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志敏

作品数:27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乳头
  • 8篇乳头状
  • 8篇乳头状癌
  • 8篇甲状腺
  • 8篇甲状腺乳头状...
  • 7篇淋巴
  • 5篇病理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化
  • 3篇蛋白
  • 3篇突变
  • 3篇基因
  • 3篇肝细胞
  • 3篇P53基因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癌

机构

  • 25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5篇丁志敏
  • 13篇黄振录
  • 13篇莫祥兰
  • 10篇周祥祯
  • 7篇韦荣干
  • 5篇王国刚
  • 4篇韦海明
  • 3篇刘时才
  • 3篇刘晓芳
  • 3篇李瑶
  • 3篇陈可和
  • 3篇张法灿
  • 3篇陈振祥
  • 2篇冯国生
  • 2篇邓卓霖
  • 2篇焦伟
  • 2篇司勇锋
  • 2篇韦强
  • 1篇孙美倩
  • 1篇罗茹予

传媒

  • 4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癌症
  • 2篇广西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Podoplanin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Podoplan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它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计算肿瘤间质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Podoplanin表达水平升高,边缘癌组织表达更强,Podoplanin表达强度与淋巴道转移有关(P<0.01);Podoplanin阳性微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边缘癌组织间质内,伴淋巴道转移及肿瘤最大径大于4cm者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道转移者(P<0.01及P=0.02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Podoplanin表达上调,抑制Podoplanin表达可能是防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的好方法。
丁志敏黄振录周祥祯韦荣干莫祥兰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PODOPLANIN淋巴道转移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并行检测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类型
2003年
目的 :并行检测原发性肝癌 p5 3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参照国际公共 p5 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最高的 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苷酸芯片 ,应用该项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 p5 3上对应的 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结果 :检测高发区及低发区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 14例 ,p5 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 64.3 %及 14 .3 %(P <0 .0 5 ) ,高发区组 p5 3突变热点为 2 4 9编码区 ,占该组突变的 77.8%,突变形式为 2 4 9ser突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高发区组肝癌 p5 3基因突变热点为 2 4 9ser突变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
张法灿陈可和刘三震丁志敏陈振祥李瑶
关键词: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原发性肝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15例临床病理特点并文献复习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在HE切片形态观察中,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纤细或宽广,乳头被覆单一的腺上皮,肌上皮完全消失或不连续,腺上皮单层柱状或多层,与纤维轴心垂直,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免疫组化SMA、p63显示肌上皮缺如或不连续;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5/6在乳腺癌组织未见表达或仅有散在灶性弱表达。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免疫标记CK5/6、SMA和 p63可以帮助该肿瘤的诊断;主要应注意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
丁志敏刘晓芳周祥祯韦海明王国刚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脱髓鞘假瘤误诊4例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脱髓鞘假瘤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示脱髓鞘假瘤;1例临床诊断是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考虑为肿瘤,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切片诊断为胶质瘤,后经重切病理蜡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结论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滕晓茗丁志敏李瑶宣
关键词:脱髓鞘假瘤误诊
高分子量角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角蛋白 (34Β E1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超敏 SP法对 6 4例甲状腺病变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 3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2 2例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10例 )及 2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 34Β E12染色。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 31例 (97% )阳性 ,其阳性强度 88%为 +++;结节性甲状腺肿 9例 (4 1% )阳性 ,阳性强度为 +,1例为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2例 (2 0 % )阳性 ,其阳性强度为 +;正常甲状腺组织阳性 3例 (15 % ) ,阳性强度 +。结论 免疫组化
莫祥兰周祥祯丁志敏黄振录韦荣干王国刚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分子量角蛋白免疫组化
浅齐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0例被引量:6
1999年
笔者自1988年起采用面部浅齐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0例中门诊127例,住院43例;男74例,女9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8岁。伴听觉障碍21例,伴乳突疼痛96例,伴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
关怀丁志敏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鼻咽癌远处转移49例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病理组织学分型特征、临床诊治中鼻咽癌病理亚型提示远处转移几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鼻咽癌鼻咽活检病理切片。结果361例鼻咽癌经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率为13.57%,出现远处转移者鼻咽癌病理类型均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病理亚型分别为类圆形23例(46.94%),梭型细胞癌17例(34.70%),泡状核5例(10.20%),多形性4例(8.16%)。结论(1)鼻咽癌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有所下降;(2)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均为分化较差的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其亚型类圆形与梭型细胞占的比例较多。
张政李敏覃颖韦海明丁志敏司勇锋陆锦龙李冰何承诚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病理类型
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莫祥兰黄振录周祥祯丁志敏韦荣干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FLT4淋巴道转移
胰腺腺泡细胞囊腺瘤——一种新的肿瘤?
2003年
丁志敏陈杰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增殖活性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确诊肝血色病1例被引量:1
2008年
血色病(HC)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过量铁质沉积症,系体内铁代谢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白种人,特别是北欧人群并不少见,但在我国较罕见,自1957至今国内仅报道100余例,但大多数为临床诊断,经皮肝穿活检者才10余例,伴继发性糖尿病者才10例。现我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确诊1例,伴继发性糖尿病和轻度β-地中海贫血,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余雷冯国生黄敏丁志敏黄忠
关键词:血色素沉着症Β地中海贫血超声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