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浩
-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川滇黔交界地区印支期铅锌矿床成矿温度偏高的成因解释
- 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产出大量的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工业基地,这些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以碳酸盐地层为容矿围岩。基于闪锌矿Rb-Sr定年,可将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成矿作用划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密西西比纪,...
- 刘文浩
- 关键词:铅锌矿床右江盆地印支期
- 文献传递
- 安徽庐枞盆地陆相次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谱系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成矿谱系是指特定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陈毓川等,2001)。庐枞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铁、铜矿集区,长期以来备受重视。因此。
- 张传昱张均范建强王健刘文浩李婉婷
- 关键词:铁铜矿床陆相成矿谱系火山岩型
- 利用热年代学方法评价金属矿床保存潜力的可靠性分析
- 利用热年代学方法评价金属矿床的保存潜力,需要考虑成矿深度和成矿后剥蚀量两个参数,但这两个参数的获取目前均存在很大的误差。本文基于这两个参数的误差分析,探讨利用热年代学方法评价金属矿床保存潜力的可靠性。认为针对单个地区或矿...
- 刘文浩
- 关键词:金属矿床地温梯度成矿深度热年代学可靠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床蚀变-矿化作用及元素迁移规律被引量:5
- 2015年
- 传统方法不能明确揭示泥河铁矿床多阶段热液叠加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继承性特征.运用等浓度图法(the isocon diagram),根据该区晚阶段蚀变都是叠加在稍早阶段蚀变之上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蚀变岩石为原岩与稍晚期蚀变岩石的不活动元素拟合最佳等浓度方程,定量揭示主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泥河铁矿床阳离子的沉淀顺序大致为:Na→Ca、Mg、Fe、P→Ca、Fe→Al、Si.从早到晚,元素的带入和带出是连续互补的,蚀变矿化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钠长石的大量出现是Na质沉淀的标志,代表铁矿化的开始;膏辉岩化是Ca、Mg、Fe质沉淀的表现形式,为磁铁矿体的近矿和容矿蚀变;次生石英岩化、高岭石化是早期迁移出的Al、Si质沉淀的结果,是磁铁矿化远程指示性蚀变.
- 江满容张均刘文浩熊索菲
- 关键词:铁矿床
- 滇东北茂租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茂租断裂和莲峰―巧家断裂交汇的三角带,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滇东北铅锌矿化集中区重要的铅锌矿床。根据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观察发现,茂租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简单,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小,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整体具有中高温(峰值235℃~250℃)、中低盐度(盐度10%~18%NaCleq v)、中低密度(密度ρ分布于0.75~0.85g/cm^3)特征,同时存在低盐度峰值(1%~6%)和高盐度峰值(20%~24%)两端元,可能是高低盐度流体混合的结果。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各期流体成分相似,液相为Ca^(2+)-Na^+(Mg^(2+))-SO_4^(2-)-Cl^-(F^-)体系流体,气相主要为H_2O、CO_2,并含少量N_2及H_2、CO、CH_4等还原性气体。对以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源于盆地热卤水,有一部分的大气降水的参与,且在主成矿期为弱氧化性质流体(闪锌矿R<0.1),成矿晚期成矿流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晚期萤石R=0.997)。此外,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和大气降水来源外,还存在变质水及少量有机质流体来源。
- 杨清张均王健仲文斌刘文浩
- 关键词:地球化学成矿流体包裹体
- 次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 2010年
- 成矿深度的研究对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整体研究程度比较薄弱,尤其在次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深度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类铁矿床的深部勘查。本文探讨成矿深度研究的内容,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入新的方法,最后提出庐枞、宁芜盆地是开展次火山型铁矿成矿深度研究的良好场所,以期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 刘文浩张均李婉婷
- 关键词:成矿深度次火山岩型深部找矿铁矿床流体包裹体静水压力
- 安徽庐枞盆地陆相次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谱系初步探讨
- 成矿谱系是指特定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庐枞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铁、铜矿集区,长期以来备受重视。因此,本文从岩浆演化成矿的角度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庐橄盆地陆相次火山岩型铁铜矿床的成矿谱系,对于完善区内成矿...
