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黎丽
- 作品数:66 被引量:215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黄鳝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了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鳝肝脏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分布,肝血窦交织成网状;肝细胞核大,核中位或偏位,偶见双核。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显著,核孔明显且数目多;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发达,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线粒体非常丰富且成群分布,紧密排列在核周围或与粗面内质网紧密接触;糖原颗粒丰富;可见溶酶体和脂滴。
- 隗黎丽刘胜高张俊朱长生江波周秋白
- 关键词:肝脏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 黄鳝性腺发育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
- 2003年
- 隗黎丽张世萍
- 关键词:黄鳝性腺性逆转体长外源激素
- 草鱼2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6
- 2013年
- 自患病草鱼鳃和肝胰脏内分离到2株致病菌株,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可使草鱼发病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的2株菌为气单胞菌,进一步对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菌株JXGC20121 16SrDNA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的相似性为98%,菌株JXGC20122 16SrDNA与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为97%,表明JXGC20121和JXGC20122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测试了2株细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的药敏性,分离菌株对丁大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氟哌酸、诺氟沙星等呈现较强的耐药性。
- 隗黎丽王自蕊杨竹青
- 关键词: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RDNA药敏试验
- 黄颡鱼爱德华氏菌病的检测及免疫防控研究
- 针对目前我国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流行现状,为了快速对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以及提供有效的免疫防治技术,本研究先通过传统的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出病原菌为鮰爱德华氏菌,随后通过Gene Bank所收录鮰爱德华氏菌...
- 隗黎丽熊六凤王自蕊阮记明
- 关键词:黄颡鱼爱德华氏菌病荧光定量PCR灭活疫苗
- 文献传递
- MC-LR对草鱼肠道显微结构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微囊藻毒素-LR(MC-LR)是蓝藻水华暴发产生的一种毒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为探讨MC-LR对鱼类的肠道免疫毒性,分别对草鱼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25、75和100μg·kg-1),24、48、72和96 h后取样,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微绒毛结构破坏并伴随淋巴细胞浸润,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粘膜固有层充血,在高剂量组甚至出现粘膜固有层分离的现象,且有剂量和时间效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8、IL-10、TNF-α和TGF-β的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8和TNF-α表达在低剂量组显著上升,而在高剂量组的表达多被抑制;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 mRNA仅在25μg·kg-1BW处理组表达差异变化显著,但在高剂量组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TGF-β1的表达仅在75和100μg·kg-1处理组分别处理72和24 h后显著降低,其他差异不显著.从以上结果推测MC-LR的肠道免疫毒性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结构的破坏以及产生炎性反应,其中对肠黏膜结构的破坏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 隗黎丽刘瑜吴华东王自蕊阮记明熊六凤周秋白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草鱼组织病理细胞因子
-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在自然界中,由于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鱼类受到饲养密度过大、投喂不及时、投饲不均或投喂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经常出现饥饿胁迫现象。饥饿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饥饿可以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组织结构、酶活性等,还可影响血液常规指标以及鱼体的免疫功能,严重时可引起动物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 隗黎丽
- 关键词:鱼类影响饥饿投喂技术神经内分泌饲养密度鱼类生长
- 重金属Cu^2+对黄鳝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为研究黄鳝幼鱼对水体中Cu2+的耐受性,在水体硬度(以CaCO3计)60 mg/L、pH为7.2、水温(26.2±1.2)℃的条件下,对体质量(12.52±0.12)g的黄鳝幼鱼进行了Cu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黄鳝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6.764、4.971、1.930、1.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1092 mg/L;Cu2+对黄鳝幼鱼的毒性为高毒等级。黄鳝幼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离开水底做无规律游动,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肛门红肿,身体绷直,将吻端探出水面,鳃腔内可见血块。建议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铜制剂的使用。
- 刘瑜隗黎丽周秋白杨鑫姜文灏胡重华张文平王自蕊
- 关键词:黄鳝幼鱼CU^2+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20
- 2010年
- 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它所带来的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的藻毒素对鱼类的影响。在已发现的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的分布广、毒性大、危害严重,而备受关注。阐述了MCs对鱼类的影响。微囊藻毒素能干扰胚胎的发育,降低孵化率,增加畸形率,影响存活率,胚胎孵化受微囊藻毒素影响还具有剂量依赖效应;野外室内实验均表明鱼类暴露于微囊藻毒素后不仅可在肝脏中富集还可在肌肉、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快速积累;对鱼类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发现MCs可导致肝脏、肾脏、心脏、脑、鳃等组织受损;MCs在鱼体中的解毒过程可能开始于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MCs还可影响鱼类的生长、行为和血清生化指标,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MCs的转运机制和分子作用机制以及在食物链中传递过程中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影响可能成为今后研究重点。
- 隗黎丽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鱼类毒性效应
- 黄鳝稻田规模化繁殖技术与养殖示范
- 张世萍何瑞国王明学王敏彭智周全李瑾杨瑞斌金辉吕代钧夏昌锐翟彪隗黎丽王方雨
- 该成果研究出黄鳝的人工、半人工、自然繁殖的多种模式。利用水泥池、稻田、稻田网箱、池塘、池塘网箱培育鳝苗和养殖成鳝,均获得成功。模拟黄鳝自然繁殖条件,人工控制黄鳝繁殖,产卵率达85%以上,受精率、孵化率达90%以上。水泥池...
- 关键词:
- 关键词:黄鳝规模化繁殖养殖
- 草鱼Pim-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旨在进一步研究草鱼(Ctenopharygodon idella)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基因1(Proviral integration of moloney murineleukemia virus,Pim-1)的功能。【方法】采用RACE法克隆草鱼Pim-1(CiPim-1)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iPim-1在健康草鱼肝脏、肾脏、头肾、脾脏、肠、心脏、鳃、皮肤、肌肉及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将CiPim-1基因(246~318 aa)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转入E.coli Rosetta菌株,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重组蛋白pGEX-4T-1-Pim1,随后采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并通过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最后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结果】CiPim-1基因序列全长1082 bp,编码31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14 ku,具有1个蛋白激酶结构域(Protein kinase domain,35~287 aa)。同源性及系统进化结果显示,CiPim-1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鱼类及哺乳类Pim-1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Pim-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CiPim-1在草鱼血液和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在心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丰富,显著高于相对表达量最低的肝脏组织(P>0.05)。ELISA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经抗原亲和纯化后获得的CiPim-1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能够特异性识别CiPim-1重组蛋白。【结论】研究克隆了CiPim-1基因,发现该基因在草鱼组织中广泛表达,且成功制备了CiPim-1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CiPim-1在草鱼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王辉刘林阮记明梁惜梅隗黎丽
- 关键词:草鱼PIM-1克隆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