,单对比手法触诊或者加压技术常难以施行。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的检查比胃其它部位癌的检查更为必要。 刘金录关键词:特殊X线表现 贲门癌 双对比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