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弋

作品数:22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血液
  • 7篇血液病
  • 7篇造血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7篇干细胞移植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疗效
  • 5篇恶性
  • 4篇细胞移植治疗
  • 4篇恶性血液病
  • 4篇干细胞移植治...
  • 3篇血小板
  • 3篇慢性
  • 3篇基因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伊马替尼
  • 2篇异基因

机构

  • 19篇中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19篇刘弋
  • 16篇陈方平
  • 11篇徐雅靖
  • 10篇赵谢兰
  • 8篇何群
  • 7篇吴登蜀
  • 6篇陈曙平
  • 6篇彭捷
  • 6篇钟美佐
  • 6篇陈焱
  • 5篇刘巍
  • 4篇吴新华
  • 4篇祝焱
  • 4篇蹇在伏
  • 3篇李晓林
  • 3篇傅敢
  • 2篇付斌
  • 2篇信红亚
  • 2篇舒毅刚
  • 2篇曾辉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伐曲泊帕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与安全性的14例真实世界数据评价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和预后不良。传统的治疗策略包括输注血小板或CD34^(+)造血干细胞、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但并未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阿伐曲泊帕治疗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以期为该药用于临床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因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的14例患者。其中,8例为延迟的血小板植入(delayed platelet engraftment,DPE),6例为继发性血小板恢复失败(secondary failure of platelet recovery,SFPR)。评估阿伐曲泊帕的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阿伐曲泊帕的中位治疗时间为34 d,无患者因不良反应或不耐受药物停止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小板计数(P=0.0001)和巨核细胞计数(P=0.0010)均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17)。13例患者停药后的最佳血小板计数达到完全反应标准。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71 d,2年总生存率为78.6%。结论:阿伐曲泊帕能有效地提高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安全性良好,是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较好的治疗选择。
刘恩伊方鹏方鹏李淑均信红亚徐雅靖李淑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生成素
非霍奇金淋巴瘤2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分型、分期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 2 8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B细胞性完全缓解率及五年生存率高于T细胞性 (P <0 .0 5 ) ,低度、中度、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完全缓解率及五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选择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 (CHOP)方案其完全缓解率及五年生存率高于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强的松 (COP +VP1 6 )方案 (P <0 .0 5 )。结论 :合理分型、分期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曙平吴登蜀赵谢兰祝焱刘弋陈方平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
THP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8例疗效观察
2003年
赵谢兰刘弋刘巍陈方平
关键词:THP阿糖胞苷疗效诱导缓解治疗
STR分子标记的个体识别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灵敏特异而且无同位素污染的个体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STR系统HUMCSF1PO、HUMTPOX、HUMTH0 1三位点多重PCR并银染检测技术分析无关个体、两代三口人家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前后供受者、母婴及脐血的DNA表型特征。结果 :无关个体极易区别 ;两代三口人家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5例Allo HSCT后受者嵌合状态均可检测 ,均表现为完全嵌合 ;脐血与相应新生儿带型完全相同 ;敏感度测定可检出混合细胞群中 1%的微量细胞。结论 :STR系统HUMCSF1PO、HUMTPOX、HUMTH0 1三位点多重PCR并银染检测技术可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Allo HSCT后嵌合状态及脐血之母血污染的检测。
刘弋陈方平蹇在伏钟美佐吴新华徐雅靖
关键词:STR
曲古抑菌素A单用及联用伊马替尼对K562R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耐伊马替尼细胞株K562R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4,5-二甲基-2-基)-5(3-羧基甲基苯基)-2-(4-磺酸苯基)-2H-四氮唑细胞毒试验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凋亡试剂盒检测。结果:TSA单用能抑制K562R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能促进凋亡。与伊马替尼联用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TSA与伊马替尼联用具有明显抑制耐伊马替尼的K562R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为临床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药物。
陈曙平刘弋曾辉何群赵谢兰陈方平
关键词:曲古抑菌素A伊马替尼耐药增殖凋亡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TZP)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2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82 .7% ,细菌清除率为 8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结论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疗效好、安全 ,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赵谢兰彭捷刘魏刘弋徐雅靖陈方平
关键词:血液病疗效
环孢素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基础用药联用环孢素 (ci closporin)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疗效。方法 :84例MDS病人分成 2组 ,治疗组 3 8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 3例 ,中位数年龄 5 0a(2 3~ 75a) ,除基础用药外 ,加用环孢素 1 5 0mg·d-1,po,分 3次 ,共 1 2wk ;对照组 46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 8例 ,不加用环孢素 ,仅基础用药。结果 :加用环孢素治疗组有效率为 74% ,明显高于未加用环孢素的对照组(4 8%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组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赵谢兰陈曙平彭捷刘弋何群陈方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孢素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
两种不同方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结果。方法采用Ficoll法、HES法分离脐血单细胞,比较两种方法优点。结果HES法所得MNC产率(79.31±2.68)%、GM-CFU数(60.92±9.49)均显高于Ficoll分离法所得MNC产率(41.72±4.19)%、GM-CFU数(31.17±5.26) (P<0.01)。该研究采用S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对HLA相合的相关脐血移植已成功重建造血。结论HES分离法病原菌污染机,且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祖细胞的回收率较高,对重建造血无不良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分离方法。
蹇在伏吴新华陈方平钟美佐徐雅靖刘弋曹星玉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伊马替尼耐药与MDR1基因表达相关性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伊马替尼耐药与MDR1基因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DR1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结果耐伊马替尼细胞株K562/G01MDR1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gp表达明显上调,维拉帕米能部分逆转K562/G01细胞株对伊马替尼的耐药。结论 MDR1基因参与伊马替尼耐药机制,P-gp抑制剂能改善伊马替尼临床疗效。
陈曙平刘弋曾辉张琴李晓林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给一例 12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患儿移植HLA配型基本相合的同胞脐血。预处理选用BU CY方案 (马利兰 4mg·kg- 1 × 4d ,环磷酰胺 6 0mg·kg- 1 × 2d)。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采用环孢霉素A(CsA)。移植有核细胞数为 2 0× 10 7·kg- 1 。结果 :移植后 2 2d(+2 2d)微卫星位点分析显示移植物植入成功 ,+2 5d骨髓显示造血开始重建 ,+42d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 1 ,+91d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转阴 ,且受者血型由O型转为供者血型B型。随访 15 0d ,未发生急、慢性GVHD。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根治性治疗作用 ,它具有GVHD发生率低、程度较轻、重建造血慢等特点。
徐雅靖陈方平钟美佐吴新华蹇在伏刘弋王光平陈焱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