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丽杰

作品数:2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胆管
  • 6篇胆管癌
  • 5篇动脉
  • 5篇肿瘤
  • 4篇手术
  • 4篇肝门部
  • 4篇肝门部胆管
  • 4篇病理
  • 4篇病理学
  • 3篇动物
  • 3篇切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门静脉
  • 3篇门静脉动脉化
  • 3篇结扎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动脉化
  • 3篇合酶
  • 3篇肝门部胆管癌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27篇高丽杰
  • 15篇黄志强
  • 9篇张爱群
  • 8篇周宁新
  • 5篇王燕生
  • 5篇陈永亮
  • 4篇李成刚
  • 3篇万涛
  • 3篇陈文斌
  • 3篇李崇辉
  • 3篇梁斌
  • 3篇李文岗
  • 2篇王宪强
  • 2篇刘毅
  • 2篇马焕先
  • 2篇卢灿荣
  • 2篇韦立新
  • 2篇董家鸿
  • 2篇孟翔飞
  • 2篇张文智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猪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建立小型猪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评价其模拟临床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价值。方法开腹手术,将并行有16 G注射器针头的胆总管用5%碘酒溶液浸泡处理的10号丝线捆扎后,抽除针头。使胆总管早期部分狭窄,后期组织受化学物质刺激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引发胆管组织慢性纤维瘢痕狭窄,造成渐进性梗阻性黄疸。结果实验动物术后观察28 d无死亡,第5~7天逐渐出现黄疸,之后渐重;第28天时的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升高[(1.22±0.41)μmol/L比(125.90±35.77)4μmol/L(P<0.01)];4周后病理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管腔狭窄阻塞。结论本小型猪动物模型模梗阻性黄疸呈渐进性、慢性过程。可重复性强、耐受性好,是比较理想的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同时,小型猪肝胆系统的生理及解剖结构与人相近,可为临床胆管狭窄和肝门部癌相关研究提供较可靠实验依据。
陈文斌黄志强陈永亮卢灿荣高丽杰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动物
影响胰头部病变细胞学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部病变细胞学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对过去10年间94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头部肿物的细胞学、临床病理学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胰腺的外科病理学包括肿物大小和肿物的组成,肿物的组成包括癌的生长方式和肿物及肿物旁1 cm内的胰管上皮组织结构,癌的生长方式包括团块状、巢状和弥漫性三种,胰管上皮组织结构按照胰管内皮细胞瘤形成(pancreatic intraep ithelial neop lasia,PanIN)分类标准分成PanIN1、PanIN2和PanIN3三类。以判断细胞学筛检胰头癌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响细胞学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学因素。结果病理诊断为胰腺癌46例,慢性胰腺炎5例,相应的细胞学阳性29例,可疑癌细胞5例,不典型性增生10例其中5例为癌,增生性胰管上皮组织3例,因受血细胞干扰或因细胞成分少而无法判断者分别为1和3例。随访判断为慢性胰腺炎者43例。肿物≤2.5 cm者细胞学准确性为84.2%,肿物>2.5 cm者细胞学准确性为71.9%,依癌的生长方式细胞学判断胰腺癌的准确性以团块状和巢状生长方式较好,而弥漫性生长则较差。结论癌的生长方式是影响细胞学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细胞学对不典型性增生的性质的判断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母德清黄志强高丽杰王燕生李向红
关键词:胰腺肿瘤细胞学病理学临床病理学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
陈文斌陈永亮卢灿荣梁斌高丽杰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肝糖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流式细胞术
大鼠门静脉动脉化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三维重建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门静脉完全动脉化 (PVA)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改变。方法 用墨汁灌注透明法 ,观察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改变 ,并用MoticBuaa3DVol软件针对胆管周围血管丛(PBP)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本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出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分布情况 ,PVA组PBP外层血管显著增粗 ,内层血管密度增加。利用本软件能较好地重建出两组大鼠肝门部胆管PBP的三维结构。结论 PVA后肝门部胆管微血管数量未出现明显减少 ,动脉化的门静脉血可通过侧枝途径满足PBP需求 ,并能维持胆管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也是PVA能够施行的理论依据。
李文岗黄志强陈永亮胡亚卓高丽杰姜志国周宁新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墨汁灌注三维重建胆管周围血管丛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蛋白过表达对细菌脂蛋白耐受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细菌脂蛋白(BLP)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与BLP耐受发生的关系。方法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过表达TLR2以及IRAK-1蛋白,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观察其对BLP耐受的影响。结果以BLP刺激稳定转染并表达TLR2的HEK293细胞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NF—xB活化,而且BLP预处理HEK—TLR2细胞可诱导BI,P耐受的发生。在HEK—TLR2细胞中过表达IRAK-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NF—KB的活化并逆转BLP耐受:转染前BLP活化组与耐受组的NF—κB活化程度分别为0.3294±0.010和0.168±0.010;转染0.02/μgIRAK-1质粒后活化组与耐受组的NF—κB活化程度分别为0.493±0.010和0.427±0.035,均比转染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EK293细胞中过表达TLR2不能阻止BLP耐受的诱导,但是在HEK—TLR2细胞中过表达IRAK-1可部分逆转BLP耐受,提示IRAK-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BLP耐受发生中起关键作用;IRAK-1可作为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治疗的重要靶点。