- 张传昱张均范建强王健刘文浩李婉婷
- 关键词:铁铜矿床成矿谱系岩浆活动
- 文献传递
- 四川天宝山矿床闪锌矿Rb-Sr年代学、稳定同位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9年
- 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一直以来缺乏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致使其成矿构造环境存在争议.获取了闪锌矿Rb-Sr年龄,联合H-O、C-O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年代、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构造环境.闪锌矿Rb-Sr年龄为348.5±7.2 Ma(MSWD=1.10),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热液矿物δDH2O、δ18O值分别为-19.3‰^-58.1‰、-1.4‰~0.6‰,沿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线分布,并有向雨水线漂移的趋势,说明成矿流体中水是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并加入雨水的混合体.热液方解石δ13C、δ18O值明显分为两群,分别为-1.7‰^-1.6‰、12.9‰~15.2‰和-6.5‰^-4.9‰、19.3‰~20.2‰,暗示成矿流体中C、O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溶解作用和有机质脱羧基作用.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0 42±0.000 13,高于赋矿围岩Sr同位素值而明显低于基底Sr同位素值,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与基底.结果表明川滇黔地区存在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古特提斯洋张开有关的伸展构造环境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收缩构造环境.
- 王健张均张晓军刘文浩仲文斌杨清刘重芃
- 关键词:RB-SR定年
- 黔东南金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 2024年
- 金井金矿床是黔东南下达—金井金矿田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介绍金井金矿床矿石特征,并运用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该矿床金的赋存状态。金井金矿床属于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以含金石英脉形式产出于金井背斜两翼层间滑动带中,主要矿石矿物为(含银)自然金,其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石英—自然金阶段、石英—毒砂—自然金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阶段3个成矿阶段。金可以划分为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可见金主要为自然金,成色高,以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中;不可见金则以纳米金和固溶体金两种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矿床成因和提高矿石选冶技术提供依据。
- 陈学峥周力江满容刘安璐刘文浩
- 关键词:金赋存状态矿石特征
- 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成矿深度及成矿后抬升、剥蚀情况: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2年
- 矿床形成深度及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目前深部找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选取4个成矿年龄均为130Ma左右的典型玢岩铁矿,分别为宁芜盆地中矿体已经出露地表并经受过剥蚀的东山铁矿和矿体埋藏距地表40m以下的梅山铁矿,庐枞盆地中矿体埋藏距地表400m以下的罗河铁矿和矿体埋藏距地表600m以下的泥河铁矿,采用双重定年技术对这4个矿床主成矿阶段矿石矿物组合中的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研究.结果显示:(1)东山铁矿AFT合并年龄为106.3±5.4Ma,梅山铁矿为94.2±4.0Ma,罗河铁矿为81.3±4.0Ma,泥河铁矿为79.1±3.3Ma,且AFT年龄和围限径迹长度随样品埋藏深度减小而增大,分别更接近成矿年龄和原始径迹长度,显示4个矿床成矿后差异抬升剥蚀作用导致磷灰石样品通过部分退火带时的冷却速率存在差别;(2)热史模拟反映这4个矿床成矿后均经历了早期短暂快速冷却和后期长期缓慢冷却2个阶段,两阶段之间的拐点温度接近,对应深度为1.7~1.8km,结合其他证据证明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成矿深度均为2km左右.说明这4个矿床现今埋藏深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成矿后的抬升、剥蚀作用导致.(3)自110Ma以来宁芜盆地的整体抬升剥蚀幅度大于庐枞盆地,导致宁芜盆地大部分玢岩铁矿矿体接近或暴露地表.2个盆地早期抬升剥蚀作用与区域性黄桥事件同步.
- 刘文浩张均李婉婷孙腾江满容王健吴建阳陈曹军
- 关键词:成矿深度磷灰石裂变径迹玢岩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