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霞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四川省黑水县利什曼原虫家犬感染率的检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黑水县利什曼病流行区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并比较PCR和ELISA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效能.方法 2009年5月在犬源型利什曼病疫区四川省黑水县随机选取的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的家犬,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用两组PCR引物RV1、RV2和K13A、K13B检测血样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PCR法检测抗凝静脉血阳性检出率为30.47%(32/105),ELISA法检测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9.05%(20/105).结论 四川省黑水县存在大量的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PCR是检测无症状感染较敏感的方法.
- 屈金辉赵桂华余清顺王洪法仲维霞陈志荣王淮东西格基崔勇李瑾孔凡红
- 关键词:利什曼病感染率PCRELISA
- pcDNA3-HBsAg-p30-ROP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构建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根据重组体pcDNA3-p30-ROP2酶切位点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序列等因素设计合成引物,扩增HBsAg目的基因片段,再应用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sAg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p30-ROP2表达载体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初筛,再采用酶切、测序等技术对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HBsAg-p30-ROP2进行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HBsAg基因片段,构建了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R与酶切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显示该重组表达载体包含了p30-ROP2和HBsAg目的基因的完整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cDNA3-HBsAg-p30-ROP2,为进一步研究多基因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 魏庆宽王英婷闫运琴肖婷李瑾徐超刘功振刘娟美仲维霞尹昆付斌闫歌黄炳成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 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通过cDNA文库筛选出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基因—棒状体ROP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弓形虫棒状体ROP2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纯化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进行TA克隆,再克隆到pET-30a中。重组质粒pET-30a-rop2经PCR鉴定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的1223bp的基因片段经PCR和酶切鉴定后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诱导菌在52ku处出现一条明显的蛋白带,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结论成功构建PET30a-ROP2,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粘附关键蛋白基因与肠上皮细胞的关系奠定基础。
- 崔勇仲维霞李瑾赵桂华徐超黄晓丹王洪法
- 关键词:弓形虫粘附蛋白大肠埃希菌
-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被引量:47
- 2011年
-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按传染源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源型、犬源型和人源型3种类型。目前,人源型黑热病除新疆流行区外,在其他流行区已得到控制。而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则在其流行区不断出现,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对我国黑热病的分型、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进行了综述。
- 李玉凤仲维霞赵桂华王洪法
- 关键词:黑热病
- 新疆喀什地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并比较PCR和ELISA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效能。方法选取2009年9月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流行严重的1县3乡4个调查点,采集黑热病患者及其家属和邻居的血液样品(每份血样分抗凝血和非抗凝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以RV1、RV2和KI3A、KI3B为引物,用PCR检测血样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片段。结果 PCR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DNA片段的阳性率为82.67%(62/75),ELISA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69.33%(52/75)。结论现阶段新疆喀什地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率仍然颇高,尤其表现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患者家属和邻居;PCR是检测无症状利什曼原虫感染较敏感的方法 。
- 屈金辉王洪法赵桂华仲维霞凯赛尔窦海平崔勇李瑾孔凡红
- 关键词:黑热病感染率ELISAPCR
-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38的原核表达与鉴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原核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38,并对重组蛋白rROP38的反应原性进行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的ROP3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弓形虫RH株的ROP38基因。将ROP38部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后,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结果 SDS-PAGE显示在上清和包涵体均有rROP38表达,分子量约为43k D。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ROP38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和感染弓形虫的人阳性血清识别,说明ROP38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以作为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弓形虫重组蛋白rROP38。
- 崔勇李瑾王洪法仲维霞孙慧赵桂华尹昆徐超肖婷张晓玉于泓刘学峰刘功振
- 关键词:弓形虫原核表达
- 弓形虫ROP21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学鉴定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原核表达弓形虫棒状体ROP21基因,并对rROP21蛋白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根据已发表的ROP2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弓形虫RH株的ROP21基因。将ROP2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及IFA分析。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后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rROP21)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分子质量单位约为45ku。Western blot显示重组rROP21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及弓形虫病患者血清识别。用rROP21免疫小鼠,获得滴度为1∶104的抗体血清。IFA显示弓形虫速殖子体内存在ROP21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ROP21表达的弓形虫rROP21具有抗性,可作为血清学诊断候选抗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李瑾孙慧崔勇王洪法刘学峰于泓赵桂华尹昆仲维霞徐超肖婷魏庆宽黄炳成刘功振
- 关键词:弓形虫原核表达BLOT
- 南水北调与血吸虫病扩散被引量:4
- 2007年
- 王洪法文衍秋仲维霞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京杭大运河中间宿主长江下游长江水
- 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设计合成蛔虫抗菌肽基因序列,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对编码同种氨基酸不同密码子的偏嗜性,对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编码基因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载体PMD-18T,并转化DH5α感受态菌株;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并转化BL21感受态菌株;用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含有正确重组质粒的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及构建的两个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均获得113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含有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的阳性菌株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分子质量单位为3.4ku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ecropin P1,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蛔虫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崔勇仲维霞孔凡红李瑾魏艳彬黄炳成魏庆宽肖婷赵桂华王洪法
- 关键词:CECROPINP1基因原核表达大肠埃希菌
-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基于利什曼原虫kDNA保守区PCR扩增的分子方法检测呈阳性感染的为病例组,按1∶3匹配选择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与消费、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什曼原虫感染检测呈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0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份易感人血样感染利什曼原虫阳性率为82.67%(62/75)。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户外露宿习惯、邻居有黑热病患者、蚊帐及趋避剂杀虫剂的使用与当地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关系密切,危险比(RH)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296,(3.102,1.16)、15.429(5.876,8.995)、75.6(26.6,214.9)、0.311(0.132,0.733)、0.491(0.292,0.672);多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使用蚊帐是保护性因素,RH值和95%CI为12.56(3.476,45.38)、140.987(37.59,528.8)、0.185(0.05,0.68)。结论在该地区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普及黑热病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及时确诊并彻底诊治黑热病患者,尽量避免户外被叮咬,养成使用蚊帐习惯是预防控制当地人源型黑热病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
- 赵桂华王洪法仲维霞崔勇尹昆徐超肖婷
- 关键词:黑热病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