李崇辉王金晶高丽杰汪江淮黄志强
关键词:信号转导
脉搏染料光密度法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肝储备功能检测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测定法(PDD)检测51例肝切除患者吲哚菁绿(ICG)血浆清除率(K)和15 min滞留率(R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分析其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异常组ICG R15显著高于代偿良好组(P<0.05),而K显著低于代偿良好组。K<0.158或R15≥1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可能性大。结论:采用PDD法行ICG试验能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有效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高丽杰刘毅孟翔飞张爱群曾建平王宪强董家鸿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吲哚菁绿
应用脉动式分光光度法对肝切除围手术期肝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用脉冲式分光光度法观察肝切除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此变化与肿瘤及被切除的肝组织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癌患者18例(31~67岁),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用脉动光密度仪测定血浆吲哚氰绿清除率(K)。患...
张爱群周宁新赵向前倪彬张兰英高丽杰张文智
关键词:肝切除围手术期肝功能分光光度法
文献传递
丹参总提物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丹参总提物(DSH)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采用转轮式疲劳仪制备小鼠疲劳模型,测定运动力竭时间、血乳酸(LD)、血尿素氮(BUN)和肝组织中肝糖元(HG)含量,观察丹参总提物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氧化损伤指标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丹参总提物抗疲劳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DSH可明显延长实验小鼠运动力竭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LD和BUN含量,提高小鼠血清LDH活性,显著增加HG的储备量和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DSH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机制可能与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肝糖元储备以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高丽杰杨丽君黄志强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p53在肝脏低氧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及细胞凋亡在大鼠肝脏低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动脉结扎组(n=32)。各组均行剖腹、肝脏骨骼化及肝素林格液肝脏灌注,肝动脉结扎组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1、3、7、14d留取肝脏组织及血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及p5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评价肝损伤。结果:肝动脉结扎后肝组织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于结扎后3d和7d达峰值[0.834±0.129比0.372±0.048,(7.8±3.1)%比(2.1±1.7)%,P均<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p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41.2±9.1)%比(5.2±4.3)%,P<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21.3±7.4)%比(3.7±3.5)%,P<0.01]。肝动脉结扎组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IF-1α、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都主要位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结论:HIF-1αmRNA表达增加、HIF-1α蛋白积聚以及p53促凋亡途径的激活在肝脏低氧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杨英祥邱宝安夏念信胡敏周宁新高丽杰黄志强
关键词:肝动脉结扎低氧诱导因子-1ΑP53肝动脉血栓形成
RT-PCR法检测人fxyd6基因在胆道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研究人fxyd6基因在正常胆道、先天性胆管囊肿及胆管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正常胆管、胆管囊肿及胆管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量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表达。结果fxyd6基因在正常胆管、胆管囊肿、胆管癌中均存在表达;图象半定量平均IOD值分析结果显示fxyd6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胆管与高分化胆管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管囊肿与高分胆管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后者表达量增加;fxyd6基因的表达量与胆管癌分化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fxyd6基因在胆管癌肿瘤细胞的演进转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肖梅周宁新高丽杰张爱群郭维张效东万涛
关键词:胆管癌离子转运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