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骨髓
  • 5篇综合征
  • 3篇血液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液病
  • 2篇药学
  • 2篇涂片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临床药

机构

  • 2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刘娟
  • 16篇王京华
  • 12篇陈曦
  • 6篇张延清
  • 6篇戴海滨
  • 6篇李晓云
  • 6篇关悦
  • 3篇王宏梅
  • 3篇徐萍
  • 3篇董秀帅
  • 3篇谢蕊
  • 2篇王龙艳
  • 2篇张剑
  • 2篇许世伟
  • 2篇刘瑶
  • 2篇常玉莹
  • 2篇田甜
  • 2篇王春颖
  • 2篇薛艳明
  • 2篇高新宇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患者的血液学异常表现被引量:6
2010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趋势持续增长,在HIV感染和AIDS的不同阶段均对血液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为更好地认识HIV/AIDS患者的血液系统并发症,现对我院17例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血液学变化。
张延清陈曦刘娟关悦王京华戴海滨李晓云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骨髓象病态造血
联合检测PAIg与CD41+淋巴样小巨核对ITP及MDS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CD41+淋巴样小巨核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对ITP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样本取自两组患者。一组为ITP患者,另一组为MDS患者。在CD41患者检测中,ITP患者组与MDS患者组进行了比较。ELISA方法用来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包括PAIgA、PAIgM和PAIgG。CD41阳性淋巴样小巨核的检测采用生物素酶连亲和-碱性磷酸酶标法。抗CD41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中,ITP组49例患者的PAIg检出阳性率为81.6%,MDS组9例患者PAIg阳性率为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TP组和MDS组淋巴样小巨核CD41阳性表达显示,ITP组阳性率为5%(1/20),而MDS组阳性率为58.3%(21/36)。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CD41+淋巴样小巨核的表达可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ITP患者;同时对判断ITP患者的效果及预后,以及提高ITP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CD41+淋巴样小巨核可作为ITP与MDS的鉴别诊断依据。
陈曦王文江刘娟汪辉王京华
关键词:ITPELISAPAIGCD41
1例华法林致出血的病例分析
1例75岁女性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等治疗2日后,出现右下颌突发肿胀,肿物触之柔软,可见瘀斑,双上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右侧大腿可见片状瘀斑。临床药师通过对此例患者应用华法林致出血的原因分析,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药学监...
刘娟田甜许世伟
关键词:华法林出血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文献传递
三氧化二砷隔日给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王京华李晓云董敏戴海滨关悦刘芳张延清张剑郭博刘娟陈曦刘娜苏雁华王孟学王芝琪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中的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ABC-AP法)对38例初诊的MDS患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17例正常对照的骨髓片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CD41阳性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MDS组中较特异出现,且以RCMD组出现率最高;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早期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升高,而T淋巴系抗原CD3表达下降,其主要表现在RAEB和RCMD组,而RA/RAS组不明显;干/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组未见明显增加。结论酶标淋巴样小巨核及其他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刘娟王京华陈曦关悦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并判断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同时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过,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该患者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后,经化疗对症治疗病情无显著改善,且患者ALK阳性,考虑预后较差,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在国内外十分罕见,治疗方法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瑶陈曦刘娟薛艳明王京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霍奇金淋巴瘤
HIV/AIDS患者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艾滋病患者职业大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发热、淋巴结肿大、消瘦为常见的症状,多重或多部位的机会性感染可见于所有临床已发病患者。结论加强对AIDS的认识和早期行血清抗HIV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预后和降低人群传播。
张延清刘娟陈曦王京华李晓云戴海滨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流行病学误诊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2010年
患者,男性,73岁。2009年5月入院,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颈后、腋下、腹股沟可触及数个淋巴结,直径在1~2cm,中等硬度,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
张延清关悦刘娟陈曦徐萍王京华李晓云戴海滨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氟达拉滨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查体
E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国哈尔滨240例血管外科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京华关悦刘娟常玉莹高新宇金英兰张延清李晓云戴海滨董秀帅辛延徐萍薛艳明王龙艳谢蕊王春颖陈曦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涂片的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对其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中的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ABC-AP)对60例初诊的MDS患者、1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CD41阳性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MDS组中较特异出现,且以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异常(RCMD)组出现率最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S组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组CD13、CD33和CD34抗原表达升高,CD3抗原表达下降;RCMD组CD13和CD33抗原表达升高,CD34抗原表达升高不明显,CD3抗原表达下降;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AS)组CD13、CD33、CD34、CD3抗原表达均无明显特征性变化.结论 酶标淋巴样小巨核及免疫表型CD3、CD13、CD33、CD34检测有助于MDS的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
刘娟王东江王京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