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虹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采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链接采集设备或采集界面,以录入所采集的饲养过程中管理控制的关键要素数据信息;信息管理和查询系统,用于处理、分...
- 李巍汪洌陈晓娟傅军张旭亮丁燕霞陈雁虹谭海明洪胜辉卫振艾志鹏刘迪文宋见惠王芊芊李逗贺洋张海移
- 文献传递
- 复方红曲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复方红曲提取物对灌胃脂肪乳剂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以评价其降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血脂康0.24 g.kg-1组,复方红曲提取物0.6,1.2,2.4 g.kg-13个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饮用水外,其余各组均以10 mL.kg-1灌胃脂肪乳剂,2 d后阳性药组及复方红曲提取物各给药组开始给药,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因子指标。结果: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P<0.05),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下调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复方红曲提取物各给药组的血清HDL-C/TG,HDL-C/TC,HDL-C/LDL-C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有效降低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P<0.05),0.6-2.4 g.kg-1均能有效降低血浆黏度(P<0.01~P<0.05)。结论: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因血脂升高和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血液凝血系统指标的改变。
- 陈雁虹张广平叶祖光
-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
-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结果80℃乙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结论该法提取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 陈雁虹秦波张媛媛程伟吕圭源叶祖光
- 关键词:姜黄素
- 一种动物实验研究用动物粪便处理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实验研究用动物粪便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对实验大小鼠放养的放置组件,其中顶杆一、顶杆二之间组成伸缩杆组件,且齿纹杆上预设齿纹长度一定,这样使得密封盖有效地转动至与饲养盒内底壁接触...
- 陈雁虹卫振洪胜辉傅军丁燕霞徐德月
- 野菊花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观察野菊花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野菊花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依帕司他组(n=8)。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1,成功造模后野菊花组分别给予1,2,4 g·kg-1野菊花提取物,依帕司他组给予10 mg·kg-1依帕司他,连续灌胃8周后,检测大鼠血糖、体质量、肾脏脏体比、24 h尿白蛋白量、肾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R)活性并测定其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上述指标除CAT外均有显著改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野菊花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A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明显减少24 h尿白蛋白,升高肾组织S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野菊花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在调节血糖的同时,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肾脏AR活性与基因表达以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发挥其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 陈婷陈雁虹沈玮王燕俊
- 关键词:野菊花提取物糖尿病肾病醛糖还原酶
- 一种动物实验研究用动物粪便处理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实验研究用动物粪便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对实验大小鼠放养的放置组件,其中顶杆一、顶杆二之间组成伸缩杆组件,且齿纹杆上预设齿纹长度一定,这样使得密封盖有效地转动至与饲养盒内底壁接触...
- 陈雁虹卫振洪胜辉傅军丁燕霞徐德月
- Zmu-1:DHP近交系豚鼠的培育及其分子遗传结构初步鉴定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培育近交系豚鼠品系,建立检测豚鼠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取近交与回交、单线与优选繁育、选择与淘汰等方法,试图将Zmu-1:DHP远交系豚鼠培育成Zmu-1:DHP近交系豚鼠。用15对已筛选出的豚鼠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另行报道),对该近交系及参照的Zmu-1:DHP远交系和Zmu-2:DHP近交系豚鼠DNA样本进行PCR,通过产物电泳条带分析相关品系的遗传结构,评价各品系遗传纯合性。同样方法研究Zmu-1:DHP近交系各支系豚鼠的遗传结构,评价各支系的遗传纯合性。结果经过13年培育,获得8个20代以上的近交豚鼠支系(窝),每个支系分别有1-3只。经鉴定,Zmu-1:DHP近交2系的基因频率达到86.7%,分别高于Zmu-1:DHP远交系的6.7%及Zmu-2:DHP近交系的66.7%;其位点平均基因数为1.13个,分别低于Zmu-1:DHP远交系的2.47个及Zmu-2:DHP近交系的1.33个;Zmu-1:DHP近交系基因型频率也高于其他品系。Zmu-1:DHP近交系的基因类型均包含在Zmu-1:DHP远交系的基因内,但缺少Zmu-2:DHP近交系所携带的2个特征基因。Zmu-1:DHP近交系8个支系的基因纯合率各不相等,第2、8支系基因纯合率较高。结论 Zmu-1:DHP近交系与Zmu-1:DHP远交系之间既有同源性,又有特异性,Zmu-1:DHP近交系第2支系基本培育成新的近交系豚鼠,多个近交支系的形成有利于筛选具优势性状的支系。Zmu-2:DHP黑色近交系携带白色品系未有的微卫星标记,可能携有与毛色性状关联的优越性状基因。
- 刘迪文谢敏陈雁虹卫振
-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
- 低值海洋鱼类酶解产物抗疲劳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低值海洋鱼类酶解产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 g/kg)、中剂量组(2 g/kg)、高剂量组(6 g/kg)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2 d,观察小鼠转棒时间、负重游泳时间、血乳酸浓度、血清尿素水平、肝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低值海洋鱼类酶解产物可以明显延长小鼠转棒时间、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浓度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低值海洋鱼类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
- 施佳慧薛亮陈雁虹李樾林微微
- 关键词:酶解产物抗疲劳
- 浙贝母-知母药对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研究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考察浙贝母-知母药对配伍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研究药对的止咳作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其止咳机制;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化痰作用;豚鼠整体动物引喘法研究平喘作用。结果: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比较,浙贝母-知母药对配伍中、高剂量可明显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P<0.05);增加小鼠血清IL-10的释放(P<0.05);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P<0.05);显著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结论:浙贝母-知母配伍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其止咳机制可能通过外周抗炎作用实现。
- 王翰华陈雁虹姜雨辰
- 关键词:浙贝母知母止咳化痰平喘
- 全反式维A酸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重复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初步确定其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方法 SD大鼠ig给予ATRA 10,50和25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停药第1天和第15天分别处死部分大鼠,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测,测定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TRA 250 mg.kg-1组给药14 d后,大鼠出现竖毛、自主活动减少、四肢乏力、眼睑部脱毛出血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给药18 d后大鼠出现死亡,体质量在给药7 d后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1),同时摄食量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5)。停药后第1天,与溶剂对照组比较,ATRA250 mg.kg-1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明显下降,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明显上升(P<0.01),同时血糖升高,肌酸肌酶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明显减少(P<0.05);心、肝、脾、肺、肾和肾上腺系数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升高,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1)。ATRA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水肿,十二指肠上皮变性、坏死,脾巨核细胞增多。停药后第15天,ATRA组的毒性反应症状有所恢复。结论 ATRA250 mg.kg-1能造成大鼠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同时存在一定的粒系增生和骨髓抑制现象,对大鼠肝和生殖系统有损伤。
- 陈雁虹盖仁华吴洪海
- 关键词:维A酸毒性实验药物毒性