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忠 作品数:72 被引量:38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原地区青海省流感病毒活动规律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构建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乘积季节性模型,预测高原地区青海省流感病毒的活动趋势,探讨该模型在预测流感病毒活动规律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2019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模型,以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验证数据,验证预测模型效果。结果高原地区青海省2009—2019年流感病毒的活动呈现明显季节性效应,ARIMA(1,1,0)(0,1,0);为最优模型,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2)=0.765,BIC=4.77,白噪声残差分析显示序列自相关函数Ljung-Box=19.080(P=0.324),残差为随机误差,实际值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乘积季节模型ARIMA(1,1,0)(0,1,0);较好地拟合和预测了短期内流感病毒的活跃程度,显示2020年青海省流感病毒发生暴发或流行趋势较低,可为全省流感流行和暴发起到预警作用。 赵金华 龙江 马永成 石燕 马斌忠 曹海兰 徐莉立关键词:时间序列 流感病毒 青海高原237株结核分枝杆菌大片段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青海高原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大片段的检测,研究不同RDs(Regions of Difference)的多态性及其分型。方法收集青海地区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237株,采用PCR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大片段RD105、RD181、RD150、RD142及RD239基因的缺失进行检测。结果 237株菌中,根据RD105基因缺失鉴定出"北京家族"菌株220株,占92.83%;非"北京家族"菌株17株,占7.17%。根据RD181基因缺失将"北京家族"菌株分为现代"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198株,占90.00%;RD181未缺失的古老非典型"北京家族"菌株22株,占10.00%。RD150、RD142进一步又将现代"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分为RD150、RD142单缺失型及RD150与RD142共缺失型。首次发现6株菌缺失RD239基因,为印度-大洋洲系菌株。结论青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D基因型丰富,主要流行菌株以缺失RD105的"北京家族"菌株为主。 王兆芬 李斌 马永成 蒋明霞 苏效东 马斌忠 王朝才 瞿述根 闫芳域 汪春翔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2011-2020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来源于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共4 496例,就诊延迟2 168例,就诊延迟率为48.22%,就诊天数中位数为14 d(P25,P75:2, 36 d)。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60.1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OR=0.636, 95%CI:0.511~0.791)和患者来源中的其他健康检查患者(OR=0.667, 95%CI:0.483~0.914)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而患者来源中的因症推荐(OR=3.565, 95%CI:2.275~5.774)、转诊(OR=2.363, 95%CI:1.849~3.037)和追踪(OR=1.288, 95%CI:1.110~1.494),诊断分型中的Ⅱ型(OR=2.051, 95%CI:1.516~2.786)、Ⅲ型(OR=2.465, 95%CI:1.940~3.155)、Ⅳ型(OR=2.678, 95%CI:2.001~3.602)以及治疗分类为复治(OR=2.120, 95%CI:1.383~3.303)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民族、患者来源、诊断分型和治疗分类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发生就诊延迟高风险的学生患者。 马斌忠 赵晓银 梁达 魏於家 李尔琛 王朝才 蒋明霞关键词:肺结核 就诊延迟 影响因素 青海省非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追踪情况分析,评价综合医疗机构利用传染病网络进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对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的作用,为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2009-2010年非结核病机构网络报告情况工作报表,统计分析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及到位情况。结果 2009-2010年青海省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7 716例,经转诊后主动到位2332例,转诊主动到位率30.2%;经结防机构追踪后到结防机构就诊病人共数4 396例,总体到位率55.68%,明显高于转诊主动到位率。结论加强国家对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的宣传,将有效提高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中病人的转诊到位工作;加强对医院结核病报病的管理,及时认真地进行网络报病,将有利于结防机构对病人核查追踪工作。 王蓉 张岩波 马斌忠 周毅 马永成关键词:肺结核病 网络直报 青海省2009-2012年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9—2012年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特征,为今后青海省结核病防控政策、策略和方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2年活动性肺结核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青海省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118例,各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在59.10/10万~68.69/10万之间,年均登记率为62.9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分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2,P〈0.001);患者主要集中在15~54岁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28,P〈0.001);发病人群以农牧民为主。结论青海省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农牧区是重点地区,男性和青壮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应做为重点防治对象。 马斌忠 李永盛 王蓉 康森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 流行病学 2007-2011年青海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2007—2011年青海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7—2011年青海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青海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3起,占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3.1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数的99.19%,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最多的地区为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2.28%和35.7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和9—10月份,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3.90%和37.40%;发生场所以乡村小学为主,占事件总数的37.40%;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对策。 