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惠华

作品数:54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6篇侦查
  • 14篇犯罪
  • 6篇侦查效益
  • 4篇诉讼
  • 4篇机关
  • 4篇法律
  • 3篇刑事
  • 3篇侦查策略
  • 3篇取证
  • 3篇警察
  • 3篇公安机关
  • 3篇非法
  • 2篇毒品
  • 2篇刑事诉讼
  • 2篇侦查成本
  • 2篇侦查学
  • 2篇社会治理
  • 2篇司法
  • 2篇染病
  • 2篇规制

机构

  • 48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重庆警察学院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重庆市公安局

作者

  • 48篇任惠华
  • 3篇金浩波
  • 2篇刘琦
  • 2篇蔡艺生
  • 1篇王成祥
  • 1篇殷福杰
  • 1篇栾时春
  • 1篇李波阳
  • 1篇李春瑾
  • 1篇师索
  • 1篇陈成
  • 1篇胡尔贵
  • 1篇宫万路
  • 1篇杨立云
  • 1篇郭薇

传媒

  • 6篇中国刑警学院...
  • 4篇犯罪研究
  • 4篇贵州警官职业...
  • 4篇山东警察学院...
  • 3篇政法学刊
  • 3篇四川警察学院...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铁道警官高等...
  • 2篇铁道部郑州公...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 2篇云南警官学院...
  • 1篇检察风云
  • 1篇求索
  • 1篇吉林公安高等...
  • 1篇人民公安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中国司法鉴定
  • 1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社科纵横(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侦查的内外价值及其协调被引量:9
2002年
侦查的外在价值是指人们评价侦查在揭露和证实犯罪、揭发犯罪人方面的功效和客观尺度。侦查的内在价值是指人们据以评价侦查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标准。侦查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间以及内在价值各项价值目标之间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 ,由于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不同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为了缓和矛盾 ,必须对各项价值进行协调。
任惠华
关键词:侦查工作公安机关法律制度侦查程序侦查效益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毒品犯罪是严重刑事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该类犯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调研表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对毒品犯罪中死刑的适用存在着诸多的认识分歧和执法冲突,主要表现在毒品犯罪中死刑适用的理念、适用的数量标准、适用的证据标准、及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适用界限及相关毒品犯罪是否适用死刑等方面。
任惠华
关键词:毒品犯罪死刑情节
关于警察先行执行的理论构想被引量:1
2009年
警察的先行执行就是警察机关为打击犯罪,在法院未对其打击行为作出判决和裁定之前,根据政策、法律、计划以及当前的形势而作出的一种执行行为。先行执行的准确适用可以节约大量的司法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需要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进行规制。
任惠华师索
关键词:强制侦查事前审查罪刑相适应
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治理的进程与逻辑:1983—2022被引量:3
2023年
通过对1983年以来我国拐卖犯罪立案情况、法律法规、行动措施的考察,采用“犯罪整体态势+标志性事件”的判断标准,结合“制度+行动”的治理架构,依据“国家控制+社会参与”的分析主线,可将1983—2022年我国拐卖犯罪治理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表现为: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打拐行动的持续发力;部门协作的制度设计与社会力量的初步发展;反拐制度的系统构建与全民反拐的协同共治。回顾拐卖犯罪近40年的治理进程,可以发现国家逐渐建立起“治罪—治理”的双重控制、“权力—权利”与“权利—权利”的双重保障机制,从而使我国拐卖犯罪态势基本得到有效遏制。
胡翔任惠华
关键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犯罪治理
中国司法鉴定历史文化的发展被引量:4
2013年
司法鉴定被社会公众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从盲信到理性思考再到科学认识的历史过程。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司法鉴定文化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的价值内核分别体现为"神权"、"官权"和"民权"。我国司法鉴定文化的历史演变是社会民众认知能力提升的历史必然,也反映了我国司法鉴定在不同时代的价值核心与灵魂。
任惠华刘琦
关键词:神权
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侦查取证研究
2020年
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在犯罪时间上具有特殊性和突发性、犯罪地点上具有流动性和区域性、犯罪对象上具有不特定性和广泛性、犯罪行为上具有非直接接触性和传播性。取证过程中,具有主观故意难以证明、犯罪对象难以穷尽、取证时空受到限制、侦查主体取证能力受限等难点。此类犯罪侦查取证应在确保安全、遵循法治、全面及时、科学灵活等原则的基础上,既要注重技术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要重视传统取证手段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无接触取证的优势,综合多渠道证据来源,同时注意收集间接证据以及加强取证措施的综合运用。
任惠华周晗
关键词:传染病侦查取证侦查措施
论危害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以证据调查为中心被引量:5
2008年
近年来,在侦查实践中危害环境犯罪案件的发案率越来越高,成为关注度较高的一个问题。危害环境犯罪作为一类新型的犯罪,具有行政从属性、潜伏性、复杂性、间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危害环境犯罪的侦查过程中证据调查的策略、具体内容、范围、措施具有自身独特的侧重点。
任惠华殷福杰
新时代侦查治理模式革新——以新中国犯罪演进规律为起点被引量:15
2021年
犯罪与侦查是一对矛盾体,犯罪的演变助推侦查的革新。新中国犯罪历经多次高峰期,在波浪式发展中逐渐演进成为多元化、复杂化、跨区域化和线上线下二元化的样态。新时代我国刑事犯罪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对传统侦查治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侦查治理模式随之向主动进攻、精准打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转化。为适应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的侦查工作要求,新时代侦查迫切需要革新侦查治理模式,构建完善精准型侦查、智能型侦查、整体型侦查和防控型侦查多措并举的治理模式。
任惠华
四川凉山群体性暴力犯罪特点与对策研究
2013年
群体性暴力犯罪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突出性问题。要准确打击与防控四川凉山群体性暴力犯罪,首先应当了解该地区社会人文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现象的实证研究,发掘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内在规律与特点,进而分析该地区群体性暴力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打击与防控对策。
任惠华陈成
“GONE理论”视角下国企高管侵财型职务犯罪行为模式分析及治理被引量:1
2015年
当前我国对国企高管侵财型职务犯罪行为模式的分析还处于仅以犯罪学的内外因论为理论支撑的经验实证分析阶段。为深入揭示国企高管侵财型职务犯罪行为机理,应引入新的分析工具——"GONE理论"探寻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国企高管侵财型职务犯罪属于在以实现自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理性的驱动下而主动作出的行为选择。依据"GONE理论",国企高管侵财型职务犯罪的"自利理性"表现为贪婪和需要因子,其"实现自利最大化"的条件表现为机会和暴露因子。
任惠华刘琦
关键词:国企高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