李永盛 马斌忠 石燕 王学文 马永成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青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198株结核菌,采用比例法检测这些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表型耐药情况,PCR扩增INH耐药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并分析结果。结果在198株表型耐药受试结核菌中,对INH、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的菌株分别占45.96%(91/198)、43.94%(87/198)、40.91%(81/198)和30.30%(60/198)。在对其中89株INH耐药和107株INH敏感的共计196株进行的INH耐药相关基因测序分析中,katG315位点、oxyR-ahpC间隔区和pre-inh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0.10%(59/196)、9.69%(19/196)和3.57%(7/196)。其中,katG315位点突变率在耐药菌株中为61.80%(55/89),在敏感株中为3.74%(4/107);oxyR-ahpC间隔区突变率在耐药株中为19.10%(17/89),在敏感株中为1.87%(2/107);pre-inhA突变率在突变株中为3.37(3/89),在敏感株中为3.74%(4/107)。结果表明,INH耐药株的katG315位点和oxyR-ahpC间隔区突变率远高于INH敏感菌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75.105,P<0.001;χ^2=13.456,P<0.001),而INH耐药株的pre-inhA突变率与敏感株相比则无显著差异(χ^2=0.019,P=0.890);katG基因突变检测异烟肼耐药的敏感度为66.29%,特异度为93.46%。结论青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INH耐药率较高,其INH耐药与katG315位点高突变率相关;检测katG位点、oxyR-ahpC间隔区和pre-inhA的基因突变情况可供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异烟肼耐药。 王兆芬 申秀丽 李斌 张媛媛 蒋明霞 陈虹汝 马斌忠 汪海静 李咏雪 王朝才 王卫军 李会茹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异烟肼 基因测序 青海省少数民族四县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及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目的: 1.调查青海少数民族四县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现况; 2.通过比较其在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防治技能的差异,来探讨宣传教育的干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在我省其他地区学生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马斌忠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2014—2019年青海省女性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青海省女性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2019年青海省女性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描述,用χ^(2)检验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有无合并症及是否重症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9年就诊延迟率为48.90%(5 013/10 252),就诊延迟天数M=19(P_(25)~P_(75):5~47)d,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64.383,P<0.05);1—12月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4.4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是女性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风险因素(<40、<60、≥60年龄组与<20年龄组相比,OR=1.068,95%CI:0.920~1.241;OR=1.160,95%CI:0.980~1.373,OR=1.074,95%CI:0.901~1.280);回族(与汉族相比,OR=1.326,95%CI:1.153~1.526)、牧民和家务家政待业(与儿童学生相比,OR=1.245,95%CI:1.048~1.480;OR=1.363,95%CI:1.041~1.785)、因症推荐和追踪(与健康检查相比,OR=2.406,95%CI:1.499~3.863;OR=1.726,95%CI:1.156~2.575)、Ⅲ型(与Ⅰ型相比,OR=2.502,95%CI:1.963~3.189)及无病原学结果(与病原学检查阴性相比,OR=1.841,95%CI:1.588~2.134);复治(与初治相比,OR=1.303,95%CI:(1.062~1.598)是女性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 2014—2019年青海省女性肺结核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关注回族、牧民、家务家政待业及因症推荐和追踪等就诊延迟者,提高多方面工作质量。 马斌忠 魏於家 梁达 王朝才 李尔琛 晁秀珍 蒋明霞 曹海兰关键词:女性 肺结核患者 就诊延迟 影响因素 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青海省HIV/AIDS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7-2022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AIDS数据,描述晚发现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2299例,其中晚发现病例为1015例,晚发现率为44.15%,各年度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17,P=0.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诊断时年龄、民族、户籍、样本来源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病例晚发现率越高(χ^(2)=85.613,P<0.001),≥60岁年龄组的病例晚发现风险是0~<20岁年龄组的6.459倍(OR=6.459,95%CI:2.577~16.190),回族病例晚发现风险是汉族的1.289倍(OR=1.289,95%CI:1.024~1.623),其他民族病例晚发现风险比汉族低(OR=0.638,95%CI:0.441~0.924),外省户籍病例晚发现风险比本省户籍病例低(OR=0.548,95%CI:0.332~0.934),检测咨询(OR=0.506,95%CI:0.409~0.627)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病例(OR=0.660,95%CI:0.508~0.857)晚发现风险低于医疗机构。结论青海省2017-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下一步需提升HIV检测覆盖率,针对中老年人、本地常住居民主动开展HIV动员检测,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人群的HIV检测宣传,扩大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检测覆盖率,提高医疗机构中重点科室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的积极性。 匡嘉影 董世存 马斌忠 梁达 李积平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